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2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医疗行为领域侵犯患者身体权的行为具有隐蔽性以及人们对患者身体权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医疗行为领域中患者的身体权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文章对患者身体权的概念、身体权与健康权的区别与联系,及医学领域侵害患者身体权的几种常见行为方式进行探讨,同时阐述了身体权的法律保护形式及侵害身体权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若干体液因子和肾脏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志坚  包荫堂 《江苏医药》1994,20(6):295-297
对28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作了体液因子和肾脏血液动力学的观察研究。发现患者从发热期至多尿初期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血管紧张素-Ⅱ(AT-Ⅱ)均高于正常,P物质(SP)则低于正常,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除极期外其它各期亦见减低,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从发热后期至多尿期均显著下降,至恢复初期多数重型患者仍未达到正常。上述结果提示体液因子的失衡是造成内脏缺血和急性肾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8岁,农民。因右上臂斑块30年,局部增生1年余,加重伴糜烂3月就诊。30年前患者于右上臂出现指盖大小的斑块,无自觉症状,不高出皮面,未治疗。之后皮疹缓慢向四周扩大,形成一手掌大小的斑块。1年前皮损中央始出现增生高起,无自觉不适,无糜烂、渗出。近3个月来皮疹增生速度加快并出现表面糜烂及脓性渗出物,有疼痛感及恶臭味。家庭中无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 ,4 0岁 ,因全身起风团 ,痒 5天 ,弥漫性潮红、起脓疱 3天入院。患者自述全身反复起鳞屑斑 ,痒 8年余 ,在当地诊为“银屑病”服用“迪银片、甲氨蝶呤、秋水仙碱”等药物治疗后皮损消退 ,皮肤恢复正常 3个月。 5天前于外院自行静脉滴注“亚甲蓝 10 0mg”一次。滴注过程中于双上肢及胸背部出现粟粒大红色斑点 ,伴有瘙痒并出现腹部疼痛不适 ,无恶心、呕吐、胸痛等。立即停药 ,停药 2小时后除面部外全身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风团样皮疹 ,痒 ,应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效果差 ,3天前皮疹融合呈全身弥漫性水肿、潮红伴脱屑 ,散在大量粟粒至绿…  相似文献   
5.
对6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测定了血清和尿β_(2-m)的变化,发现本病发热期血清β_(2-m)即明显高于正常,少尿期达高峰值,多尿期开始下降,至恢复期降至正常。血清β_(2-m)与BUN大致呈平行变化关系;重症组患者疾病前三期血清β_(2-m)均值皆高于轻症组。尿β_(2-m)含量的变化类似于血清β_(2-m)。这些结果说明本病肾小球与肾小管皆有损害。我们认为,若同时检测血清、尿β_(2-m)及BUN,则更能反映肾脏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6.
孙志坚  倪大石 《江苏医药》1995,21(12):806-808
用免疫组化酶杂技术检查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膜蛋白(MP)、核蛋白(NP)在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用放免法检测了血浆内皮素(ET)、P物质(SP)、尿β2-微球蛋白(β2-m)及TH糖蛋白(THP):发现HFRS患者从入院之日起至13病日在PBMC中均有MP与NP表达,但随首病情的好转表达强度逐渐减弱。血浆ET于入院初便见上升,低血压少尿期达高峰,多尿期以后渐恢复正常;血浆SP于病程前四期明显降低,使得ET/SP比值明显升高。病程中ET/SP比值与血尿素氮(BUN)及尿β2-m的变化曲线大体平行,与肌酐清除率(CCr)及尿THP变化情况完全相反。故认为PBMC也是HFRSV较常侵犯的靶细胞,且HFRSV可在其中复制增殖,并可向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它组织扩散。单核-巨噬细胞激活后可释放其细胞因子加重血管损伤,后者释放内皮素可能是造成急性肾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多尿期肾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静脉注射 1 31 I-邻碘马尿酸钠 (1 31 I- OIH) 3.7×10 9Bq(10 μCi) ,用闪烁照相法描记 15 min,通过电子计算机自动处理 ,得出肾图的各项参数。结果 :2 0例受检者均已进入多尿期 ,2 4h尿量在 2 0 0 0 ml以上 ,血尿素氮 (BUN)已正常或接近正常 ,但肾图却明显异常 ,表现为半排时间 (TC1 /2 )延长 (>8min) ,15min残留率 (C1 5 /b)超过 5 0 % ,肾脏指数大多低于 45 % ;同期作尿β2 -微球蛋白 (β2 - m )测定 ,也明显高于正常 ;8例作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扫描 (ECT)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 (GFR)和有效肾血浆流量 (ERPF)分别为 (4 0 .8± 2 1.2 ) ml/min和 (35 0 .8± 10 2 .1) ml/min,均明显低于正常 (P<0 .0 1)。结论 :HFRS患者多尿期肾图大多呈排出不良和功能受损的图形 ,表明该期肾功能以及肾血流量尚未恢复正常 ,对症治疗仍需继续。  相似文献   
8.
筛选抗HBV药物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 (HBV)宿主范围狭小 ,主要对人类和黑猩猩易感 ,因而为抗HBV药物筛选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探索建立了一种利用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进行体外培养来筛选抗HBV药物的新系统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资料和方法病例 :选自 1996年本科收治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共 2 0例。PBMC分离与培养 :无菌抽取病人外周静脉血 10ml,常规法分离并培养PBMC ,连续培养 3天 ,分别收集培养上清及细胞 ,- 2 0℃保存备检。药物 :试验药物为磷甲酸钠 (PFA)、阿昔洛韦、肝炎灵注射液、注射用蜂毒…  相似文献   
9.
有关活动性肝硬变(LC)患者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HPA)轴的变化的报道尚少,本组用激素替代疗法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活动性LC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1997~1998年住院患者,按1990年上海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LC共31例,其中27例经ACTH刺激后无反应。按检验编号,单数为观察组,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46岁;偶数为对照组,男11例,女2例,平均年龄49岁。两组病情相仿有可比性。均无结核及内分泌病史,也未使用过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RIA)检测血浆ET、CGRP、EDLS,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酸磷酸激酶(CPK),给12例患者作了多巴胺激发试验。结果:病程各期见血浆ET升高,CGRP降低,ET/CGRP比值显著上升,且ET/CGRP变化曲线与BUN、CPK之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经多巴胺激发后血浆CGRP较基础值升高十余倍,而ET变化不大。血清EDLS于发热期稍有下降,低血压、少尿期则下降明显,重症组较轻症组下降更著。与此同时心电图大多呈现心肌损害的异常波型如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低电压、Ⅰ°与Ⅱ°房室传导阻滞、ST-T波改变等;而轻症患者较少出现上述异常。结论:HFRS病程中血浆ET升高、CGRP与EDLS减低是引起心、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表明体液因子的变化也参与HFR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