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物理因子治疗(简称理疗,即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而达到治疗、康复目的的方法)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具有局部治疗直接、见效快、无痛、副作用少等治疗特点.我科自建科以来开展此项治疗手段,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对我科物理因子治疗45例愈合不良手术切口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6岁,左前臂斑块伴疼痛1年。皮肤科情况:左前臂远端皮肤见鹅蛋大小红色斑块,边缘肿胀,边界清楚,浸润感明显,有淡黄色分泌物渗出,表面皮温升高,触痛明显。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弥漫性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呈肉芽肿样浸润;银染:可见分枝状菌丝和孢子。真菌培养分离出须癣毛癣菌。诊断:须癣毛癣菌肉芽肿。  相似文献   
3.
p14ARF是近年来发现的抑癌基因之一,其通过p53、Rb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这3条相互独立的通道在细胞周期的调控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p14ARF在包括皮肤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均有显著下调。p14ARF的功能失活的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的甲基化、基因缺失和突变,其中以甲基化最为常见。目前科学家将p14ARF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靶向之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4.
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发生昏厥4例邹勇莉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650031)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带状疱疹损害可获得消炎、止痒、减少渗出的作用。我科自1988年以来使用上海医用激光仪器厂生产的HN18-1氦氖激光治疗仪,广泛用于治疗带状...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 ,19岁 ,学生 ,因躯干及双上肢发生多数肤色丘疹及淡兰色囊肿二年 ,前来就诊。患者二年前无原因首先于颈部及胸部出现多个米粒大小之肤色丘疹及黄豆大小之淡兰色囊肿 ,肤色丘疹中央有小黑点 ,偶可挤出乳白色粘液状物 ,一年后类似皮损渐蔓延至腹部 ,背部及双上肢皮肤 ,偶感皮损瘙痒。既往体健 ,父母非近亲结婚 ,无类似病史。兄弟 5人 ,其大哥现 37岁 ,有类似病史 10年 ,于 2 0岁左右开始于躯干及双上肢发生类似丘疹及囊肿 ,但损害分布较其兄弟少 ,无自觉症状。体检 :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 :颈部、胸、腹、背部及双上肢皮肤见…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92年11月16日~12月30日应用W—P宽潜理疗仪治疗湿疹及带状疱疹36例,并进行疗效观察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所有治疗病例绝大部份为门诊患者,少部份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7例(占47.2%),女性19例(52.8%);年龄最小者为4岁,最大78岁,多为青壮年;病期最短3天,最长4年;病种为带状疱疹23例(63.9%),湿疹13例(36.1%)。将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使用W—P宽谱理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18岁。因额部皮肤进行性增厚伴全身弥漫性丘疹4年,于2018年1月26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额部皮肤增厚,皮纹加深,呈大脑沟回样改变,皮肤表面油腻。同时全身出现弥漫性粟粒大丘疹,分布较均匀,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2年前,患者自觉易流汗,双手足指(趾)末端皮肤增厚及  相似文献   
8.
BRAF基因,位于染色体7q34编码一个67 000~99 000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其产物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途径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国内外的研究者先后发现并揭示出BRAF基因变异与皮肤恶性黑素瘤的关系.随着探索的深入,部分学者以BRAF基因作为治疗靶向进行研究,并初步取得成果.对BRAF基因及其突变的研究可能在未来恶性黑素瘤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产生临床价值,为恶性黑素瘤的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吴潞明  张超  邹勇莉 《皮肤病与性病》2012,34(4):222-222,233
目的 观察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以口服依匹斯汀、复方甘草酸苷为观察组,口服依匹斯汀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连续服用8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80%,停药4周后观察组复发率为22%,对照组复发率为38%,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和复发率均有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高于单用依匹斯汀,且疗效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并且能降低停药后的复发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倍司特克治疗淋病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8月采用日本武田药厂生产的倍司特克治疗急性淋病 31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所有患者均来自门诊 ,其临床均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及尿道口溢脓表现 ,经尿道分泌物涂片查到细胞内G-双球菌或淋球菌培养阳性者。其中男性患者 2 6例 ,女性 5例 ,年龄在 2 1岁至 5 9岁之间 ,病程 1天至 2周不等。1 2 治疗方法 采用先锋Ⅱ号进行皮试 ,对皮试阴性患者 ,采用倍司特克针剂 2g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中静脉点滴 ,每日一次 ,5天为一疗程 ,判断疗效。1 3 疗效判定标准 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