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氢考尿素霜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按照中医诊断辩证标准分为风湿蕴肤证16例(A1组)与血虚风燥证24例(A2组);对照组15例。治疗组均采用润燥止痒胶囊口服,同时外用氢考尿素霜;对照组单独外用氢考尿素霜。连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中血虚风燥证有效率高于风湿蕴肤证,其临床痊愈率和显效率也较高。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氢考尿素霜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确切,以血虚风燥型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药疹住院患者5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药疹致敏药物和皮疹类型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528例药疹住院病例,统计其致敏药物类别及药疹类型。结果:前三位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解热镇痛药和抗痛风药;常见皮疹类型为猩红热样发疹型,其次为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居第三位。结论:由于临床用药的发展变化,药疹的致敏药物类别及皮疹类型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对HaCaT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紫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收集IL-17刺激组和紫草素处理后HaCaT细胞及其培养土清,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实时荧光免疫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VEGF含量。应用细胞计数盒-8(CCK-8)检测各组HaCaT细胞活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间IL-17刺激组HaCaT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VE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01);紫草素处理组HaCaT细胞及其培养上清VEGF表达均低于IL-17处理组(P<0.001);与对照组比较,CCK-8检测各组HaCaT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L-17可促进HaCaT细胞分泌VEGF,呈时间依赖型,而紫草素对其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寻常型天疱疮(PV)特异性抗原桥粒芯糖蛋白3(Dsg3)刺激下PV患者一级亲属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探讨PV的发生机制.方法 Dsg3刺激PV患者一级亲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3 d,BrdU掺入流式细胞术胞内染色,检测Dsg3特异性CD3+、CD3+CD4+,CD3+CD8+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PV抗体阳性亲属中PBMC经Dsg3刺激培养者与未经Dsg3刺激培养者比较,CD3+CD4+T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2.79±1.05)%vs(1.85±0.44)%,P<0.05],PV抗体阳性亲属CD3+CD4+T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2.79±1.05)%vs(1.25±0.71)%,P<0.05).结论 PV患者一级亲属中PV抗体携带者体内存在Dsg3自身反应性CD3+CD4+T淋巴细胞,Dsg3释放可能在PV启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消银膏外用对BALB/c小鼠背部银屑病样模型组织病理的改变。方法 1分组:48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消银膏A组、复方消银膏B组、丙酸氯倍他索组及消银膏组。2造模: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鼠背部皮肤外用5%咪喹莫特,使其产生银屑病样模型。3治疗及评分:模型组作为对照,复方消银膏A组、复方消银膏B组、丙酸氯倍他索组及消银膏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根据8 d后光镜下各组局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进行BAKER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空白组与模型组之间BAK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复方消银膏A组、复方消银膏B组、丙酸氯倍他索组的BAKER评分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消银膏A组、复方消银膏B组与丙酸氯倍他索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方消银膏A组与复方消银膏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银膏组的BAKER评分低于模型组,而高于另外3个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治疗组均可以改善小鼠银屑病组织病理变化,丙酸氯倍他索组最明显,复方消银膏组次之,消银膏组最差,且复方消银膏A组与复方消银膏B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5岁,左手背部疣状浸润性斑块伴角化4年,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巨大寻常疣,给予抗病毒治疗无效。于我院就诊并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后诊断为肥厚性扁平苔藓,给予糖皮质激素及维甲酸类药物治疗3个月后皮损基本已痊愈。当地医院误诊原因主要为未及时做组织病理检查而仅根据临床表现即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和天疱疮是临床表现迥异的两种不同的皮肤病,但发病机制均与免疫因素有关.两病同时发生少见,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5岁,因全身多发丘疹、脓疱、溃疡1月余,加重10 d就诊.患者自述1个多月前于阴阜部出现一个米粒大红色丘疹伴明显瘙痒,当地医院皮肤科诊断为丘疹性荨麻疹,给予对症治疗后皮损逐渐消退,3d后全身散发米粒至黄豆大小红色丘疹,迅速发展为脓疱、结节,数天内中央发生破溃,形成溃疡,出现脓性分泌物,患者自觉轻度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病程中伴发热,最高可达38.7℃,为求进一步诊治,于我院住院治疗.自述半年前有过非婚性接触史,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及手术外伤史.体检:一般情况较好,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皮肤科检查:面部、头皮、躯干、四肢及阴阜部可见散在的多发黄豆至鹌鹑蛋大小红色丘疹结节伴脓疱、溃疡,溃疡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不等,伴脓性分泌物,边缘隆起,呈穿凿样,周围伴红晕,部分溃疡表面结黑色痂,呈蛎壳状(图1A);口腔黏膜未受累.患者左小腿伸侧的溃疡性皮损内可见数条1 cm长的白色蛆虫(图1B),但全身其余皮损内未见蛆虫.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0 × 109/L,中性粒细胞0.79,淋巴细胞0.09,单核细胞0.12,中性粒细胞计数10.23 × 109/L,单核细胞计数1.6 × 109/L;肝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32(+),HIV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分泌物细菌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提示对头孢类药物较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激素受体(GR)、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的变化及应用中药后对其干预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及地塞米松加中药组的GR、HSP90和HDAC6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和地塞米松加中药组GR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地塞米松组HSP90β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地塞米松加中药组HSP90β mRNA表达水平比地塞米松组升高,而比正常对照组低.地塞米松加中药组HDAC6 mR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后GR减少;应用糖皮质激素后HSP90β减少,右归丸对其略有改善;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再应用右归丸HDAC6升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