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大肠癌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大肠癌将他们分为大肠癌组(38例)与非大肠癌组(148例)。此外,再根据有无转移将38例糖尿病合并大肠癌患者分为转移组(12例)与非转移组(26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等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大肠癌组MAGE,血清CA242、CA19-9、CEA水平显著高于非大肠癌组(P0.05)。②转移组MAGE,血清CA242、CA19-9、CEA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MAGE水平与其血清CA242、CA19-9、CEA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76、0.838、0.825,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水平、大肠腺瘤病史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大肠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糖与糖尿病患者大肠癌发病密切相关,并可能进一步影响大肠癌转移。  相似文献   
2.
段艳峰 《医药论坛杂志》2011,(5):109-110,115
目的对胰岛素泵与传统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和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方法对6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组(CSII组)35例和多次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组(MSII组)32例,观察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每日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MSII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少于MSII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更符合生理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能更快、更有效地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促进了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对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有长期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于早餐及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起始量0.4 u/(kg·d),按早3/5、晚2/5分配,以后根据尿糖及血糖调整剂量,维持剂量0.3 u/(kg·d).观察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给予格列美脲片,起始剂量为1~2 mg/次,1次/d,维持量为1~4 mg/次,1次/d,每日晨口服.2组疗程均为90 d.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每日用量.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8.25±2.80)h,低血糖发生率38%,每日胰岛素用量(24.11士0.30)u;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6.83±3.10)h,低血糖发生率为12%,每日胰岛素用量为(17.24士0.20)u,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对其预防和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01/07在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和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进行。取36只SD大鼠单纯随机分为2个系列6组:①预防系列分为10周处死正常组(n=6)、10周处死模型组(n=6)和吡格列酮预防组(n=7)3个组,10周处死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他2组给予高脂饮食(标准饲料的基础上加13%的猪油、2%的胆固醇),饲养3周时吡格列酮预防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mg/(kg·d)灌胃,其他2组等量蒸馏水灌胃,饲养10周均处死。②治疗系列分为17周处死正常组(n=5)、17周处死模型组(n=5)和吡格列酮治疗组(n=7)3个组,17周处死正常组给予标准饲料,其他2组给予高脂饮食,饲养10周时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20mg/(kg·d)灌胃,其他2组等量蒸馏水灌胃,饲养17周均处死。观测各组动物终末体质量、血清转氨酶、血脂、血糖、胰岛素、肝内脂质含量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3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预防系列组结果:吡格列酮预防组肝指数(肝质量/体质量)、血清和肝脏三酰甘油、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肝脂变程度均显著低于10周处死模型组(P<0.01或P<0.05),与10周处死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之间血清及肝内胆固醇浓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治疗系列组结果:吡格列酮治疗组肝指数、血清转氨酶、胰岛素、三酰甘油、肝脏三酰甘油、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肝脂变程度均明显低于17周处死模型组(P<0.01或0.05),但与17周处死正常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吡格列酮治疗组和17周处死模型组血清及肝内总胆固醇浓度高于17周处死正常组(P<0.01),但前2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吡格列酮通过降脂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具有预防和治疗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的作用,但早期预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慢性且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生命质量下降的常见原因。我科自2003年5月至2003年9月用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物(rhEGF,深圳市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糖尿病足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期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能够在体外或体内促进卵巢癌、宫颈癌和恶性胶质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证明ANG—Ⅱ通过其1型受体(AT1R)发挥促肿瘤生长作用,提示拮抗AT1R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抗癌途径。人食管鳞癌细胞株EC9706细胞强阳性表达AT1R,故我们研究了ANG-Ⅱ及其AT1R拮抗剂替米沙坦对食管鳞癌细胞株EC9706的生长、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以探讨替米沙坦是否具有影响食管鳞癌细胞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食管断端正常鳞状上皮与鳞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河南省肿瘤重点实验室完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食管断端正常鳞状上皮及5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的表达。在高倍镜下选取阳性细胞最多的区域,记录5个高倍视野中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阳性细胞的百分比,计算其平均值。阳性细胞<10%为穴-雪;10%~30%为穴 雪;30%~50%为穴誒雪;>50%为穴誔雪。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定位于胞浆和胞膜。血管紧张素Ⅱ主要为弥漫性表达,在正常鳞状上皮和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1.02%(25/49)和86.79%(46/5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46.94%(23/49)的正常鳞状上皮的扁平细胞层和棘层细胞表达,在77.36%(41/53)的鳞癌组织中主要呈弥漫性表达,部分癌巢可见“阴性外围”表达模式。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鳞状上皮穴均P<0.01雪。血管紧张素Ⅱ在各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穴P>0.05雪;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I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Ⅱ、Ⅲ级鳞癌组织穴分别P<0.05,P<0.01雪,在Ⅱ、Ⅲ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穴P>0.05雪。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鳞癌侵及食管深层和浅层、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分化有关,血管紧张素Ⅱ及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但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患者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mg/d)和对照组(150mg/d)各2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压、血肌苷(Scr)、血尿素氮(BUN)、血清钾(K)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白蛋白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厄贝沙坦(300mg/d)降尿白蛋白优于小剂量厄贝沙坦(150mg/d),对DN患者有独立于血压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20 0 2~ 2 0 0 3年 ,我院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弥可保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3 6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4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 6例 ,男 2 0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 5 5 .5± 5 .2 )岁 ,糖尿病病史( 5 .5± 4.2 )年 ,周围神经病变病程 ( 3 .6± 2 .5 )年。对照组 2 8例 ,共临床与治疗组有可比性。1 2 方法 :两组均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保持全天血糖在正常水平。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灯盏细辛注射液 3 0ml ,加入生理盐水 2 5 0ml中 ,静脉点滴 ,每日 1次 ;弥可保针 5 0 0ug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