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正益  李兴耀 《广东医学》1999,20(5):359-360
目的 分析小肝癌CT误诊的原因,找出避免或减少误诊的对策,提高CT诊断小肝癌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CT误诊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仅行CT平扫,6例CT平扫已见病灶,也作了增强,但既未抓住动脉期先扫描病灶,也未对病灶作延迟扫描;3例CT平扫和增强均呈等密度;1例CT平扫和增强均已显示病灶,还作了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结果 所有12例小肝癌的CT第一诊断均错误,误诊时病灶直径均在3cm以下,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CT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食管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术前26例,术后13例)食管癌患者的CT资料。测量正常食管厚度、食管癌累及的范围、直径和管壁厚度及病变与主动脉接触面夹角,观察食管周围脂肪是否存在及术后患者转移灶的部位及数量。结果正常食管壁厚度1.8mm(1.0~3.0mm),食管癌长度范围2.0~11.0cm,平均6.2cm、直径范围2.0~4.2cm,平均2.9cm,病变食管壁厚度1.0~3.0cm,平均1.7cm、夹角小于45°和大于90°各7例,45°~90°11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有纵隔、胸廓、肺、肝等处转移。结论CT对食管癌的诊断与评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颈静脉扩张症较罕见,1965~1991年间国内共报告40例,笔者近见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予报告,并对有关文献作复习。 病例报告 例1,女,8岁,右颈肿块进行性肿大6年就诊,经右股静脉插入6F猪尾导管,对右颈内静  相似文献   
4.
自从包括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下同)、经颈静脉穿刺胆管造影、经腹部小切口穿刺胆管造影等顺行以及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同)在内的直接胆管造影开展以来,影像学对胆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仍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许多学者把注意力放在对胆管梗阻区形态的研究上,这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对肾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肾梗塞的价值,提高对肾梗塞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间诊断为肾梗塞病例8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先平扫,后分别于第30S、6OS、240S行三期增强扫描,其中2例做过IVP检查,1例于半年后行CT复查。结果8例均为男性,年龄28~75岁,平均55岁;梗塞原因为肾动脉硬化2例,肾病综合症肾静脉血栓1例,原因不明者2例,合并恶性肿瘤病史者3例(其中肝癌2例、直肠癌1例)。肾梗塞增强CT表现为楔形低密度灶,无占位效应。结论肾梗塞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无特征性。多层螺旋CT增强能明确地诊断肾梗塞,并具备特征性的表现;对于病因诊断也能提供一些线索。临床怀疑肾梗塞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应尽旱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7.
鉴于国内尚未见磁共振 (MRI)诊断肝胆总管内肝细胞癌 (HCC)癌栓 (以下简称HCC癌栓 )的专门报道 ,特将我院近来所见 2例作一报告 ,以期提高MRI对本病的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  例 1.4 8岁 ,男 ,因进行性无痛性黄疸 2 0d被当地诊为“梗阻性黄疸”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入院查血清总胆红素 (T -BIL) 2 71 5 μmol/L(正常 0~ 35 μmol/L) ,结合胆红素 (D -BIL) 16 7 7μmol/L(正常 0~ 2 0 5 μmol/L) ,MRI检查发现第一肝门区偏右侧有一 2 5cm× 2 8cm大小、呈T1W1低信号、T2 W1略高信号、…  相似文献   
8.
多囊病又名先天性肾囊肿病、囊胞肾、双侧肾发育不全综合征、多囊肾、双肾良性多房性囊瘤、Perlmann综合征等。因其常伴有多囊肝或脾和胰的囊肿及颅内动脉瘤,故称其多囊病^[1]为宜。有文献[1]统计1941年~1978年间我国共报道30例。我院自1999年6月16日~2001年4月3日应用CT诊断2个家族5个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心房异构的病理表现,探讨CT在心房异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例左房异构和1例右房异构的患者分别行常规胸部和腹部CT平扫,胸腹部CT直接增强扫描及气管局部薄层扫描。研究,总结其手术所见及CT表现。结果 左房异构的主要病理表现有双侧支气管对称(n=1),左旋心(n=1),水平肝(n=2)。下腔静脉肝内段缺如并奇静脉扩张(n=1)。短胰腺并双脾(n=1)及腹腔内脏和大血管镜位(n=1)等;右房异构的主要病理表现有双上叶气管性支气管,心脏和腹部器官镜位,短胰腺,下腔静脉在腰椎和腹主动脉之左侧等,结论 CT在显示胸腹部脏器和大血管的形态及相互位置关系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对心房异构的影像诊断极具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肝癌CT和血管造影中自内向外顺序染色征象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4例直径〈3cm的小肝癌行CT、血管造影和CTA检查。结果:9例血管造影者中8例血管性均呈自内向外顺序染色;3例CTA亦呈上述征象;呈此生的首例因对其未重视而误诊,认识此征后之余7例诊断均正确,认为:自内向外顺序征象在血管造影和CT对小肝癌的诊断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