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局限于黏膜层,因而淋巴转移的概率较低,内镜下微创切除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1]。内镜下切除胃癌时,准确判断胃癌的边界十分重要,不清晰的边界可能会影响内镜切除的效果,导致肿瘤残存,进而引起胃癌复发以及再次内镜切除。近年来放大内镜、色素内镜、荧光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85例,术后定期观察病情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85例患者行扩张治疗2周后,除4例患者因进食梗阻再次进行扩张外。余81例患者逐一随访临床分级均为0级,患者吞咽困难、呕吐等症状全部消失,治疗有效率为95.3%。扩张2月~1年后复查,又有5例又出现吞咽困难,临床分级为Ⅰ级,余病例均无复发,临床分级为0级,治疗有效率为89.4%。结论球囊扩张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肠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疾病,息肉越大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越大~([1,2]).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治疗大肠息肉最常、最有效的方法~([3]).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粪便钙卫蛋白(FC)在结肠或回结肠型克罗恩病(CD)及 CD 术后患者内镜下活动度判断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已确诊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56例、CD 术后患者25例及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25例。均于结肠镜检查前1~3 d内留取粪便,采用 ELISA 方法测定 FC 的水平。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及 CD 术后患者内镜活动度评估分别采用简单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ES-CD)和 Rutgeerts′评分。结果在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中,活动期 FC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 IBS 组(P<0.01),FC 水平与 SES-CD 评分呈正相关(r=0.802,P<0.01),FC 在临界值250μg/g 时预测内镜活动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1%和71.4%。在 CD 术后患者中,活动期及缓解期 FC 水平均明显高于 IBS 组(P <0.01),但活动期 FC 水平与缓解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 在临界值250μg/g 时预测内镜疾病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和66.7%。结论 FC 能准确地反映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内镜疾病的活动度,但 FC 不能区别 CD 术后患者疾病的缓解期和活动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内镜(EUS)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EA及腹部增强CT检查对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行血清CA199、CA242、CEA检测,腹部增强CT检查及EUS检查[EUS检查异常者行EUS引导下细针抽吸穿刺术(EUS-FNA)进行细胞学及组织形态学活检]胰腺癌高危人群的结果,对比3种检查手段对胰腺癌的诊断筛查率。[结果]136例中行EUS-FNA患者有90例,反复多次穿刺11例,最终确诊胰腺癌74例,漏诊或未证实4例,诊断率为94.9%;其中EUS对胰腺癌的筛查率为54.4%,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单项检查,且有症状组(96.6%、83.3%)高于无症状组(70.0%、85.5%);上腹增强CT确诊病例70例,漏诊8例,诊断率为89.7%;3种血清学标志物均阳性患者70例,诊断率89.7%。3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率高达96.2%。[结论]EUS联合多种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hERG1钾通道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68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非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hERG1蛋白表达,并随访;对11例术后食管鳞癌组织以及相对应的非癌食管组织作逆转录PCR检测hERG1 mRNA表达。结果:hERG1蛋白和mRNA在所有食管鳞癌患者的相对应的非癌食管组织中呈阴性表达,而在癌组织中呈异常阳性表达;hERG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7.9%(53/68),hERG1 mR-NA的阳性率为81.8%(9/11);hERG1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点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ERG1阳性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分别为33.5月和52.8月,P=0.015)。阳性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8.7%,56.6%,34.0%,15.0%和12.0%,而阴性组为93.3%,73.3%,60.0%,60.0%和44.4%;两组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ERG1蛋白的异常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5)。结论:hERG1钾通道在食管鳞癌中异常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EUS)下经胃或十二指肠乳头置管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PP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PPC患者,按临床治疗指标对其中的80例进行EUS下经胃穿刺置管引流,20例行EUS下经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的手术中成功率为95.00%,其中囊肿完全消失率为84.00%。100例患者中共有10例发生术中出血,3例发生支架移位堵塞,另有7例术后出现囊肿内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结论对PPC患者进行EUS下经胃、十二指肠乳头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内镜下拟诊为Barrett食管(BE)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类型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4例内镜下拟诊为BE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估,HE染色行病理组织学分析。并对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类型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内镜下拟诊184例BE患者,反酸33例次,反食7例次,烧心23例次,胸骨后疼痛13例次,上腹痛70例次,上腹胀38例次,其中10例患者有食管外症状(咳嗽、咽炎等);37例无明显症状。内镜表现类型岛型128例,环周型43例,舌型13例。活检证实有柱状上皮化生88例(占47.8%),其中有46例可见肠上皮化生,发现1例不典型增生。病理确诊的46例肠化BE和42例非肠化BE患者的反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BE患者,其他临床症状比较无明显差异;内镜下拟诊的3种类型的BE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比较无明显差异;内镜表现为环周型、岛型和舌型BE的柱状上皮化生和肠化生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1)病理确诊的BE患者反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BE患者。(2)BE患者内镜表现类型与症状无关。(3)内镜表现以岛状多见,柱状上皮化生和肠上皮化生在3型BE中检出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王道蓉  王玮  高山  丁祥武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843-1845
目的 探讨胶囊胃镜对胃黏膜癌前病变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6年1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诊治的可疑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140例,均进行胶囊胃镜与放大胃镜检查,同时进行病理学检查与对比判断。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胶囊内镜的平均检查时间为(478.24±45.22) min,其中通过胃的平均时间为(49.24±22.12) min;放大胃镜的平均检查时间为(75.24±19.21) min。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患者未诉任何不适,放大胃镜在检查中出现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所有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胶囊内镜检出胃黏膜癌前病变108例,检出率为77.1%;而放大胃镜检出111例,检出率为79.3%,对比不同方式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内镜对于胃黏膜癌前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8.2%和100.0%,而放大胃镜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96.7%,不同方法的诊断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胶囊胃镜在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检查中方便简单,对于机体无明显影响,且检出率较高,定性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