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用二批猪制备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分批观察了克甫定(Captopril)和尼群地平(Nitrendipine)对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动脉血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结果显示小剂量尼群地平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降压作用远强于克甫定,而对ACE的活性,克甫定注射后显著下降而尼群地平对其几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病理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气道粘膜炎症的病理特征,并与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进行比较。 方法: 对11例EB患者行纤支镜支气管粘膜活检,并以10例正常对照、10例CVA和14例典型支气管哮喘的支气管粘膜标本作对照。光镜下测量各组气道粘膜上皮的基底膜厚度,并通过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技术,计算EB和CVA组气道粘膜固有层中炎症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的浸润密度。 结果: EB组支气管粘膜基底膜厚度[2.92 μm(2.10-6.50)μm]显著高于对照组[2.08 μm(1.62-3.40 μm)], P<0.05,同时显著低于CVA组[5.64 μm (3.23-8.48 μm)], P<0.05,而CVA组的基底膜厚度又显著低于典型哮喘组[9.08 μm (6.61-11.99 μm)], P<0.01;EB组气道粘膜固有层可见肥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散在分布,浸润密度分别为[75 cells/mm2(35-112 cells/mm2)]和[7 cells/mm2(0-31 cells/mm2)],显著低于CVA组[148 cells/mm2(34-200 cells/mm2),114 cells/mm2(1-768 cells/mm2)], P<0.05,淋巴细胞浸润密度无显著差异。 结论: EB是以嗜酸细胞浸润为特征,涉及多种炎症细胞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但气道粘膜基底膜厚度显著低于CVA和典型哮喘,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低于CVA,均可能是EB缺乏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由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免疫病理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或治疗方法能够控制这种疾病.为了探讨SARS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我们研究了SARS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表达谱以及肺和淋巴组织的免疫病理改变.采用液相芯片技术,动态扫描了23例诊断明确的SARS患者血中14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应用反转录PCR、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技术对SARS死亡患者经尸体解剖的肺和淋巴组织进行免疫病理学观察.  相似文献   
4.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是一种少见的肺部疾病,其主要病变为细支气管、肺泡隔、血管间隙和淋巴管周围未成熟的平滑肌异常增生所引发的弥漫而广泛的肺组织损伤[1].由于病变广泛极大影响了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患者常因缺氧而出现气促或呼吸困难与体力不支.这些症状与临床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等肺部疾病的表现颇为相似,因此临床医生在接诊这类主诉的患者时,对其诊断的思维空间便局限于这些多发病、常见病.  相似文献   
5.
食道胸膜瘘较少见,且易误诊,现报告如下:男性,58岁,住院号99570。因突发性左胸腹痛,发热咳嗽气促15天,拟诊“左下肺感染,左侧胸积液”入院。有胃痛史20多年。发病前一天在某医院行胃镜检查,谓浅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镜检第二天突然出现左上腹及左下胸疼痛,持续性,伴发热38~39℃,无恶心呕吐,按肺部感染胸积液治疗,曾于左胸穿出黄色液体300ml。未改善转我院。体查:T38.9℃,左中下肺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HR90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肺部恶性病变及局限性慢性肺部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行外科手术治疗,特别是肺切除术)的比例日渐增高,但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其中大部分属于亚临床型,部分病例可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等[1]。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本所呼吸监护病区(RICU)患者下呼吸道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2000-2004年从RICU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非重复的1047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42.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7.1%)、鲍曼不动杆菌(10.0%)和肺炎克雷伯菌(6.5%)。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是头孢他啶(50%~74%)、阿米卡星(33.3%~81.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0.4%~64.6%)、头孢哌酮-舒巴坦(33.5%-47.5%),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波动性较大。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47.2%~78.6%)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28.3%~86.6%)。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18.2%~68.2%)与阿米卡星(31.8%~76.2%)相近。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2.9%~100%和55.6%~80.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率由58.3%降至21.7%。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由2002年的11.1%上升至2004年的47.8%。结论5年来本研究监测的细菌耐药率明显升高,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2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989年1月—2001年12月本所确诊的1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肺部隐球菌病以中青年(8例,66.7%)和男性(9例,75.0%)多见。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咳嗽(7例,58.3%),咳痰(6例,50.0%),胸痛(4例,33.3%),发热(3例,25.0%),气促(2例,16.7%)和消瘦(2例,16.7%),5例(41.7%)无症状。病变分布呈下肺(8例,66.7%)多于上肺(4例,33.3%),右肺(6例,50.0%)多于左肺(3例,25.0%,余3例双侧)的特点。病变表现多为孤立性肿块影,共6例(50.0%)。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或足疗程氟康唑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绪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多发于无基础肺疾患的中青年,以肺部阴影为主要表现,易被漏诊、误诊,足疗程氟康唑可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干扰素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通过对1例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导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及治疗转归分析,分别复习干扰素α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导致间质性肺炎的相关文献,总结其特征.结果 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5个月后出现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 体检肺部少许细湿啰音 血气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胸部CT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网格状影.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组织病理显示急性肺泡损伤、间质纤维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随诊5个月病情相对稳定.检索国内外文献,未见有干扰素α治疗乙肝引起间质性肺炎的报道.把关键词乙型肝炎更换为丙型肝炎,则共检索到27例报道.主要症状是咳嗽(70.4%)、呼吸困难(77.8%)和发热(29.6%).出现症状的时间自用药后20 d至23周不等.除少数停药观察外,多数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死亡率为11.1%.结论 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时可能诱发急性间质性肺炎,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例1:男性,58岁.因突发性左胸腹痛、发热、咳嗽、气促15天,拟诊“左下肺感染、左侧胸腔积液”于1989年11月8日入院.有胃痛史20多年.发病前一天在某县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①表浅性胃炎,②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镜检后第二天突然出现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