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目的 了解东莞市2010-2014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入组时的流行特征,为提高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东莞市2010-2014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入组时的数据资料,分析其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1412例治疗病例的平均年龄为(35.99±10.13)岁,80.17%为男性,已婚或者同居者占55.88%。经异性传播和同性传播比例分别为占42.14%和29.67%。入组时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值是(218.93±123.35)个/μl,接受治疗时间与HIV确证阳性时间的间隔天数的中位数为74.5 d(P25=32,P75=321)。入组治疗治时,采用D4T/AZT/TDF+3TC+NVP方案的比例为70.11%。治疗病例的在访率为87.89%。结论 东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较之以前有所提前,应继续采取措施尽早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同时加强MSM病例的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东莞市基层领导干部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流行趋势判断和策略态度,分析影响因素,为改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问卷.组织领导干部集中开展自答式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领导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77.6%,只有46.1%认为疫情严重,而且有继续扩散和蔓延的可能.11.9%建议成立1个艾滋病村,集中居住和管理,8.7%主张公布感染者的个人信息,防止别人被其感染。如果自己所处单位有人感染艾滋病,16.9%要求其以辞丁、病退或内退等方式离开单位,16.4%认为公布其感染情况.并建议全单位进行一次健康筛查。结论东莞市基层领导干部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较高,但某些领导干部防治态度和意识比较保守。今后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政策普及、政策开发、政策倡导。  相似文献   
3.
方晓君  冯翰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2):2100-2101
目的:总结缺铁性贫血(IDA)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临床3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资料。结果:由月经过多导致女性IDA占40%,由消化系统疾病导致IDA占51.25%,由饮浓茶导致IDA占3.13%,由产后出血导致IDA占1.87%,由其他未知原因导致IDA占3.75%。结论:月经过多是导致IDA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但由恶性肿瘤引起IDA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东莞市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流行特征,为针对性地开展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2007-2012年≥50岁HIV/AIDS病例的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共报告≥50岁HIV/AIDS病例195例,男性153例,女性42例,男女性别比为3.64:1;50~59岁108例(占55.38%),60~69岁45例(占23.08%),≥70岁42例(占21.54%);文化程度以小学及文盲为主,占65.13%(127/195);职业以家础家务/待业为主(占26.15%,51/195),其次为农民(占20.51%,40/195)。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9.74%(175/195)。病死率为35.38%(69/195),高于同期总体疫情的死亡率(14.56%,299/2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滋病对东莞市50岁及以上人群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艾滋病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东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50例样本,收集流行病学资料,采用RT-PCR法扩增pol基因序列并测序,应用BioEdit、Genotyping和MEGA等生物学软件对pol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收集的50例样本最终成功扩增得到32份样本的pol基因序列,其中CRF01_AE亚型12例;CRF_07BC亚型11例;B亚型7例;CRF55_01B亚型2例。各亚型基因离散率分别为CRF01_AE是(0.075±0.039)、CRF07_BC是(0.030±0.009)、B亚型是(0.073±0.022),各亚型之间的基因离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55,P<0.001),CRF01_AE亚型和B亚型内毒株间的基因离散率均大于与CRF07_BC亚型(P值均小于0.001)。结论 CRF01_AE和CRF_07BC亚型在东莞市HIV-1流行株中占优势,CRF07_BC亚型在各亚型之间的基因离散率最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东莞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未治疗人群基因亚型和耐药毒株流行情况。方法收集50份即将进入HIV-1抗病毒治疗者的血样,从血样中提取病毒RNA,采用巢式PCR扩增HIV-1 pol基因序列并测序,用Genotyping以及斯坦福大学HIV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等工具对序列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36份样本获得pol基因序列,基因分型以CRF01_AE和CRF_07BC重组毒株为主,各占36.11%(13/36),其次为B亚型和CRF55_01B,各占13.89%(5/36)。36例HIV-1抗体阳性患者的蛋白酶(PR)和逆转录酶(RT)序列,耐药率为13.89%,其中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11.11%,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率为2.78%;发现1例对所有蛋白酶抑制剂耐药,4例对所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结论目前东莞市主要HIV-1流行亚型是CRF01_AE和CRF_07BC,HIV原发性耐药性发生处在国内较低水平,但出现了中度及以上的耐药毒株,增加了东莞市耐药毒株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东莞市15~24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疫情及变化趋势,为针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2009-2014年15~24岁HIV/AIDS病人的疫情报告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特点和传播途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共报告15~24岁HIV/AIDS病人251例,报告例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9-2014年平均增长率为58.49%。HIV/AIDS病人平均年龄(21.76±1.659)岁,男性占74.10%(186/251);家政/家务/待业占26.69%(67/251),工人占17.93%(45/251);性传播占97.61%(245/251);15~24岁HIV/AIDS病人中,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同期其他年龄段,在学生群体的HIV/AIDS病人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结论 15~24岁人群的HIV/AIDS病人不断增加,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且同性性传播比例很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HIV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东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东莞市MSM哨点监测数据,对MSM的人口学特征、行为学特征、性病症状、接受干预服务、HIV和梅毒感染水平等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MSM984人,平均年龄为(30.36±6.71)岁;最近6个月发生过同性、异性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73.37%和37.5%,与同性、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8.89%和29.27%。近1年有性病相关症状的MSM的比例为6.81%,接受过于预服务的比例为59.04%。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23%和15.35%,其中2010—2012年HIV阳性率分别为10.5%、11.33%和22.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艾滋病知识知晓和接受过干预服务与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抗体阳性、近1年有性病相关症状、年龄在≥40岁、样本来源等因素,与HIV感染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市MSM的HIV感染率高,且上升趋势明显,迫切需要加强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向一般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莞市吸毒人群HCV抗体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东莞市2010-2013年吸毒人群的哨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01例调查对象中共检测出抗-HCV阳性710例,阳性率44.30%。其中,HCV抗体的高阳性率指向男性、30~50岁、离异/丧偶、文化程度低的吸毒者,高危因素包括注射吸毒、最近1次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商业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感染HIV。结论吸毒人群是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以控制丙肝在该人群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东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现状,为制定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期间到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的求询者提供VCT服务,采用统一的《检测咨询个案登记表》记录人口学与相关行为学资料,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70名求询者中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占84.74%(483/570),男女性别比为3.56∶1,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为主,占39.30%(224/570);求询者类型中以异性性接触者为主,占62.98%(359/570),求询者以有非婚性行为史为主要求询原因,占57.37%。87.89%(501/570)的求询者接受HIV抗体检测,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19%(26/501)。结论东莞市VCT人群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其HIV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应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吸引更多有高危行为的人前来接受VCT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