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病灶刮除植骨结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长骨部分瘤样病变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疗效及特点。 方法 2010年 1 月至2013年 12月我院共收治儿童长骨部分瘤样病变并病理性骨折 16 例,均实施病灶刮除植骨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通过术后影像学X线片结果和临床随访两方面评价治疗效果。影像学X线结果评估包括病变骨骨折复位有无丢失及病灶愈合情况。临床评估采用肩、肘、髋、膝、踝等关节功能综合评价标准及随访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16 例患儿平均随访25.6个月。影像学X线片显示病理性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 5 个月。在随访过程中,病灶未出现复发或者再次骨折。术后平均 12.5 个月取钉。至末次随访时病灶完全消失(14 例)或部分消失(2例);患肢无疼痛,关节活动均不受限。结论 病灶刮除植骨结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可作为治疗儿童长骨部分瘤样病变并病理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体外小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周期性牵张应力的早期应答反应.方法 分离并培养小儿MSCs,利用体外细胞牵张应力装置对第三~六代细胞加载短期力学信号,检测各组细胞内Oa2+以及早期反应基因蛋白(c-fos、c-jun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 应力干预MSCs后,细胞内Ca3+浓度在受力1min后即增高,荧光强度是对照组的164.63%,3、5min升高更明显,干预10 min后Ca2+浓度升高的幅度有下降趋势;c-fos、c-jun和c-myc基因蛋白在未受力组细胞内不表达或微量表达,加载力学信号后,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时间的延长,均表现为增强-持续-回复原来水平.结论 周期性牵张应力影响MSCs内Ca2+的浓度及早期反应基因蛋白(c-fos、c-jun和c-myc)的表达,推测c-fos、c-jun和c-myc参与了MSCs响应力学的信号传导途径,可能依赖Ca2+通道的活化来调控.  相似文献   
3.
1991~1995年收治新生儿巨结肠(HD)50例,非手术治疗19例(38%),手术治疗31例,其中肠造瘘5例(10%),直肠内括约肌切除11例(22%),根治术15例(30%)。术后随访2月~5年,平均2.5年,非手术治疗有效率(良好、好转)为52.6%,其中短段型HD有效率达76.9%(10/13),内括约肌切除术达81.8%,根治术达73.3%,根据不同病情选择适当的疗法,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9月~2008年12月间37例腹股沟疝行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TEP)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转行TAPP,平均住院4.1天,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7月~34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鼠腹膜粘连的病理学特征及血清中IL-6、TNF-α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大鼠腹膜粘连的病理学特征及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8)和创伤粘连组(n=32)。对照组抽取其静脉血并取其回盲部组织;创伤粘连组分4组,每组8只,分别于术后1、3、5、7天抽取其静脉血和回盲部粘连组织;检测其TNF-α、IL-6,并观察其回盲部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创伤粘连组1周内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局部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血清中IL-6和TNF-α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膜粘连以纤维组织增生为其病理学特征,细胞因子可能在腹膜粘连形成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尾路修补尿道、直肠(或阴道)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采用后矢状入路途经修补后天性尿道、直肠(或阴道)瘘的体会。方法 对后天性尿道、直肠(或阴道)瘘8例(男6例,女2例),采用后矢状切口经直肠、肛门(男性)或经阴道(女性)直接显露瘘口,切除瘢痕组织缝合修补瘘口。结果 8例均一次修补功功,除1例术前已有结肠造口外,其他7例均未作结肠造口。术后随访0.5~4年,无复发,大小便正常。结论 采用后撩状入路途径经肛门、直肠(或阴道)修补后天性尿道、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强化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变化,为CPC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8只杂种犬胫骨上段、股骨下段制作松质骨螺钉植入的动物模型,实验组注入可吸收CPC后再旋入螺钉,对照组则不添加强化材料,分别于术后2、4、6和8周处死动物,观察螺钉拔出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变化。结果 CPC强化的螺钉拔出力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CPC-骨界面结合紧密,并且随时间延长出现CPC降解和骨长入。结论 CPC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可相容性、可吸收性、骨传导性;CPC强化能明显提高松质骨螺钉植入体内的初始稳定性,强化效应随体内植入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以评价腹腔镜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189例临床资料,其中LA 113例,OA 7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恢复进食时间、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手术费用等指标.结果 LA组比OA组手术时间长,手术费用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LA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OA组,而且切口感染率及腹腔内脓肿发生率较OA组低(P<0.05).虽然LA组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O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结论 L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用于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外周蛋白和组织蛋白酶D在先天性巨结肠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外周蛋白(peripherin,PR)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D)在Hirschsprung症(HD)肠壁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9例HD及5例对照组患儿结肠。结果:在正常结肠肠壁内有CD或PR阳性神经节细胞,肠壁各层均有PR阳性神经纤维,但无CD阳性神经纤维染色。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肠壁内缺乏CD或PR阳性神经元,亦无CD阳性神经纤维染色,肌层和黏膜下层内PR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或缺如。结论:CD和PR是肠神经节细胞特异性较高的标志物,二者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有助于HD及其同源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多向分化能力,为小儿MSCs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Percoll梯度分离接种获得小儿MSCs,观察其形态、排列分布情况,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诱导剂干预细胞,观察细胞的成骨、成脂肪、成神经等多向分化能力。结果小儿MSCs贴壁容易,呈细长梭形,增殖能力强,融合后旋涡状分布。MSCs分别经各诱导剂诱导后,细胞形态均发生相应的变化,用化学染色、PCR、免疫细胞染色等方法检测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骨钙素mRNA、钙结节)、脂肪标志物(脂滴、PPARγ-2mRNA)、以及类神经标志物(尼克氏体、NSE、NF-200)有明显的阳性。结论小儿MSCs能稳定增殖、传代,具有成骨、成脂肪、成神经等多方向的定向分化潜能,可以作为多方面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