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正血卟啉病由Stokvis于1889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的可累及神经系统或(和)皮肤的代谢性疾病。病因为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缺乏代谢相关酶导致卟啉代谢紊乱,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全外显的遗传疾病。血卟啉病高发于20~40岁女性,患病率(0.5~10)/10万[1],以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最为常见。由于本病患病率较低,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及研究较有限,而其累及神经系统的表现又多种多样[2-8],易  相似文献   
2.
背景:microRNA let-7f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具体作用及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尚不可知。 目的:分析let-7f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两者的关系。 方法:①构建let-7f过表达及抑制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分为4个组:转染上调组(转染LV-rno-let-7f-up)、转染下调组(转染LV-rno-let-7f-down)、阴性转染组(转染空病毒)、未转染组(不进行病毒转染)。 qRT-PCR检测各组细胞let-7f表达水平。MTT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等方法检测不同let-7f表达水平下细胞增殖情况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②预测let-7f潜在的靶基因,构建野生型/突变型白细胞介素6 3’UTR报告基因载体,分别与let-7f/let-7f inhibitor共转染293T细胞系,测定荧光素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let-7f转染上调组较未转染组及阴性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及克隆能力明显增强,G1期细胞数明显减少,S期明显增多,凋亡减少(P < 0.05);转染下调组结果与其相反。let-7f转染上调组细胞培养液中的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低于未转染组及阴性转染组(P < 0.05);转染下调组细胞培养液中的白细胞介素6则明显升高(P < 0.05);Western blot、定量PCR显示let-7f转染上调组Cyclin D1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P < 0.05);转染下调组表达均下调(P < 0.05);未转染组与阴性转染组所有结果无明显差异(P > 0.05)。野生型白细胞介素6 3’UTR报告基因载体与let-7f共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减低(P < 0.05)。结果表明上调let-7f表达水平可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及克隆形成能力,减少凋亡,而下调let-7f表达水平则出现抑制作用。白细胞介素6过表达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考虑白细胞介素6是let-7f的靶基因,let-7f可能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6表达而促进细胞增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病人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符合深部真菌疾病诊断标准者19例,将真菌感染组作为观察组,剩余12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非条件病例对照分析。将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数据先行t/χ2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行非配比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5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人中真菌感染病人19例(13.1%)。真菌培养阳性11例(57.9%),培养出真菌14株,念珠菌13株(92.9%),包括白色念珠菌8株(57.1%),光滑念珠菌3株(21.4%),其他念珠菌1例(7.1%),黑曲霉菌1例(7.1%)。真菌感染组与非真菌感染组病人平均年龄、Glasgow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组与非真菌感染组相比机械通气比例,COPD患病率,三联及以上使用抗生素,白蛋白低于30g/L发生率,抗生素使用超过2周,留置尿管率、留置尿管率、中心静脉置管率高于非真菌感染组(P0.05)。合并COPD、三联及以上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2周是大面积脑梗死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科医生在处理大面积脑梗死时尤其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对于外泌体的了解主要在于它可由多种细胞分泌产生并传递各种物质而产生后续调控作用。目的:综述外泌体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微环境中起到的作用,以便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外泌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为中文检索词,以"exosome、MSC differentiation"为英文检索词,在CNKI和Medline、Embase数据库检索2001年1月至2016年9月的相关文章,将所有文章进行初步筛选后,对保留的文章进一步详细分析、归纳并总结。结果与结论:外泌体是一种直径40-100 nm,可由多种类型细胞分泌,包含有功能性蛋白、基因产物等功能性物质的一种微型囊泡。作为相邻细胞之间传递功能物质的桥梁,外泌体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微环境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方面,主要通过外泌体miR NA的分泌对各相关通路产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