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功能衰竭患者主要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9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或出院90 d内病死者为病死组(36例),其余为存活组(60例),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blood 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甲胎蛋白(alpha feto protein,AFP)、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功能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病死组与存活组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AFP、PTA、血钠(serum sodium,Na)、白细胞(leukocyte,WBC)、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及Glu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TA和SCr是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19,P=0.006;OR=5.594,P0.001)。ROC曲线分析表明PTA和SCr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别为0.732、0.828,相应Cut-off值分别为21%(敏感度64%,特异性72%)和128μmol/L(敏感度69%,特异性88%)。结论 PTA和SCr为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TA为保护因素,SCr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9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并发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96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水和腹腔感染等主要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9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4.91±13.30)岁。存活60例,平均年龄(43.60±11.14)岁,病死36例,平均年龄(47.18±16.3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P=0.268)。(2)根据发病速度、严重程度和基础肝病情况,96例患者中亚急性肝功能衰竭17例(17.71%),慢性肝炎基础上的慢加急/亚急性肝功能衰竭17例(17.71%),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肝功能衰竭62例(64.58%)。有肝性脑病表现者60例(62.50%)。(3)所有患者中病死36例,总体病死率为37.50%。单因素分析表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与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死显著相关(χ~2=10.41,P=0.001;χ~2=13.70,P0.001;χ~2=42.84,P0.001)。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未并发者(51.67%vs 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0,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Ⅲ、Ⅳ期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是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的独立预测因素(OR=30.509,95%CI:6.212~149.845;OR=69.161,95%CI:12.216~391.571)。结论Ⅲ、Ⅳ期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是肝功能衰竭病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们观察比较了阿托伐他汀和微粒化非诺贝特对尿酸(UA)和纤维蛋白原 (FIB)以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表 1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 ( x±s)组别例数 UA(μmol/L)前后差值FIB(g/L)前后差值TC(mmol/L)前后差值TG(mmol/L)前后差值HDL C(mmol/L)前后差值LDL C(mmol/L)前后差值阿托伐他汀组44 416±2 6 3 66±  2 9  49±2 6 4.3 4±0 .3 0 4.17±0 .3 3 0 .3 1±0 .0 7 6.3 6±0 .2 4 5 .49±0 .2 6 0 .67±0 .2 2 2 .81±0 .3 3 2 .5 1±  0 .2 3  0 .3 2±0 .2 8 1.42±0 .2 0 1.3 5±0 .12 0 .2 0±0 .0 …  相似文献   
4.
5.
黄芩温胆汤合四君子汤为主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8例福建省级机关医院(350003)陈璀建瓯市林业医院(353100)刘云芝主题词胆汁返流/中药疗法胃炎/中药疗法黄芩/治疗应用温胆汤/治疗应用四君子汤/治疗应用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种血清指标与肝穿组织病理诊断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分析与肝纤维化分期最为密切的血清学指标以及FibroScan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为肝硬化诊断开辟新思路。方法本研究将对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所导致的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的各种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FibroScan检查。结果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的必经过程,慢性肝炎阶段如不积极治疗病情进展出现肝炎,一部分患者甚至进展为原发性肝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危及生命。结论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是对病情预后以及早期治疗和随访尤为重要的。积极寻求无痛、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临床效果,并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6的动态监测意义。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49例。A组给予齐多夫定+拉米夫定,B组给予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6、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存活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51.0%(25/49),B组为93.9%(46/49),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6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平均存活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8/49),B组为32.7%(16/4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IV感染患者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16的表达水平,延长存活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引起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临床上又常以混合型高脂血症存在,他汀和鱼油这两类综合用能否协同、增强降脂效果,国内尚罕见报道.我们将75例老年人高脂血症随机分成3组,单用和合用辛伐他汀与多烯康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氟伐他汀与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氟伐他汀与微粒化非诺贝特的调脂疗效及对纤维蛋白原(FIB)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68例,治疗前2周停服调脂药。随机分为氟伐他汀(A组,n=34)和微粒化非诺贝特(B组,n=34)两组。A组患者男24例,女10例,年龄(65.03±6.25)岁,给予氟伐他汀20~40mg,每晚口服,连续8周;B组患者男16例,女18例,年龄(62.06±8.5)岁,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每晚口服,连续8周。服药前和服药8周后各测定TC、TG、HDL-C、LDL-C、FIB、GPT、CPK一次。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均有显著下降(P<0.001)。结论:氟伐他汀降LDL-C较微粒化非诺贝特更有效;而微粒化非诺贝特降FIB较氟伐他汀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用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24例,并以24小时动态血压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24小时血压水平显著下降,昼夜降压幅度相似;不良反应轻,能坚持治疗。说明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具有长效,平稳,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