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中远期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患者52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52例中,失访8例,随访44例(3~60个月,平均42个月)。鼻咽部血管瘤19例,其中2例5年内复发出血;鼻肉瘤2例,其中1例3个月后因基础疾病诱发鼻腔大出血死亡;鼻咽癌6例,其中2例术后1个月复发出血,第二次栓塞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6个月后因基础疾病复发大出血死亡;高血压6例,其中2例术后1个月复发大出血,常规治疗后止血,术后5年内血压升高时即间断少量渗血;鼻中隔术后4例,栓塞后无出血;无诱因出血7例,其中1例1个月内饮酒诱发鼻出血;36例随访3~60个月均无复发出血。短期止血率100%(≤7天),中远期止血率82%(36/44)。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短期疗效显著;根据基础疾病不同,其中远期疗效差异明显;栓塞材料的选择及介入超选择插管技术对中远期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在体内可长时间留置,不仅可减轻患者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而且大大减轻药物对静脉内膜损伤,尤其对肿瘤化疗患者而言更是受益良多.随着导管留置体内的时间延长,局部感染、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dford B型夹层伴A型壁内血肿(M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共收治3例B型夹层伴A型MH患者,入院后稳定血压、心率,对症保守治疗14 d后行TEVAR术。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EVAR术,无逆撕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全主动脉CTA复查显示夹层破口完全封闭,无内漏发生,真腔血流明显改善,壁内血肿明显吸收消退,升主动脉管壁厚度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截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伴发升主动脉MH的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如果升主动脉内膜完整,降压、降心率处理后症状缓解,在发病14 d后行TEVAR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采用TEVAR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6例,术后1个月、1年行CTA复查,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穿刺区股动脉直径大小。结果 10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共使用223把缝合器,其中97例患者2把缝合器,7例患者3把缝合器,2例患者4把缝合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CTA测量穿刺区股动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TEVAR中封闭股动脉穿刺道安全、可靠,且对股动脉管径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大咯血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影响大咯血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TAE治疗大咯血的5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栓塞前后血管造影表现、咯血的责任血管、复发咯血时间、并发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TAE术后咯血的控制率。结果:大咯血的病因包括肺内肿瘤16例、肺结核14例、支气管扩张11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扩张8例、肺内血管畸形1例、不能明确病因2例。52例患者总共栓塞了72支支气管动脉及13支非支气管动脉,止血成功率90%(47/52)。随访1~57个月,平均29个月,共有14例(30%)复发咯血。复发率最高组为肺结核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有4例复发,复发率50%(4/8);肺结核组5例复发,复发率36%(5/14);支气管扩张组2例复发咯血,复发率18%(2/11);复发率最低组为肺内肿瘤组(12.5%,2/16)。Kaplan-Meier方法分析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48个月咯血控制率分别为85%、70%、68%。结论:血管内栓塞法对大咯血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及预防控制感染是提高远期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0例NSCLC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结果:NSCLC患者血清HIF-1α水平(49.03±8.36)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7.69±3.33)ng/L(P<0.001);介入治疗前、治疗后1天及7天血清HIF-1α水平分别为:(49.03±8.36)ng/L、(53.46±7.66)ng/L、(60.83±9.43)n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742.71±113.09)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92.81±71.01)pg/ml(P<0.001);介入治疗前、治疗后1天及7天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742.71±113.09)pg/ml、(877.47±164.29)pg/ml、(1119.00±164.27)pg/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1天及7天血清HIF-1α水平与血清VEGF水平均存在正相关性(r=0.506,P<0.01;r=0.406,P<0.01;r=0.525,P<0.01)。结论:NSCLC患者血清HIF-1α及VEGF水平介入治疗后显著升高,且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膈下肝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行TACE联合RFA治疗的膈下肝癌患者55例。随访期间评估所有患者术后肿瘤反应及生存率,比较治疗前后血生化、AFP及肝功能指标变化,并总结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55例肝癌患者共61处膈下病灶中,30处病灶(49.2%)完全缓解(CR),24处病灶(39.3%)部分缓解(PR),7处病灶(11.5%)疾病稳定(SD),无病灶疾病进展(PD)。客观反应率(ORR)为88.5%,疾病控制率(DCR)为100%,所有患者均获益。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AFP值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77,P<0.05)。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联合RFA对膈下肝癌疗效显著。在RFA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疼痛,通过术前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或地佐辛并联合利多卡因局麻,术中加入适量利多卡因与0.9%NaCl溶液1:1稀释液经进水孔对肿瘤病灶进行灌注麻醉,必要时给予吗啡肌注,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急性顽固性鼻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急性顽固性鼻出血的介入操作技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的血管造影后,选择适当栓塞材料栓塞双侧病变区供血动脉血管床,随访30d观察动脉栓塞疗效及并发症。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31例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或明显减少,治疗有效率91.17%。2例(6.25%)栓塞后1个月内复发出血。19例(55.9%)术后出现颜面部麻木、肿疼、张口受限等轻度并发症,1例(2.94%)术后肿疼明显须对症治疗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双侧动脉内栓塞是治疗急性顽固性鼻出血的有效介入方法,细致、规范操作和栓塞材料的合理选择是保证治疗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