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00例癫痫患者夜间自然睡眠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癫痫患者夜间自然睡眠与痫样放电的关系 ,分析癫痫患者睡眠时相和睡眠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10 0例癫痫患者 (癫痫组 )的 2 4h动态脑电图检查进行清醒和夜间睡眠脑电图分析 ,比较痫样放电的阳性率 ,分析睡眠结构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癫痫组有 84例出现痫样放电 ,睡眠中出现的痫样放电率为 83 .3 3 % ,明显高于清醒期 (5 1.19% ) ,P <0 .0 1;其中 70例痫样放电分布于浅睡期 (NREMⅠ~Ⅱ期 ) ,与NREMⅢ~Ⅳ、REM、NREM -REM时相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均 <0 .0 1)。非动眼睡眠过程中各时相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均<0 .0 1)。结论 睡眠过程大大提高了痫样放电率 ,且痫样放电主要出现于浅睡期 (NREMⅠ~Ⅱ期 )。癫痫患者的睡眠时相明显发生改变 ,以至睡眠结构破坏 ,深睡期减少 ,其睡眠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有右向左分流的隐源性脑梗死与房颤所致脑栓塞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入住我科急性脑梗死患者,完善全面检查,按TOAST分型,比较伴有右向左分流的脑梗死与房颤所致脑栓塞患者,两组人群在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梗死灶影像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收集与右向左分流相关的脑梗死53例及房颤所致脑栓塞53例,两组在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方面比较无差异,均以前循环病灶多见,右向左分流相关的脑梗死以皮质/皮质下区域多见,表现为单个≥15 mm的病灶;房颤所致脑栓塞为大面积脑梗死。结论右向左分流相关的脑梗死通常显示前循环、单个、皮质/皮质下、≥15 mm的病灶;房颤所致脑栓塞多为单发大病灶或融合及多个病灶。  相似文献   
3.
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也称脑交界区梗死或脑边缘带梗死,其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0%左右.根据神经病理解剖学可将其分为皮质分水岭区梗死和内分水岭区梗死(IWI).IWI一般与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狭窄和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有关,其梗死体积比腔隙性梗死大,在皮质下存在2个或2个以上圆形梗死灶,其发生主要由于ICA或MCA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关,是颈内动脉系统疾病的一个标志[1].CWI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直存在争论.Caplan等研究认为[2],血管狭窄造成的低灌注限制了血流冲刷微栓子的能力,血管狭窄造成湍流促进斑块上的栓子脱落,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微栓子的联合作用是CWI的发病基础.本组研究观察了扩容治疗ICA狭窄和/或MCA狭窄所致IWI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和病变侧局部MCA血流改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实验对脑白质疏松进行半定量分析。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价中、重度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评分下降(F=12.02,P=0.000),P300 Cz2.0潜伏期延长(F=16.04,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发生脑白质疏松后评分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负相关(r=-0.416,P=0.000),与P300 Cz2.0潜伏期正相关(r=0.538,P=0.000)。提示脑白质疏松加重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重,认知功能下降越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组)和60例健康儿童AEEG和BAEP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多动组AEEG和BAE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EEG反映清醒及睡眠时的脑功能状态,BAEP能敏感地反映外周神经至脑干的神经传导通路的功能状况,二者联合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治疗、疗效评定、预后估计等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ontrast-enhancedtranscranialDoppler,c-TCD)检测的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 RLS)与原因不明性卒中患者的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TOAST标准筛选原因不明性卒中。按c-TCD检查结果分为RLS阳性组和阴性组,然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结果共纳入118例原因不明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RLS 阳性组46例,RLS 阴性组72例;复发组10例,未复发组108例。RLS阴性组与阳性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组RLS 阳性率(7/10对39/108;P=0.046)和重度RLS患者比例(2/10对1/108;P=0.019)与未复发组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LS阳性是卒中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4.896,95%可信区间1.135~21.120;P=0.033)。结论 RLS阳性可能是原因不明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检测方法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脏功能和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79例(ACI组),男50例,女29例,年龄42~87(66.27±9.89)岁;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1~86(64.15±10.11)岁。两组行心脏彩超检查获取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动脉超声检查获取动脉内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取颅内动脉血流速度。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ACI组左房内径为(39.40±3.13)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0.26±3.48)mm、右室内径为(23.93±1.89)mm、肺动脉压为(38.11±3.37)mmHg(1 mmHg=0.133 kPa),均较对照组增加[分别为(38.00±3.32)mm、(48.82±2.51)mm、(22.89±1.23)mm、(36.08±2.3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07、2.276、2.677、2.907,P=0.048、0.026、0.009、0.005)。(2)ACI组左、右颈总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左颈内动脉Vd及右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I组左、右颈总动脉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I组两侧椎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差(ΔV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CI组右侧大脑前动脉V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两侧大脑前动脉ΔVd,两侧大脑中动脉ΔVd,两侧椎动脉ΔV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CI患者通过调节心脏结构与颅内外动脉血流速度以改善脑的供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与微栓子、脑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展组116例,对照组124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脑血流,并检测入院时,入院后第1、3、7天的微栓子阳性率及数量,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性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性卒中患者入院时微栓子阳性率及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微栓子、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以预测缺血性卒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