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总结右室双出口(DORV)病例不同外科术式的术后处理及早期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对心脏重症患者术后的镇静效果及对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心脏外科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法分组,各40例。A组接受苯磺酸瑞马唑仑镇静药;B组接受美右托咪定镇静药。比较两组镇静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混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Scv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结果 A组达到目标镇静时间、镇静深度满意时间、停药后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A组第1次脱机时间短于B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B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时,A组HR、MAP高于B组,SvO2/ScvO2低于B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2、24 h,两组MMSE评分均高于镇静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认知功能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病人术后心肺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病人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模式。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心肺储备功能,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运动耐力相关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无氧气阀通气峰值摄氧量(VO2max)和氧通气等量(VE/VO2)]和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量表(SAQ)评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LVEF、FVC、FEV1/FVC、6MWD、VO2max、VE/VO2、SAQ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给予心脏康复模式干预可提高病人心肺储备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分成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外伤史及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手术史、术前脑神经系统症状、术前白细胞计数及术前血肌酐均高于无并发症组,且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入住时间均长于无并发症组(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有合并症、有心血管手术史、术前有脑神经系统症状、术前血肌酐水平高、术前白细胞计数高及体外循环时间长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筛查和强化监控管理,尽可能减少脑神经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免疫指标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为病例组,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21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30天内存活情况分为死亡组(n=50)和存活组(n=2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内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死亡组发生前壁心肌梗死比例、AMI出现室间隔穿孔时间为1~6 d的比例、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患者比例高于存活组,死亡组室间隔穿孔直径大于存活组,但死亡组接受介入封堵术患者比例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前壁心肌梗死(OR=14.057,95%CI:1.411~140.097)、AMI出现室间隔穿孔时间为1~6 d(OR=35.757,95%CI:3.592~355.976)、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OR=5.894,95%CI:1.608~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中应用边缘供心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2年11月期间的连续心脏移植受者和供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边缘供心的定义, 将受体患者分为常规供心组(117例)和边缘供心组(62例), 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脏移植术前、术后资料。结果边缘供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供心冷缺血时间>6 h;术前使用体外膜肺氧合和机械通气更容易接收到边缘供心;心脏移植中利用边缘供心, 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监护室停留时间增加;使用边缘供心患者的生存率比常规供心患者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移植中应用边缘供心是解决心脏器官短缺, 减少移植等待者死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术后处理策略及严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外科治疗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一期根治16例,二期根治2例,姑息性手术10例。结果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3例、早期低氧血症3例、残留室间隔缺损1例、其余8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14.3%,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1年复查,发绀改善,活动量增加。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明确手术指征:根据Mc Goon比值是否>1.2~1.5、Nakata指数是否≥150 mm2/m2选择实施根治或姑息性手术,加强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