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3岁,因“反复阵发心悸5年,再发1次”入院。院外ECG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置入标测电极时发现电极走行异常,左锁骨下静脉造影确认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电生理检查证实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房室结慢径改良后心动过速未在发作。结论: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存在增加了房室结慢径改良的难度,采取间断放电,缓慢升高电压方式或使用Swartz鞘管支撑,可增加消融导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活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83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活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83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 (无心肌梗死病史 )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并于 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 ,将两者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 79.5 % ,特异性41.0 % ,阳性预测率 61.45 % ,阴性预测率 3 9.7% ,假阴性率 2 0 .5 %。中高危人群活动平板阳性预测率 82 .1%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 62 .7% ;低危人群活动平板阳性预测率 18.8%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 12 .5 % ,P<0 .0 0 5 ,可认为两组人群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结合冠心病易患因素综合分析 ,对确诊冠心病拟诊患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可为选择适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高危患者提供重要依据 ,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效率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诊疗风险和卫生资源耗费。  相似文献   
3.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54例需要安装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将心室起搏螺旋电极先后定位于右室心尖部及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并测试起搏参数。结果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电极定位成功率为98.15%,该部位起搏参数满足起搏要求,同时起搏的QRS波时限较心尖部变窄(130.45±18.24msvs153.11±20.10ms,P<0.001)。结论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性高、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电学隔离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方法12例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8例,持续性房颤4例)接收手术,阵发房颤采用Pappone术式,持续性房颤采用联合Pappone及Nademanee术式。术后随访5—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达到消融终点,1例患者复发房颤。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采用Pappone及Nademanee术式治疗房颤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心脏再同步治疗60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规律及防范对策。方法1999年7月至2006年1月,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性3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9.8±9.1)岁]接受CRT或CRT-D植入手术,其中52例双心室起搏。在最短1个月、最长66个月、平均22个月的随访期内追踪患者临床表现、死因以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干预。结果随访期内17例死亡(28.3%)的原因分别为心脏性猝死7例(11.7%,含1例手术失败)、心力衰竭恶化8例(13.3%,含1例手术失败)、中风1例(1.7%)、车祸1例(1.7%)。31例次并发症(51.7%)中7例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11.7%)、2例冠状静脉窦夹层或穿孔(3.3%)、4例膈肌刺激(6.7%)、1例心律失常风暴(1.7%)、5例术中急性左心衰竭(8.3%)、4例导线脱位(6.7%)、3例阈值升高(5%)、3例交叉感知(5%)、2例囊袋积血(3.3%)。改行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尖双部位起搏的6例患者,QRS波变窄程度和心力衰竭改善程度均不如双心室起搏显著,且3例死于心力衰竭恶化。5例CRT-D患者无心脏性猝死。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提高左心室导线植入成功率、优化起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等,可确保患者在获益于CRT治疗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心电学异常往往合并心衰共存于心肌病患者中 ,异常的心电顺序使心脏收缩和舒张不协调 ,从而损害心功能。近来短期和长期研究发现应用心脏起搏可使心脏活动再同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认为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是严重心衰合并心电学异常患者的一种理想的非药物辅助治疗选择。其潜在的机制包括 :心脏整体活动的再同步化 ,拮抗神经内分泌活性、逆转心脏重塑 ,抗心律失常等。该方法有严格的适应证 ,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文章综述了心脏失同步化的病理生理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相关临床试验、显效机制、技术关键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评价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探讨一种简化的起搏导线定位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起搏器植入适应证48例病态窦房结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患者(n=24例)采用经过简化塑型导丝引导主动固定起搏导线行低位房间隔定位起搏;另外一组患者(n=24例)采用传统被动固定起搏导线行右心耳起搏.观察两组患者心房起搏导线植入时间,植入成功率,测试起搏器植入即刻、术后1周、1月及3月起搏相关参数;观察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症(电极脱位,起搏器囊袋感染,积血及心包积液).结果 LAS组心房起搏导线定位成功21例,3例失败,RAA组心房导线全部定位成功.LAS组平均心房起搏导线定位成功时间为6.3±0.8 min (3~15.5 min),显著长于RAA组患者(3.5±0.5)min(1.2~8.3)min.术中即刻,术后1周、1月及3月的各项起搏参数均稳定,2组间未见显著差异.随访3月期间2组患者均为发生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证.结论 双弯J行导丝的简化设计可协助低位房间隔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成功定位,同时证实应用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实施低位房间隔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心房自动阈值管理功能双腔起搏器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心房阈值管理系统双腔起搏器在植入后不同时期的工作状况及安全性.方法 对24例植入EnPulse系列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在术后即刻开启心房阈值自动测试功能,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观察心房起搏电压阈值的变化.同时进行手工测试电压阈值,并与自动测定的阈值比较.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价心房阈值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为期6个月的随访期,起搏阈值变化为0.72~0.53V.随访期心电图未发现起搏失夺获及感知功能异常.对比1、3、6个月心房阙值自动测试和手工测试所得阈值变化,发现自动测试起搏阈值与同期手动测试起搏阈值数值及变化趋势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0.59±0.14 vs 0.55±0.12,P=0.195;0.58±0.13 VS 0.57±0.14,P=0.500;0.53±0.11 vs 0.52±0.13,P=0.909).同样.VCM测试结果与同期手工测试结果也未见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 EnPulse系列双腔起搏器的心房阈值管理系统安全、可靠、有效,适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患者的优化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右心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的起搏及心动功能参数.方法106例安装DDD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右心室心尖部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进行起搏参数、左室射血分数对比.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尖部起搏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心功能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证实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电流在调控心脏的自发搏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2基因重组质粒转染后293T细胞中目的基因在核酸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将含全长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2基因的质粒CMV-hHCN2-3xHA-IRES-EGFP转染至293T细胞中。结果与结论:用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成功地将质粒CMV-hHCN2-3xHA-IRES-EGFP转染至293T细胞中。反转录PCR定性地检测到在100-250bp处可见高度特异DNA的条带,与携带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2基因的质粒扩增出的片段位置相同。经过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提示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2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都有高表达。表明质粒CMV-hHCN2-3xHA-IRES-EGFP成功转染后的293T细胞中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2基因可以在核酸和蛋白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