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震  李远建  王野  孙荣国 《四川医学》2007,28(9):1010-101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死亡的病因,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四川5市急救指挥中心调动,由46家医院参加的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心病、肿瘤、高血压、冠心病分别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结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是防止猝死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猝死已成为中青年人群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此成都、内江、乐山、广元、绵阳等四川省内五市急救指挥中心、46家医院联合进行了猝死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3.
120指挥信息系统在"5·12"汶川地震中的作用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20指挥信息系统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实施紧急医疗救援的作用.方法 对成都市急救指挥中(以下简称中心)120指挥信息系统应对大震灾的各项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里氏8.0级大地震发生58 s后,中心120指挥大厅短时间内拥入大量呼救电话(约为平时的3倍),立即启动120指挥信息系统各项功能,开通8个预备接警台,利用有线、无线数字集群系统实施调派,利用数据库随时掌握救治信息,利用LED、路面监控系统、GIS、GPS直观的跟踪和显示车辆、伤员信息;12个接警台当天处置呼救电话6479个,58 h处置呼救电话14 749个.在地震发生后的前58 h,指挥信息系统紧急调派救护车1184台次,医疗队705支、医务人员3 000多人到重灾区救援,现场抢救和转运伤员6000多人.以后20 d,调派244家医院、救护车2526台次,在5个机场、火车站和紫坪铺水库接收全省伤员1518名、转运省外治疗2151名.结论 120指挥通信手段配置和应急指挥调派应多样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要"平战结合、科学合理、留有余地"不断提高完善,才能在突发性特大灾害发生时,保证120生命线的畅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自贡地区刀刺伤的的发生率、变化趋势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自贡市急救中心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670例刀刺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160例住院治疗伤者的受伤时间、性别、年龄、受伤部位、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670例刀刺伤中,2009-2011年分别为260例,240例,170例,呈逐年下降趋势.160例住院治疗的伤者,20岁以下年龄段占32%,21~30岁年龄段占40%,20岁以下的伤者有升高的趋势.住院治疗的伤者86%在夜间时段就诊,72%在周末就诊.刀刺伤最常见的受伤部位是胸部和腹部.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刀刺伤的发生率有缓慢下降的趋势,留守儿童增多可能为青少年刀刺伤比例增多的重要原因,加强留守青少年的教育与管理是当前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5·12”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德阳市灾前灾后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将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德阳市急救中心所救治院前急救患者11 325例设为震前组;将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所救治院前急救患者共16 265例设为灾后组,将两组病例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ICD-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性别、年龄、疾病顺位、出诊季节分布及24h内时间分布、出诊半径、院前死亡病例疾病分布、年龄分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灾后重建组院前急救患者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返回时间比地震前明显缩短(P<0.05).结论 德阳市地震前后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没有明显变化,由于灾后重建促进了德阳市院前急救硬软件建设,院前急救效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猝死已成为中青年人群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此成都、内江、乐山、广元、绵阳等四川省内五市急救指挥中心、46家医院联合进行了猝死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构架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四川成都灾害事故医疗救援模式在全国众多医疗救援运行模式中采取加强急救医疗网络建设;装备医疗急救系统,着重人才培养;制定结合本地实际的救灾医疗预案、组织演习;提高现场灾害事故紧急医疗救援品质;普及急救知识、危机意识,做好“第一目击者”的培训,独具特色。构架灾害事故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并与当地政府、医疗、公安、消防、军队等密切配合,很好地完成日常院前急救和突发灾害事故的医疗紧急救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稀有有害化学气体硫酸(二)甲酯致群体性中毒的紧急救治方法和措施。方法 启动成都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对成批中毒人员的现场救治、快速转运、检伤分类、院内有效治疗等总结经验。结果 中毒人员54例,治愈率100%。结论 成都市卫生应急办和120指挥中心及时组织卫生应急救援,使有害化学气体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2005年6月14日19时左右,成都市某化工厂在产品的化学合成中,因安全因素被迫释放容器设备内的硫酸(二)甲酯有毒化学气体,由于天气炎热湿度大,风力较弱,空气中有毒烟雾不能有效弥散,致使周围人员吸入硫酸(二)甲酯有害气体而出现中毒症状。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硫酸(二)甲酯中毒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和有刺激表现4种类型[1-2]。本组有硫酸(二)甲酯中毒反应人员54例,经临床检查分为中毒组29例,有刺激表现组25例。在29例中毒患者中,中度中毒7例,轻度中毒22例;刺激表现组患者仅有咳嗽等单个反应症状。54例均入院检查治…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为院前急救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为了改善投资环境 ,各级政府更加重视院前急救 ,而院前急救的社会作用也在不断的扩展给院前急救工作者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 ,西部地区较国内发达地区的院前急救水平相对落后 ,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西部地区院前急救的发展状况 ,对缩小西部与发达地区差距有重要意义。急救模式、平均呼救———到达现场间期、急救人次占急诊人次百分比、回车率、心跳骤停现场复苏成功率、突发灾害事件时的应急能力、平均经济收入是西部与发达地区院前急救水平差距的主要表现。因此 ,西部院前急救工作者应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院前急救单位应加强基础建设 ,提高院前急救的社会地位 ,要加强队伍建设 ,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快速反应队伍 ,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 ,增大国家财力的投入 ,使院前急救实行微机网络管理、装备先进的通讯设施、急救车辆、急救设备 ,逐渐与国际接轨。我们应看清形势找准差距 ,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 ,促进西部地区院前急救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