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19县市小兽体表蚤类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云南省19县市小兽体表蚤类生态位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两者间协同进化关系。采用Levins模型和Cowell-Futuymas模型分别测定47种小兽体表部分主要蚤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宽度最宽的是特新蚤(0.0987),其次是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0.0749)、低地狭臀蚤(0.0734),最窄的为伍氏病蚤(0.0216)。方叶栉眼蚤与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0.5),与伍氏病蚤的重叠指数最低(0.0021)。印鼠客蚤与缓慢细蚤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0.8660),与无值大锥蚤最低(0.0048)。蚤类生态位宽度值低,表明其与宿主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程度相对较高;生态位宽度值高,表明其与宿主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程度较低。两种蚤的生态位重叠值高,表明其在宿主选择上趋于相同或相近;反之,则差异较大。生态位宽度可以作为蚤类与其宿主动物间协同进化的一个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16个县(市)黄胸鼠体表恙螨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体表恙螨的寄生、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空间分布型.方法选取云南省16个县(市)作为调查点,在现场用鼠笼加食饵诱捕黄胸鼠,收集耳壳及耳窝全部恙螨,用Hoyer's液封片后在显微镜下分类、鉴定.恙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用分布型指数中的聚块指数(m*/m)测定.结果在所调查的16个县(市)中,从13个县(市)捕获黄胸鼠725只,共采集恙螨2 710只,经鉴定隶属3亚科10属42种.印度囊棒恙螨(Ascoschoengastia indica)、微板无前恙螨(Walchia micropelta)、李氏囊棒恙螨(A.leechi)、蒙大微恙螨(Microtrombicula munda)为优势螨种,其带螨率和螨指数较高,依次分别为6.8%、5.5%、3.9%、4.3%和1.65、0.64、0 43、0 42.结论黄胸鼠体表恙螨种类复杂,数量丰富,呈聚集型分布.  相似文献   
3.
调查云南省洱海周边地区社鼠的体表寄生虫,了解社鼠体表寄生虫种群分布状况. 1.材料与方法:2003-2004年在洱海周边地带选择4种生境(室内、耕地、灌木丛和森林)诱捕社鼠89只并对其体表寄生虫进行调查.用公式计算构成比(C),侵染率(P)和体表寄生虫的平均丰富度(A):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大理洱海周边地带小兽体表恙螨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理洱海周边地带小兽体表恙螨寄生状况、恙螨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点.方法选择云南省大理洱海周边的不同地理方位作为野外抽样调查地点,用鼠笼(夹)加食饵诱捕小兽.以小兽耳窝作为固定采集部位,用手术刀片刮取耳窝的全部恙螨,70%酒精保存,Hoyer's液封片后于显微镜下鉴定螨种.群落结构用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及优势度指数(C')描述.结果捕获小兽3 313只,经鉴定隶属7科14属21种.从3 313只小兽双侧耳窝共采获恙螨56 150只,经鉴定隶属3亚科13属109种.8种优势螨种占全部恙螨的74.42%.多数小兽体表恙螨种类丰富(8种以上),最多达58种.多数恙螨种类可同时寄生于不同宿主(5种以上),最多可寄生15种小兽.优势螨种在相应宿主寄生其染螨率(2.06%~59.02%)和螨指数(0.462 7~68.560 6)差异很大.在17种主要小兽中,有13种小兽体表恙螨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超过10,最高可达58;有15种小兽体表恙螨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超过1,最高达2.583 4.结论大理洱海周边地带小兽体表恙螨寄生普遍,恙螨物种多样性高、群落结构比较复杂.多数恙螨的宿主范围广泛,宿主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褐家鼠体表寄生性革螨的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方法调查当晚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小兽),次晨收集所捕获小兽,并分类鉴定出褐家鼠。从褐家鼠体表检查、采集所有革螨,用霍氏液(Hoyer's solution)封片,制成革螨玻片标本,经干燥透明后于光学显微镜下一一鉴定螨种。结果从1990年至2004年在云南省境内共调查了25个县(市),捕获褐家鼠1123只。从1123只褐家鼠体表采集到革螨5474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7科15属31种。在31种革螨中,纳氏厉螨、柏氏禽刺螨和毒厉螨三种革螨的采集数量最多,是褐家鼠体表的主要寄生革螨,其中纳氏厉螨2154只(39.35%),柏氏禽刺螨1490只(27.22%),毒厉螨1479只(27.02%)。在动物地理上,西南山地亚区采集到革螨有30种,以纳氏厉螨(38.38%)、柏氏禽刺螨(27.85%)、和毒厉螨(26.41%)为主;滇南山地亚区采集到革螨5种,以纳氏厉螨(37.90%)和毒厉螨(53.23%)为主。结论云南省褐家鼠体表寄生革螨种类丰富,物种多样性高,不同动物地理区域的革螨种类组成存在差异,尤其以西南山地亚区的革螨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体表吸虱寄生状况、种类组成、优势虱种、吸虱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年龄结构和性比特征。方法选择云南省17县(市)作为调查点,用鼠茏加食饵诱捕褐家鼠,用“全捕法”采集其体表全部吸虱。吸虱群落结构用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及优势指数(C)描述。吸虱空间分布格局用分布型指数中的扩散系数(C)、Cassie指数(CA)、丛生指数(I)及聚块指数(m^*/m)测定。结果在捕获的872只褐家鼠体表共计采集到4种吸虱(7998只),物种丰富度及生物多样性都很低。棘多板虱在整个吸虱群落中占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度Dr为89.12%。吸虱在褐家鼠体表的分布表现为聚集型分布格局,其生活史时期均以雌雄成虫为主,雌雄合计占64.18%,雌雄性比为1.85。结论褐家鼠体表吸虱种类比较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吸虱在宿主体表的寄生呈高度聚集性,雌性高于雄性。褐家鼠体表吸虱种类单一、群落结构简单、优势种明显。显示褐家鼠及其体表寄生吸虱之间的协同进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兽及其体表寄生蚤类的性比。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调查点,捕获小兽动物并收集体表寄生蚤,进行常规分类鉴定分析小兽及蚤类性别比例。结果共捕获10856只小兽,隶属于10科27属47种。从小兽体表采获蚤类9532只,隶属于5科、22属、39种。黄胸鼠、大绒鼠、齐氏姬鼠和褐家鼠是小兽主要优势种群。方叶栉眼蚤、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为蚤类主要优势种。小兽雌雄比例为1∶0.99,蚤类的雌雄比例为1∶0.81。结论云南地区小型兽类的性别比接近1,蚤类雌性所占比例略高于雄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洱海周边地带小兽体表蚤类寄生状况与分布、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点,探讨蚤类与小兽宿主间的生态关系。 方法 选取洱海周边的不同地理方位作为野外抽样调查地点,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每天早晨检查捕获情况并更换诱饵。按“一兽一瓶”的原则采集小兽体表寄生的蚤类。选用丰富度指数(S)、群落均匀度(J′)、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生态优势度指数(C′)、体表寄生蚤类总侵染率(Rft)、蚤类总指数(Ift)和群落内各个种类构成比(Cr)进行群落结构计算。 结果 在调查点共捕获小兽3 303只,属4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和食肉目)7科15属21种,除白尾鼹和巢鼠外,其余19种小兽体表都有蚤类寄生。采集到小兽体表寄生蚤类3 243只,属4科11属13种。洱海南边发现21种小兽和12种蚤,在3个方位中其物种多样性最高。洱海东边发现17种小兽和8种蚤,洱海西边发现13种小兽和7种蚤。大部分小兽宿主体表寄生两种以上的蚤类且群落结构复杂。不同方位的蚤类和它们相对应宿主的分布不均匀,洱海南边小兽宿主与体表寄生蚤类的物种数高于洱海周边其他两个方位。 结论 洱海周边小兽体表蚤类寄生普遍,小兽体表蚤类的物种多样性、物种构成、群落结构和分布主要由宿主体表微环境和宿主所栖息的生境大环境决定。  相似文献   
9.
调查云南省洱海周边地区社鼠的体表寄生虫,了解社鼠体表寄生虫种群分布状况. 1.材料与方法:2003-2004年在洱海周边地带选择4种生境(室内、耕地、灌木丛和森林)诱捕社鼠89只并对其体表寄生虫进行调查.用公式计算构成比(C),侵染率(P)和体表寄生虫的平均丰富度(A):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云南省洱海周边地区社鼠的体表寄生虫,了解社鼠体表寄生虫种群分布状况. 1.材料与方法:2003-2004年在洱海周边地带选择4种生境(室内、耕地、灌木丛和森林)诱捕社鼠89只并对其体表寄生虫进行调查.用公式计算构成比(C),侵染率(P)和体表寄生虫的平均丰富度(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