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目的 建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恶性疟原虫的新方法,并用于检测现场采集血样。方法 以恶性疟原虫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为靶片段,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恶性疟原虫预期被扩增出359bp特定扩增带。结果 从培养的恶性疟血样和现场采集的恶性疟血样中扩增出359bp特定扩增带,而间日疟和健康人血样均未见扩增带。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扩增产物为目的片段。本检测系统初步显示可检出0.34个疟原虫/出血样,37份现场采集经镜检确诊的恶性疟血样中,36份RT—PCR检测为阳性,1份RT—PCR检测为阴性,阳性符合率为97.35%。结论 RT—PCR检测恶性疟原虫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疟疾诊断、镜检质量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省黎族居民弓形虫感染情况的流行特征,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对保亭、通什、昌江三县市部分黎族居民进行了形本调查,并调查856人,结果抗体阳性31人,阳性率3.62%。调查结果表明,黎族居民弓形虫感染比较严重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4.
海南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和分析海南省人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和流行特征,评估十多年来的防治效果,为制定全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进行。结果整群随机抽样全省5个市、县15个点7924人,调查发现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率为59,40%,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56.22%,查见肠道蠕虫16种,其中线虫11种,绦虫2种,吸虫3种,感染率较高的虫种是钩虫、鞭虫和蛔虫,其感染率分别为33.18%、31.35%和14.29%;多虫感染较严重,感染度以轻度感染为主,感染年龄以5—9岁和10—14岁两组为高;汉、黎、苗、回各民族感染率分率别为48.27%、64.14%、76.36%、58.96%;女性和农村居民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和城镇居民。结论海南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儿童蛲虫感染率略有所上升,中部地区钩虫感染率仍然居高不下,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中部山区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2002、2004、2006、2007和2008年调查未开展药物驱虫的海南省中部山区五指山市毛阳镇人体土源性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土源性肠道线虫总感染率从1986年的96.4%降至2008年的35.7%,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从84.7%、80.9%和31.8%分别下降至32.5%、0.3%和4.2%,蛔虫和鞭虫感染率下降幅度较大,钩虫下降相对较缓慢。钩虫、蛔虫、鞭虫轻度感染者构成比分别从1986年的56.6%、41.2%和66.9%上升至2008年的97.9%、100%和83.7%,而重度感染者构成比分别从6.8%、11.9%和3.8%下降至0。改水改厕工程逐年增加及受益人口逐年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均是土源性肠道线虫病感染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2006~2008年海南省疟疾媒介按蚊的数量、密度和构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海南省按蚊数量、密度和构成情况,为确定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海南省国家级疟疾监测点年度按蚊监测数据,计算2006~2008年各年捕获的按蚊总数和捕获密度(只/人饵)。采用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比较2006~2008年各类按蚊的构成比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06~2008年捕获按蚊数和捕获密度分别是200(1.10)、201(1.05)和135(0.58);三年中,大劣按蚊、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9.97,P=0.0005);大劣按蚊的构成比存在升高趋势(Z=3.36,P=0.0008),中华按蚊的构成比存在降低趋势(Z=-2.33,P=0.02),微小按蚊的构成比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Z=-0.55,P=0.58)。结论2006~2008年海南省按蚊数量和密度逐步下降,大劣按蚊的构成比显著升高,提示应加强对大劣按蚊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南桥地区上山夜宿人群疟疾防治KAP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海南省高疟区上山夜宿人群的疟防知识、态度及行为(KAP),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4月在南桥地区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定调查点,对有上山夜宿居民疟疾防治、态度及行为进行个案问卷调查,结果采用统计分析。结果走访问卷调查上山夜宿人数257人,不了解疟疾者占12.8%(33/257),不知道疟疾传播途径者占43.6%(112/257)。通过对疟防知识掌握程度打分,进行分层(好、中、差),发现好、中和差层人群上山住宿使用蚊帐者分别为68.2%、25.7%和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山夜宿人群的疟防知识与其年龄和文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海南省南桥地区上山夜宿人群疟防态度和行为与其掌握的疟防知识多少有关,在高疟区反复开展疟防宣传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南省海口市、文昌市、定安县、屯昌县及临高县按蚊的分布现状。方法采用牛帐法于2011年4~5月在这5市县的山区、丘陵及平原三类环境中选取15个村庄进行调查。结果共捕获按蚊13种2 939只,其中嵌斑按蚊所占比例最高,达58.9%(1 731/2 939),其次为中华按蚊,达26.0%(761/2 939)。主要媒介微小按蚊仅在屯昌2个调查点捕获;另外在海口演丰镇捕获嗜人按蚊。结论中华按蚊及嵌斑按蚊是我省主要按蚊种类;微小按蚊的种群密度可能处于较低水平,分布点也可能在减少;但嗜人按蚊的分布点可能在扩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南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消长规律及传播作用,为制定消除丝虫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工作技术方案》,在全省开展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IFAT)纵横向监测。结果在横向监测中,末次检出微丝蚴阳性者的年份为1999年,蚊媒监测未查见人体幼丝虫感染蚊:在四个纵向监测点查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132例,至1999年已全部自然转阴,发现幼丝虫阳性蚊88只,从1997年后未查见人体幼丝虫阳性蚊;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90年的10.63%下降到2000年的0.28%,与非流行区的人群相似。结论海南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已趋向自然净化,丝虫病传播已被完全阻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海南省居民自杀报告死亡率变化趋势,探索时间序列模型在自杀死亡率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时间序列模型拟合海南省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自杀死亡率资料,并预测该地区2017年1-6月的自杀死亡率。结果 海南省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该地区报告自杀死亡576人,平均死亡率为1.5/10万;所建立的ARIMA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序列的自杀死亡率,预测值的动态趋势与实际值基本一致,2017年1-6月的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的可信区间范围内。结论 确定海南省自杀死亡率的时间序列模型为“ARIMA(0,1,0)(0,0,0)12”,且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以用来预测海南省因自杀导致的死亡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