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结合生活方式干预肥胖儿童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 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儿童8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调整饮食结构、 增强运动的生活方式指导, 同时口服二甲双胍治疗1年。治疗前及治疗3、 6、 12个月时分别测量并计算各项临床指标, 比较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1) 二甲双胍治疗12个月后, 体质量指数 (BMI)、 腰围 (WC)、 腰臀比(WHR)、 腰身比 (WHtR) 均较治疗前下降。(2) 与治疗前相比, 6个月时各时间点空腹胰岛素 (FINS) 水平均有明显下降, 至12个月时, FINS、 1 h-INS、 2 h-INS进一步降低 (均P<0.05)。(3) 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下降、 胰岛素分泌指数 (HOMA-β) 下降、 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AUCI) 减小, 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 (WBISI)升高 (均P<0.05), 治疗12个月时HOMA-IR继续降低, WBISI继续升高 (均P<0.05); 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 (ΔI30/ ΔG30) 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调整饮食结构、 加强运动的基础上, 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儿童每天服用二甲双胍为期1年, 可减轻体质量,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何娟  刘戈力  刘婷婷  杨箐岩  郑荣秀 《天津医药》2014,42(11):1100-1102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阻断性抗体(TSBAb)在儿童Graves病(GD)、桥本甲状腺炎(HT)诊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 88例治疗时间小于6个月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病(AITD)儿童分为GD 55例(GD组)和HT 33例(HT组),选择同期健康儿童38例(正常组)作为对照。分别用人血清TSAb和TSBAb ELISA试剂盒检测3组血清TSAb、TSBAb的水平,比较3组血清TSAb、TSBAb的差异,并分析血清TSAb、TSBAb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素(TSH)的关系。结果 GD组血清TSAb水平高于HT组和正常组(均P<0.05);HT组血清TSBAb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TSAb与TSBAb无相关性(P>0.05),血清TSAb、TSBAb与FT3、FT4、TSH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TSAb、TSBAb分别与儿童GD、HT的发病密切相关,在GD和HT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证实,食欲减退小儿的血清锌和血浆中某些氨基酸含量降低。锌与氨基酸代谢有着密切关系,锌缺乏可使氨基酸氧化增加,致肠道氨基酸吸收减少,而氨基酸摄入不足时又影响锌的吸收。本文扼要报告33例6~11岁厌食症儿童血清锌与血浆游离氨基酸的关系。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本文选择1985年9月~12月以厌食为主诉的33例患儿,厌食时间均在1~3年。年龄  相似文献   
4.
魏莹  杨箐岩  郑荣秀 《医学综述》2010,16(16):2473-2476
儿童代谢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型肥胖、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等,与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库欣综合征有类似特征。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控异常及糖皮质激素的代谢参与了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关于糖皮质激素的代谢及调控研究也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儿童腹型肥胖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肥胖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根据腰围(WC)和体重指数(BMI)将286例患儿分为腹型肥胖组及均匀性肥胖组,分别测定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值(FIN),计算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计算腹型肥胖组腰围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程度。结果:两组间SBP、DBP、HDL、TC、FIN、HOMA—IR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腹型肥胖组SBP、DBP、TC、FIN、HOMA—IR的值均高于均匀性肥胖组,HDL的值低于均匀性肥胖组;腹型肥胖组中,腰围值与SBP、DBP、TC、FIN、HOMA—IR的值呈正相关关系,而与HDL的值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儿童期腹型肥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且胰岛功能较其他危险因素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0在儿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HD中的作用机制和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方法:收集儿童和青少年HT53例和30例正常对照.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两组血清CXCLIO的水平并比较二者差异;比较病程不同阶段的HT的血清CXCL10的水平:测定儿童HT病人的甲状腺功能(FT3,FT4,sTSH)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TGAb,TMAb,TRAb,TSI),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HT患儿的FT3,FT4,sTSH,TGAb,TMAb,TRAb,TSI这些指标与血清CXCL10水平的相关性。结朵:血清CXCL10的水平在儿童HT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血清CXCLIO的水平在儿童HT发病初期及未缓解期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在HT组血清CXCL10的水平与sTsH呈正相关(P〈0.01),与FT3、FT4、TGAb、TMAb、TRAb、TSI无相关性。结论:CXCL10在儿童HT的发病初期起重要作用.在儿童HT病程中存在着动态变化,研究CXCLl0可为儿童HT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儿童代谢综合征血清皮质醇水平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COR)在儿童代谢综合征(M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找寻其中规律。方法:对96名确诊的肥胖儿童,按照Cook提出MS的标准,根据腰围(WC)、血压(BP)、血脂及血糖将患儿分为MS组和非MS组,收集其临床基本资料,测量人体参数,测定血清COR、血脂,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COR水平MS组高于非MS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COR水平与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MS组分数(nMSc)呈正相关(P〈0.05),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WC、SBP、DBP是血清COR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血清COR与胰岛素抵抗及其他多因素可能共同参与MS发病及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特别是新生儿染色体异常出现频率调查研究报告众多。为提高新生儿保健质量,本文进行了100例正常新生儿染色体相对长度和着丝粒指数的研究,并对其中50例男婴Y染色体测得相对长度X为2.26±0.42,Y_F指数x为0.99±0.22,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木文对单纯性肥胖症4~14岁患儿104例进行体重指数BMI的测算,均值为26.62±2.35;并随机选择体态正常的相应儿童126名作为对照BMI为16.90±1.34。对两组一级亲属遗传学调查,患儿一级亲属肥胖发生率为37.50%,对照一级亲属为13.49%。BMI均呈正态分布。经先证者系谱分析不符合单基因遗传方式。而符合多基因遗传,遗传度为86%。患儿有阳性家族史者占60.57%,尤以双亲皆肥胖和母亲肥胖家系对于代影响显著,提示对高危家庭应予足够重视,加强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儿童桥本甲状腺炎(HT)及Grave's病(GD)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和随访情况,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14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初诊时HT和GD不同年龄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HT和GD各组内甲状腺激素、抗体滴度水平及随访过程中的临床表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HT组青春前期组患儿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水平高于青春期组(P<0.05),初诊时HT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儿甲功正常可持续较长时间.GD组患儿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GD的缓解率增加.结论 年龄较小的儿童更易患HT,初诊时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儿预后较好.GD患儿发病时激素水平不受年龄影响,且治疗时间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