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简称MRS),又称复发性面瘫—水肿—阴囊舌综合征。作者近见2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4岁。因四肢、躯干斑块半年余于1999年4月就诊。1998年11月,发现臀部一红色斑块,逐渐向外扩展成多环状。后上肢、胸、头、面部相继有类似斑块,均不痒。每次按银屑病诊疗无效。既往:有多次不洁性交史,身上曾有淡红斑,因无自觉不适未予治疗,且不久自行消失。查体:前发际、双嘴角、右胸侧、左前臂、臀部、左小腿有1.0~8.0cm直径大小花瓣形斑块,边缘高起有鳞屑,基底红。阴囊、肛周有多个5~7cm大小扁平血疹,表面干燥角化。手足掌迹部未见皮疹。口腔粘膜、舌部未见白斑。头部毛发正常。实验室检查:血RPR 1∶32,TPHA 1∶320,临床诊断:二期复发梅毒。病理:表皮明显角化不全,颗粒层存在,棘层后突延长肥厚,有细胞间水肿及较多的炎症细胞侵入。真皮上部血管扩张充血,管壁周围有大量浆细胞呈袖口状浸润。病理诊断:符合二期梅毒。   体 会   二期梅毒病的形态呈多样性。临床中以玫瑰样疹最多,血瘀型次之。二期复发疹极少见。但有一定的特异性:①皮疹数目少、形大。②分布局限,群集倾向明显,排列成异形,如环形、弧形,花朵形及呈星状。③复发疹愈晚则与三期梅毒疹越相似。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7岁,于1983年8月16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患者右颞部无明显诱因起黄豆大结节,稍痒,抓破后红肿扩大,隆起变软,形成溃疡,疼痛,有脓血性分泌物。入院前2个月右侧鼻背、左右颧相继发生类似皮损。四肢结节溃破、流脓血,疼痛1月余。发病以来体温波动在38℃左右,无明显消瘦。曾在当地拟诊皮肤感染、蕈样肉芽肿,抗感染治疗无效。除  相似文献   
4.
发疹性毳毛囊肿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疹性毳毛囊肿一例报告张保如,王柠(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100730)发疹性毳毛囊肿(eruptivevellushaircyst)为一罕见的毛囊性肿瘤。现将本院1例报道如下。曹某,男,17岁,学生。主诉腹、臂、股起皮疹,...  相似文献   
5.
对女阴白斑病的病理诊断标准,国内外作者有一些分岐意见。廖松林等(1978年)赞同Herman及Leighton等的意见,主张废弃女阴白斑病的名称,代之以较确切的疾病或病变的诊断,其理由是“女阴白斑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本文对此提出商榷。一、女阴白斑病的临床和病理变化是有一定特征的: (一) 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更年期或绝经期后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1例色素性荨麻疹(UP)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以及两者间关系进行观察,并应用形态学计点测量技术对肥大细胞作定量检测,21例UP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发病年龄从出生时至50岁(平均12.7±15.1岁).2例婴儿系孤立性结节,其他病例的皮损为色素沉着斑(19例)或结节(3例),仅1例有大疱形成.18例Darier征阳性.10例测血清组胺水平,除1例升高外,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内.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21例中有8例肥大细胞浸润限于真皮浅层,18例为弥漫性浸润,3例为血管  相似文献   
7.
泛发性基底细胞痣一例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患儿女, 2岁,初生时全身有粟粒大小褐色丘疹,主要分布于背部、腰部、臀部等处,而面部、前胸、四肢仅散在少许皮疹。皮疹不痛不痒,持续存在,但不进行性发展,曾在当地医院诊治,行病理检查考虑为基底细胞痣,未予特殊治疗。既往无结核及肝炎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也无其它遗传性疾病史。患儿发育正常,一般情况好。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全身见粟粒大小褐色丘疹,主要分布于背部、腰部、臀部等处,而面部、前胸、四肢仅散在少许。皮损大多为粟粒大小,最小的针头大,最大的绿豆大,呈半球状隆起于皮面,质中,触之…  相似文献   
8.
肥大细胞增生症为一种少见的疾病,最近见至1例,临床上长期误诊为结节性痒疹,最后由病理起查确诊为本病,显示肥大细胞增生,部分与慢性炎症细胞混合浸润,呈慢性肉芽肿性改变,与已知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的各型均有所不同,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取223例前臂腕上伸侧外表正常的皮肤活检行HE染色,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100例、其它结缔组织病77例、非结缔组织病24例、正常人22例。结果示皮肤病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表现在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表皮细胞萎缩、角化过度及胶原纤维嗜伊红染色增强,但比IgG狼疮带试验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差。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 ,68岁。主诉 :面部多发性半透明小丘疹 10余年。现病史 :10年前 ,患者在洗脸时无意中发现右上唇和右鼻翼外下方有 2个粟粒大小质硬的半透明小丘疹 ,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到当地医院就诊 ,未明确诊断 ,也未予治疗。此后 ,皮损逐渐增大、增多 ,主要位于口周 ,夏重冬轻 ,尤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