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灌注加权图像对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的30例胶质瘤患者入组研究.分为高级和低级两组,其中低级胶质瘤14例(Ⅰ级1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Ⅱ级13例,星形细胞瘤11例包括1例术后复发,室管膜瘤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高级胶质瘤16例(Ⅲ级11例,均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包括1例为术后复发;Ⅳ级5例,胶质母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1例).行MR灌注加权成像,测量肿瘤实质的局部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最大下降斜率(rMSD)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级胶质瘤的rCBV、rMSD、rMTT值分别为1.99±1.00,1.83±0.78,1.10±0.08,高级胶质瘤的rCBV、rMSD、rMTT值分别为4.95±2.04.3.59±1.13.1.03±0.61.高级与低级胶质瘤的rCBV、rMS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低级胶质瘤实质rCBV、rMSD值的上限2.99、2.61作为判断阈值,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3%、80%.结论 rCBV、rMSD值对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和病理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与病理类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7例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 (19个 )的CT表现。结果 :淋巴管瘤 6例 ,肠源性囊肿 2例 3个病变 ,单纯性囊肿 3例 ,肠重复畸形囊肿 2例 ,囊性畸胎瘤 3例 ,腹部脓肿 2例。各类型病变的CT表现各具一定的特征。结论 :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主要为良性病变 ,其CT表现与病变局部解剖结构和病理类型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眶部肿瘤CT诊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见眶部肿瘤的CT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52例眶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脉管性肿瘤10例、炎性假瘤11例、先天性肿瘤12例、泪腺肿瘤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0例、黑色素瘤3例、淋巴瘤2例、神经鞘瘤1例。对它们的发生部位、形态、边缘、密度、眶骨改变、眼球壁改变及眶周受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论;结合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CT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对大多数眶部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Budd-Chiari综合征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及形成机制,分析CT血管成像(CTA)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DSA证实的28例BCS患者,在DSA检查前1周内行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并对其相关血管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建法(MPR)进行血管重建。分析BCS患者的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并以DSA结果为对照,评价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及CTA技术在判断血管梗阻平面及显示肝内、外侧支循环中的价值。结果与DSA对照,28例BCS中多层CT扫描准确判断梗阻平面者26例,未能诊断者2例,为膈肌水平以上的下腔静脉膜性阻塞。22例肝静脉梗阻的患者中,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肝脏典型斑片状强化者19例,不典型强化者3例,8例出现肝内良性结节,同时还显示门脉分支狭窄、僵直20例,肝动脉增粗14例,肝内侧支静脉开放20例。6例单纯性下腔静脉梗阻患者未出现肝脏异常表现。结论肝内、外侧支静脉的出现与梗阻部位有关。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地反映BCS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A技术,能够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及肝内、外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5.
儿童腹部影像学诊断第2讲小儿急腹症的影像诊断(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腹症泛指需要紧急处理的各类腹部疾患,基本病理改变包括炎症、梗阻、穿孔和出血,依原因分为不需外科手术的内科性和需外科治疗的外科性两大类。儿童急腹症随年龄不同而所好发疾病不同,新生儿以先天性畸形所致急腹症多见,如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肠闭锁、肠狭窄、胎粪性腹膜炎、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等;婴幼儿则常见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套叠等;随年龄增长,逐渐与成人急腹症类似,以阑尾炎、绞窄性疝、肠梗阻和腹部创伤常见。1 小儿急腹症的检查流程疑有急腹症的患儿通常需先行X线检查,常规照片包括仰卧位和立位,必要时需做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肝脏扫描的最佳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体外实验组将6组不同血红蛋白浓度液体和5组不同浓度的肝囊肿穿刺液埋于载体中,经0.5 T超导MR机行T2WI及FLAIR序列(TR6000 ms,TE 100 ms,TI 1500/1700/1900 ms)扫描,检测并分析相同病灶在T2WI及不同TI值的FLAIR成像的信号强度。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FLAIR成像随液体蛋白浓度(≥1.64 g/dl)升高和TI值延长其信号呈逐渐升高趋势,优选参数FLAIR成像(TI 1700 ms)可鉴别肝囊肿与肝血管瘤(P<0.05)。结论:FLAIR成像可初步判定液体蛋白含量,优选参数的FLAIR成像结合常规SE序列可提高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和T2WI上表现为正常的脑白质区(NAWM)的扩散张量成像(DTI)特点,并探讨DTI和三维脑白质束示踪技术对MS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MS患者和32名与MS患者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人进行头部DTI检查,生成表观扩散系数图(ADC)和部分各向异性图(FA),分别选取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区、NAWM区和对照组正常人相应脑白质区测量ADC值和FA值,并使用示踪技术做出三维脑白质束图像。结果 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区、NAWM区和对照组的ADC平均值分别为(1.233±0.119)、(0.973±0.098)、(0.748±0.089)×10^-3mm^2/s和(0.620±0.094)×10^-3mm^2/s,FA平均值分别为0.225±0.052、0.311±0.050、0.421±0.070和0.476±0.069。对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NAWM数据进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斑块、斑块旁脑白质、NAWM分别和对照组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三维脑白质束图像可以观察到MS斑块。结论 使用DTI检查生成的ADC图和FA图可以有助于评价MS中各部位脑白质的改变。通过三维脑白质束示踪图像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MS斑块区白质束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fMRI及其在儿童发育行为障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简介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通过无创的方法对大脑的功能定位进行研究。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MRI,fMRI)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种全新的研究手段,通过神经元活动时大脑的血液动力学反应,如血容量、血流量及血氧水平的变化来定位大脑的功能活动区,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以及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ϵͳ�Ƚ�Ӱ��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深藏在骨骼包围的颅腔和椎管内,一般物理学检查不易达到,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近30年来,数字X线、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设备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检查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和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对神经系统某一类疾病或某一种疾病,我们就可以运用不同的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即使是同一成像技术,还可选用不同的检查方法。作为临床医生不但需要熟悉和掌握各种疾病在不同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中的异常表现和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影像设备的迅速发展,显像技术的丰富化,儿童影像医学得到了质的飞跃,成为包括X射线(X—radi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超声成像(US)、r闪烁成像(rscintigraphy)、磁共振(magnitic resonanle imaging,MRI)、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等多样化显像技术的崭新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