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侧眉下垂的解剖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瑞  郑永生  杜建龙  史树堂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49-1051,i0005
目的:探讨外侧眉下垂与该区肌肉力学的关系,为眶周年轻化手术提供更加详实的解剖依据。方法:对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33侧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观察。结果:下垂眉形组的额肌宽度在内眦间连线头侧3.0cm水平为(53.04±3.85)mm,5.0cm水平为(59.71±3.82)mm,明显窄于非下垂眉形组相应水平的(56.14±4.29)mm和(63.23±5.40)m(mP<0.05)。下垂眉形组眼轮匝肌外侧束出现率为87.5%,明显大于非下垂组的52.9%(P<0.01)。结论:外侧眉缺少额肌的支持及眼轮匝肌外侧束的出现是外侧眉下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重睑成形术同期横切深部固定矫治内眦赘皮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一种与重睑成形术同时进行的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的矫正方法。方法:行重睑成形术同时,利用横行切开萨眦赘皮,并深部固定内眦点以矫正内眦赘皮。结果: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本法共矫治内眦赘皮患者79例,71例彩得完整随访,除1例内眦赘皮复发外,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1个月复查,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眦部瘢痕增生,3个月~1年瘢痕增生消失。结论:本方法术前设计简单,操作灵活,手术效果好,术后瘢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马涛  郑永生  杨文利  孙强  翁瑞 《医学信息》2008,21(5):711-714
目的 探讨一种比较精确的提上睑肌厚度的测量方法,从而对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给与更为准确的指导.方法 随机选择先天性单侧或双侧上睑下垂患者,并将所有眼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四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各种程度上睑下垂患者的提上睑肌厚度进行测量,再与传统的上睑下垂分级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病例共42人,经测量四组平均值分别为0.478±0.037mm;0.383±0.038mm;0.381±0.042mm;0.339±0.035mm.统计学处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结果显示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术前检查上睑提肌厚度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相似文献   
4.
鼻翼软骨肌肉环的修复在唇裂鼻畸形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唇裂鼻畸形发生的病理解剖学基础,探索更加符合解剖特点的唇裂鼻畸形矫正方法。方法对30具成人尸体、1具单侧唇裂胎儿标本行大体解剖,并结合临床102例唇裂鼻畸形患者的术中所见,进行比较解剖研究。结果正常人外鼻下端存在由鼻肌翼部、鼻肌中隔部与鼻翼软骨形成的环状结构,而唇裂患者的这个环状结构发育不良。据此设计了旨在修复鼻翼软骨环的手术方法,临床应用102例,效果良好。结论鼻翼软骨肌肉环是外鼻下端重要的解剖结构。唇裂患者因鼻翼软骨肌肉环发育不良,进而导致了鼻部肌力的失衡。因此,唇裂鼻畸形矫正中修复鼻翼软骨环状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治疗老年人面部脂溢性角化症的适当方法.方法 应用局部皮瓣(包括斧型、三叶型、皮下蒂皮瓣等)修复切除脂溢性角化后所致皮肤缺损12例(直径7mm~15mm).结果 本组12例,随访10例,术后皮瓣无坏死,形态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 应用局部皮瓣修复创面是治疗脂溢性角化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1SMAS的松解和提升SMAS的游离范围应当是能达到使衰老组织瓣无张力悬吊的最小游离范围。若SMAS瓣游离不完全,施加的张力可以使SMAS瓣扭曲。未断离咀嚼肌前缘皮肤韧带,会阻碍面中部的垂直上提,而未离断外眦韧带区域韧带,垂直牵拉眼轮匝肌皮瓣时,将产生斜行皱折。2SMAS的固定面部真皮通过纤维连接与骨骼相连。纤维连接组成了支持韧带和SMAS的浅筋膜。面部韧带的固定边界将面部分成若干区域,见图1。各区域的肌肉运动相对隔离。非可吸收线的术中固定,将起到类似于韧带固定的作用。韧带和肌肉起始部的纤维通过与骨质的连接将骨膜固定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矫正先天性上睑多重睑畸形的新方法.方法:设计重睑线,在切口下缘剥离形成睑板前眼轮匝肌瓣,向上翻转折叠眼轮匝肌瓣,缝合形成重睑.结果:两年来为40例先天性上睑多重睑畸形者应用此法治疗得到满意效果.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作用上的差异,探讨EPCs移植提高预构皮瓣存活面积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雄性Wistar大鼠(45只)一侧股血管柬,转位植入腹部皮下,建立预构皮瓣实验模型.将体外诱导分化的EPCs(组Ⅰ,n=15)和VEGF(组Ⅱ,n=15)分别注射于皮瓣局部,对照组仅注射PBS溶液(组Ⅲ,n=15).4周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原位缝合;术后7 d对皮瓣存活率、血管密度计数进行检测.结果 组Ⅰ、组Ⅱ、组Ⅲ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87.26±10.13)%、(66.13±9.9)%、(55.59±13.06)%,组Ⅰ分别与组Ⅱ和组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8.67±9.52)个/mm~2、(25.83±6.33)个/mm~2、(26.5±5.61)个/mm~2(P<0.05).结论 EPCs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的作用优于VEGF,局部应用骨髓来源的EPCs可以有效地提高预构皮瓣存活面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在慢性常压低氧下的小鼠肺组织多糖、粘蛋白的适应性变化。方法 :低氧 (1 0 % )第 1、3、5、7天分别取左肺中部组织作冰冻切片 ,以高碘酸Schiff反应 (PAS)显示糖原及粘蛋白并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与动脉平滑肌比较 ,低氧小鼠支气管平滑肌糖原合成一过性增强 ;静脉内皮细胞糖代谢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动脉 ;低氧能刺激支气管粘膜分泌细胞分泌粘蛋白 ,反应随低氧作用时间而变化。结论 :小鼠肺组织糖原、粘蛋白代谢在慢性低氧下产生适应性变化。杯状细胞与管壁内腺体的分泌物在上皮表面共同构成的粘液性屏障有利于小鼠的低氧适应  相似文献   
10.
颈胸部预构扩张皮瓣在颜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建立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为蒂,以颈胸区皮肤为扩张对象的预构皮瓣技术用于重建颜面.方法 选择严重颜面部烧伤的患者为治疗对象.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时,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筋膜瓣,与面动脉或甲状腺上动脉吻合,植入颈胸部皮下,于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预构岛状超薄皮瓣,用于面颈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术后随访重建颜面的肤色、质地、表情恢复情况.结果 临床治疗9例患者.术中切取筋膜瓣的面积平均为6.3×11.2 cm,经过平均16.7周扩张后,扩张器平均注液1670 ml,预构皮瓣的面积为12 cm x 15 cm~15×32 cm.所有病例面颈部创面均有效覆盖,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二期术后皮瓣出现不同的程度静脉回流障碍,2例发生皮瓣远端边缘小部分坏死,3例行蒂部修整.术后随访,转移皮瓣与修复部位周围的皮肤色泽、质地接近,面部表情、形态恢复自然.供区大腿未出现肌力减弱或感觉异常现象.结论 以含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筋膜瓣为血管载体,结合组织扩张技术,于颈胸部形成的预构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