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的显微外科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应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显微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对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面、前庭蜗神经脑池段分为进出脑干段(rootentry/exitzone,REZ),桥小脑角段,内耳道段。REZ有重要的解剖三角;桥小脑角段面神经运动支与前庭蜗神经走行关系恒定,走行在前庭蜗神经前上方,中间神经和面神经运动根在内耳道中部融合成一支;桥小脑池蛛网膜象袖套一样延续至内耳道底部。结论:(1)听神经瘤起源于蛛网膜下腔内,面、前庭蜗神经池与桥小脑池相连续;(2)听神经瘤可利用REZ解剖三角来寻找面、前庭蜗神经的起始段,并根据肿瘤生长方向不同与REZ的解剖关系分3种类型,有利于术中面、前庭蜗神经功能的保留;(3)磨除内耳道后唇不能超过1cm,以免进入骨迷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有或无迟发性运动障碍(TD)精神分裂症患者中CYP2D6C188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并探讨该多态与TD发生的关系.方法以1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91例伴TD,91例不伴TD)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CYP2D6基因C188T多态性.结果 TD组和非TD组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5和0.30,两组之间总体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4.078,P>0.05),而TD组188T等位基因频率为0.63,显著高于非TD组(x2=4.28,P<0.05).结论 CYP2D6 C188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D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有或无迟发件运动障碍(TD)精神分裂症患者中CYP2D6 C188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并探讨该多态与TD发生的关系。方法以1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91例伴TD,91例不伴TD)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聚合酶链反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CYP2D6基因C188T多态性。结果TD组和非TD组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5和0.30,两组之间总体分布差异无显著性(x^2=4.078,P〉0.05),而TD组188T等位摹囚频率为0.63,显著高于非TD组(x^2=4.28,P〈0.05)。结论CYP2D6 C188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TD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海绵窦(CS)经Dolenc入路进行显做外科解剖学研究,为途经该区的显做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模拟经Dolenc入路,对15具(30侧)灌注好了的尸头在放大5~20倍的手术显做镜下进行解剖、测量。结果联合硬膜内、外打开CS上壁和外侧壁,然后进入CS内,显露神经、血管。CS上壁及外侧壁各有与手术相关的解剖三角,近环的一部分形成颈内动脉(ICA)-Ⅲ硬膜,与视神经嵴相连,ICA床突段可有静脉丛。结论Dolenc入路显露充分、安全,可配合使用CS内各个三角处理其内病变。ICA床突段可位于CS内、外,而视神经嵴可作为区别CS和硬膜内邻近ICA瘤可靠的解剖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鞍区的显微解剖研究,进一步掌握和熟悉鞍区内重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15例(3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模拟翼点入路双侧开颅,对鞍区手术常用的3个手术间隙及其内部结构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描述和测量了各间隙内血管和神经的毗邻、走行及直径、长度.间隙Ⅰ为视交叉间隙,垂体柄的形状呈上粗下细的近似圆锥形,与活体差异较大,翼点入路中通过间隙Ⅱ更能清楚地看见垂体柄;间隙Ⅱ为视神经、颈内动脉(ICA)和大脑前动脉(ACA)间隙,ICA床突上段分为眼段、交通段和脉络膜段;间隙Ⅲ为ICA、小脑幕游离缘间隙.AchA是视束的主要供血动脉之一.结论在鞍区显微手术中,间隙Ⅰ、Ⅱ是最常用的间隙,间隙Ⅲ、Ⅳ主要配合间隙Ⅰ、Ⅱ完成手术.间隙Ⅲ内进行手术操作时,动眼神经的识别和保护比较重要.垂体上动脉分支对视神经血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熟悉这3个间隙的显微解剖是鞍区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脊髓髓内转移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1,男性,24岁,因“胸背痛,双下肢麻木瘫痪伴大小便障碍1周”入院,既往于3年前因三脑室后部肿瘤致脑积水行V~P分流术及伽马刀治疗,半年后MR复查示肿瘤向鞍区转移,再次行伽马刀,并行全脑及脊髓放疗,术后示肿瘤消失。此次入院体查:T_1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0级,腹壁反  相似文献   
7.
垂体柄解剖特点与MRI表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体不仅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外环境,而且需要更为稳定的内环境。维持后的稳定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反应较快的植物神经系统,另外一条反应较慢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高级中枢,它通过垂体柄与垂体的前、后叶相连,构成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神经内分泌轴。垂体柄损伤后直接影响内分泌轴的正常功能,而解剖的完整才能保证功能的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程围套式与常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和显微操作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种微血管减压方式治疗65例面肌痉挛患者的术中情况、显微操作技术及结果。按手术方式不同分a组30例,b组35例。按起病时年龄分为C组〈40岁27例,d组〉40岁38例。结果术中a、b两组均发现面神经受压迫有4种模式:单纯接触型,压迫型,黏连包绕型,无明确责任血管型;责任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混合性,血管袢;C组术中多见蛛网膜增厚,d组多见血管的构筑改变而致血管解剖移位;a组总有效率80%,复发率13-3%。b组总有效率97.1%,复发率2.9%;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未恢复者a组:耳鸣、听力下降10%,共济失调6.7%,面瘫10%;b组:耳鸣、听力下降2.9%,面瘫2.9%。结论全程围套式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更安全、有效;全程解剖分离面神经自进出脑干区域(rootentry/exitzone,REZ)至内听道口。识别责任血管和可疑被压迫部位,置入Teflon棉对面神脑池段全程围套式包裹,避免损伤颅神经和细小穿支血管是影响疗效和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MVD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等,其临床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安全性高,MVD成为目前桥小脑角区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发病机制不清楚,MVD减压部位不明确,直接导致手术方式的不同,疗效和复发率也不同。本文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MVD减压部位、减压方式、复发病例的治疗原则,以期为临床上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鞍旁及鞍上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附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124例鞍旁及鞍上脑膜瘤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根据肿瘤主体所在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采用显微操作切除肿瘤。适当病例术前进行栓塞,残余肿瘤采取γ-刀治疗。结果 肿瘤位于鞍旁86例,鞍上38例。全切71例,大部切除30例,部分切除23例。术前栓塞13例,术后γ-刀治疗32例。术后95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视力改善,死亡8例。随访3个月~14年,22例复发。结论 根据肿瘤大小与部位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操作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鞍旁脑膜瘤应首选翼点入路,鞍上脑膜瘤首选经额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