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兔子不同程度缺血性脊髓损伤后经棘突电刺激下传神经源性运动诱发电位(DNEPs)的变化特点,为在脊柱脊髓手术中持续监测脊髓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不同程度的永久性脊髓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经棘突间接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缺血早期的变化特点,并分析波形变化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经棘突电刺激间接脊髓运动诱发电位对缺血性损伤敏感,血管结扎后30min的波幅与运动功能呈显著性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976,早期波幅变化可以评估预后,波幅与基线的比值与病理损害程度相关。结论经棘突电刺激间接脊髓运动诱发电位可以用于脊柱脊髓手术中连续监测脊髓功能,其对缺血敏感,与运动功能相关,术中应用可以预防术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不同程度永久性脊髓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腹主动脉结扎建立的脊髓缺血动物模型,存在着缺血性和淤血性并发症.我们选择性结扎兔不同水平的腰动脉,建立不同程度的脊髓缺血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不自主、阵发性、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  相似文献   
4.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神经外科已进入微创时代。在切除大脑中央区病灶的手术中,虽然神经导航可进行病灶的定位和导向以及中央沟的初步定位,但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皮质运动和感觉区的功能仍显不足。近几年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接受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接受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由技师予以常规监测;观察组患者除常规监测外,由护士进行护理干预。采用(VEEG)调查表问卷评价2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认知度和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基本认可,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增进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服务满意度,推进了优质护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间盘突出症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33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体感诱发电位(SSEP)、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MEP)和自发肌电图(EMG)连续监测;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半椎板入路手术,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前入路手术。结果 术中监测发现SSEP改变3例,TcMEP改变7例,EMG改变21例,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术后无脊髓及神经根功能损害,随访2.4年至5年,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3.9%。结论 对椎间盘突症出手术,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有效保护脊髓及神经根,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2009年1~4月我科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20例,在夹闭动脉瘤前后应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对动脉瘤、载瘤动脉和邻近血管进行常规检查。结果5例(25%)患者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MDU发现血流异常,调整动脉瘤夹后血流正常。15例术中MDU监测显示血流信号正常,与术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检查结果存在一致性。18例(90%)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动脉瘤术中常规应用MDU有助于减少动脉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夹闭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面神经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和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的重要性。方法25例听神经瘤手术全程中行面神经肌电图监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毕刺激面神经的脑干近端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2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23例(92%),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88%),面神经功能良好保留21例(84%)。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与肿瘤的直径大小有相关性,肿瘤越大,面神经保留越难。刺激强度的大小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刺激强度越小,术后面神经功能越好。术末刺激强度在0.05~1.5mA之间,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者达19例(90.5%)。术末刺激强度大于7.0mA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比较差。结论听神经瘤术中行面神经肌电图监测有助于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并可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术中应用皮层电极进行皮层脑电图(EEG)和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4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翼点开颅夹闭动脉瘤术中常规行头皮EEG、体感诱发电位(SEP)、MEP和皮层EEG、MEP监测,将监测变化结果与术后神经功能做前瞻性研究.结果 36例可诱发出皮层MEP,8例监测出现了变化,其中SEP 4例、皮层EEG 6例、头皮EEG 2例、皮层MEP 7例、头皮MEP 5例.皮层MEP出现变化的6例非大脑前动脉系统动脉瘤中仅3例头皮MEP出现了变化.结论 皮层MEP所需刺激量小,较适合于非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术中监测,其敏感性高于头皮MEP.皮层EEG监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头皮EE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时颅内血管超声(CDU),吲哚青绿荧光血管造影(ICGA)及诱发电位(CMEP)联合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脑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 对228例共276个动脉瘤的显微手术进行实时CDU,ICGA及CMEP联合监测,分析比较动脉瘤夹闭前后的监测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结果 58例动脉瘤夹闭后CMEP出现异常变化,表现为对侧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下降或消失;46例夹闭后,CDU发现载瘤动脉血流异常;ICGA发现6例载瘤动脉狭窄,14例瘤颈夹闭不全,5例荧光造影剂外溢,4例后交通动脉被误夹,2例穿支动脉闭塞,术中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之后,仅11例运动诱发电位未能恢复如初,其余异常现象均及时纠正.术后16例出现对侧肢体0~3级的偏瘫,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 结论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过程中进行CDU,ICGA及CMEP联合监测,可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和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