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比较HCV不同基因型核心蛋白(core)在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构建6a基因型HCV core的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core(6a)[pCore(6a)];分别将1b、3a和6a基因型HCV core质粒以及空质粒pcDNA3.1/myc-His(-)(pNC)瞬时转染HepG2细胞,48小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发生的情况;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胱冬肽酶-3的mRNA水平变化;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胱冬肽酶-3的活性变化,比较HCV不同基因型core对细胞凋亡作用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6a基因型HCV core的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core(6a)[pCore(6a)];与pNC组相比,表达1b、3a和6a基因型HCV core的HepG2细胞中,Annexin V+细胞数均显著减少,其中6a基因型core较1b和3a基因型core作用显著(P=0.000、0.001);同时实验组中凋亡效应分子胱冬肽酶-3的mRNA水平及其活性较对照组均降低;其中与1b和3a基因型core相比较,6a基因型core显著降低胱冬肽酶-3的mRNA水平,而在抑制胱冬肽酶-3活性方面无显著差别。结论 HCV不同基因型core对细胞凋亡的作用不同;基因6a型core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HCV基因6型核心蛋白可能更易导致肝癌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技术在非病毒性肝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经肝组织活检诊断为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肝组织活检纤维化程度F0~F1为无显著肝纤维化,F2~F4为显著肝纤维化,分析LSM值与肝组织活检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计算LSM值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ROC、敏感性和特异度等。结果共纳入9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无显著肝纤维化者58例(60.42%),显著肝纤维化者38例(39.58%)。LSM值与肝组织活检纤维化分期间相关系数r=0.500(P 0.001)。LSM值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ROC为0.795(P 0.05);当Cut-off值为11.45 kPa时,敏感性为60.5%、特异度为89.7%,阳性预测值为79.3%,阴性预测值为77.6%。结论 LSM值与非病毒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分期间有较好的相关性;TE对于非病毒性肝病引起的肝纤维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动态监测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ofosbuvir联合Velpatasvir治疗1~6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Sofosbuvir"、"Velpatasvir"及"HCV"等为检索词,检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Medline、PubMed、CNKI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采用Q检验法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据标准共纳入文献8篇,共计患者2040例。Sofosbuvir联合Velpatasvir治疗1~6基因型HCV感染(包括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初/经治患者)效果较好,总SVR12为96.35%(95%CI:94.43%~98.26%)。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9例(0.3%,95%CI:0.0%~0.6%),发生严重不良反应60例(2.4%,95%CI:1.2%~3.6%),病死6例(1.5%,95%CI:0.2%~2.8%)。普通不良反应中常见头痛[515例(23.1%),95%CI:19.1%~27.1%]、乏力[443例(21.7%),95%CI:19.4%~24.0%]、恶心[243例(11.5%),95%CI:9.1%~13.8%]、鼻咽炎[140例(8.7%),95%CI:5.7%~11.7%]及腹泻[119例(7.0%),95%CI:5.7%~8.2%]等。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较低,主要为高胆红素血症[9例(3.4%),95%CI:0.1%~10.6%]、淋巴细胞减少[24例(1.0%),95%CI:0.1%~1.9%]、血红蛋白降低[15例(1.0%),95%CI:0.2%~2.1%]及高血糖[8例(1.0%),95%CI:0.1%~2.0%]。结论 Sofosbuvir联合Velpatasvir抗HCV治疗具有泛基因活性,可覆盖1~6基因型患者,SVR12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优化治疗过程中血清IL-21表达水平,探讨血清IL-21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患者对抗病毒应答的相关性。 方法检测25例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优化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基线、12周、24周、36周、52周、64周、76周、88周和104周的血清并检测IL-21水平、HBV DNA定量、HBsAg、HBsAb、HBeAg、HBeAb和肝功能等相关指标,分析这些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另选取15例HBV携带者、15例健康志愿者做对照。 结果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优化治疗基线血清IL-21水平与无症状携带者血清IL-2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00、0.003);核苷(酸)类似物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优化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DNA、HBsAg、HBeAg、HBeAb均呈下降趋势,且HBV DNA水平及HBsAg浓度于治疗12周内下降速度最快,HBsAg浓度降低速度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慢。基线IL-21水平与优化治疗12~24周时的病毒量变化对数值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性(r =-0.55、P = 0.015),36周时IL-21水平与36~52周病毒量变化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性(r =-0.62、P = 0.001)。核苷(酸)类药物优化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IL-21浓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峰值浓度在36周,为66.41 pg/ml,显著高于基线IL-21浓度(P = 0.001),治疗至88周及104周时患者血清IL-21水平恢复到基线状态。 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血清IL-21浓度升高,优化核苷(酸)类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呈现一过性升高,峰值与HBV DNA的抑制及HBsAg、HBeAg等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7-H1(B7-homolog1)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导致的肝细胞癌(HC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lentivirus.B7.H1转染人正常肝细胞系L02、人肝癌细胞系HepG2、HepG2.2.15后,应用MTT法观察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blot技术检测蛋白B7-H1、Survivin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抑制B7-H1表达水平后,通过MTT检测表明细胞系HepG2.2.15细胞活性比HepG2细胞、L02细胞活性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增加,同时Westernblot显示Survivin蛋白的表达减少。结论通过慢病毒转染抑$1JB7.H1的表达可以促进细胞系HepG2.2.15凋亡,B7-H1可能是通过调控Survivin的变化影响HBV感染的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相似文献   
6.
腹水是肝硬化三大并发症(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导致患者入院的并发症。为了给内科医生提供成人肝硬化腹水的首选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2012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对“成人肝硬化腹水处理指南”进行了更新[1](以下简称“新指南”)。该指南对每项建议均提供了的推荐意见的类别(反映了利益与风险)和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评价其强度或可信度)(见表1、表2)[2]。用于指导有临床症状的成人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本文将介绍新指南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