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效能.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各主要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和其他检索方法,收集关于MRI诊断RA的对照试验,检索时间 1996-2009年.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Meta-disc软件合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性试验比值比,进行异质性分析(Q-检验,I2),当P>0.10,且I2≤50%时无异质性.结果 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显示病程≤2年的RA患者,滑膜炎、骨侵蚀和腱鞘炎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1%~100%、48%、100%~67%~96%,特异度分别为64%~89%、16%~100%~21%~74%.病程>2年的RA患者,滑膜炎、骨侵蚀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1%、84%,特异度分别为70%、81%.结论 MRI显示滑膜炎对于早期和中晚期RA有诊断意义,骨侵蚀和腱鞘炎对于早期RA的诊断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纳入研究样本量小,对照组病例缺乏代表性,建议设计严谨且更大样本病例的临床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for rheumatoid arthritis(RA).Methods The major international databases was searched by computer and Other methods to collect control studies about MRI for the diagnosis of RA,the searching deadline was December 2009.Data were screened and extracted by inclusion criteria.Meta-disc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s,including sensitivity,specificity,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diagnostic odds ratio(OR)and heterogeneity analysis.Results Twelve random control tests were included.Meta-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ensitivities of vities of synovitis,bone-erosion and tendenosynovitis were 81%~100%,48%~100%and 67%~96%while specificities of them were 64%~89%,16%~100%and 21%-74%respectively for RA patients(≤2vears).Sensitivities of synovitis and bone-erosion were 91%and 84%while specificities of them were 70%and 81%for RA Datients (>2 years).Conclusion Synovitis shown by MRI is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earlv and med-to-late RA.Diagnostic values of bone-erosion and tendonosynovitis demonstrated by MRI for earlv RA were not clear.The sample size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is small and some studies lack of control groupsput the conclusion of this meta-analysis liable for bias.We suggest that better designed and larger sample clinical studies are necessary.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非感染性主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和(或)风湿免疫科住院诊治的124例非感染性主动脉炎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后转归等。结果 124例患者中有大动脉炎45例(36.3%)、孤立性主动脉炎40例(32.3%)、白塞病37例(29.8%)、巨细胞动脉炎2例(1.6%),以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82例,66.1%)。大动脉炎组女性更多见(3.5:1),孤立性主动脉炎组发病年龄[(53.5±9.4)岁]及诊断年龄[(55.0±9.3)岁]更大(P<0.05)。97例(78.2%)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次手术69例、≥ 2次手术28例,有44例(45.4%)接受术前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初次手术以主动脉瓣置换术(40.2%)、Bentall术(23.7%)、冠脉搭桥术(11.3%)最常见,术后收缩压得到显著改善[(119.2±38.1) mmHg vs.(108.9±37.9) mmHg,P<0.001]。≥ 2次手术以主动脉瓣瓣周漏(19例,67.9%)为主要原因,其中白塞病(13例,68.4%)多见,仅7例(36.8%)患者在术前接受了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与97例手术患者相比,27例未做手术的患者中,合并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63.0%)者比例更高、诊断年龄[(41.6±16.4)岁]更年轻、女性(74.1%)更多见,其中17例(63.0%)患者通过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延期手术。结论 非感染性主动脉炎主要见于大动脉炎、孤立性主动脉炎、白塞病等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患者,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内科治疗有助于控制炎症、延缓手术,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血压。未经过内科治疗的白塞病患者更易出现术后瓣周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中国医师对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 TA)临床诊断与活动性评价的现状。方法 全国19位风湿免疫专家、3位血管外科专家参与,通过问卷设计、网络打分,首次就目前TA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估等问题进行回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应问题的平均分。结果 中国专家目前主要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分类标准进行TA临床诊断。其中,年龄、肢体跛行、黑矇等症状,无脉或脉搏减弱、血管杂音、双侧脉压差增大、高血压等体征,以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疾病诊断。此外,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等无创影像学检查均被认为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TA活动性评估,中国专家主要采用美国Kerr评分体系。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各种无创影像学检查均具有重要的病情活动性评估价值。在影像选择方面,颈动脉受累者更推荐血管超声检查,对于肺动脉、胸/腹主动脉主干受累者则CTA略优于MRA。结论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以及无创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中国医师对TA的临床诊断及活动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仪(IOS)动态观察32例腹部手术患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3,5,10天呼吸功能的改变。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肺容积和通气功能明显下降,总气道阻力增加,但中心气道阻力和肺弹性阻力无明显改变。结论 腹部手术后呼吸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同时也存在因小气道阻力增加所致的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患者的临床疾病谱、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分析6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6,平均年龄为35岁(15-74岁),病程0-32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乏力(56.7%)、头晕或头痛(44.8%)、胸闷或胸痛(41.8%)、上肢血压不对称(35.8%),其次为肢体发冷(11.9%)、肢端麻木(13.4%)、间歇性跛行(9.0%)等。影像学检查发现,IV型最多(31.3%),其次为I型(19.4%),且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与影像学表现存在相关性。所有患者中,3例患者病情稳定,未予特殊治疗;45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46例接受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有效36例(78%),平均CTX累积剂量为3.43 g;CTX治疗无效者改用硫唑嘌呤(5例,其中1例同时合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2例)、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2例),1例患者改用秋水仙碱加来氟米特,治疗后患者病情均得到缓解;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5例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维持期治疗以口服泼尼松2.5-15 mg/d,多数患者合用羟基氯喹200 mg/d或沙利度胺50-100 mg/d或甲氨蝶呤10-15 mg/周或硫唑嘌呤50 mg/d,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TA女性多发,临床表现异质,以IV型常见,ESR或CRP与疾病活动度并不平行;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多数TA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深吸气量(IC)及吸气分数(IC/TLC)与呼吸肌力的关系。方法:将78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分为Ⅱ级(40例)和Ⅲ级(38例)两组。所有患者受试前8h内均未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并在吸入沙丁胺醇400μg后接受常规肺功能和呼吸肌力测试。结果:Ⅲ级COPD患者的I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最大通气量(MVV)均显著低于Ⅱ级COPD患者,两组患者的最大吸气压(PImax)和最大呼气压(PEmax)均显著降低,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38例Ⅲ级COPD患者中IC/TLC≤25%者有11例(28.9%),而仅有2例(5%)Ⅱ级COPD患者的IC/TLC≤25%。COPD患者的IC与PImax和PEmax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375与0.386,P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临床伦理学视角,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决策中的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采用“四主题理论”模型,分别从医疗适用性、患者偏好、生命质量、情境特征等主题切入,提炼伦理问题,查找循证证据,倾听患者意愿,促进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决策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华东地区大动脉炎(East China Takayasu's Arteritis,ECTA)队列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K)患者的心脏受累特征。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ECTA队列TAK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TAK分类标准,排除具有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的TAK患者。将上述患者分为心脏受累组和无心脏受累组,分析心脏受累特点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TAK患者390例,其中心脏受累组186例(47.7%)。TAK患者中心脏瓣膜病155例(39.7%),冠脉受累52例(13.3%),肺动脉高压51例(13.1%),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4.4%),心肌病7例(1.8%)。心脏受累组男女比例为1∶5.6,初发中位年龄为32.6(23.3~45.4)岁,中位病程为30.0(6.4~108.5)个月。心脏受累组患者更易出现胸闷、胸痛、气促等表现(P<0.05),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也高于无心脏受累组(P<0.001)。Ⅱb型TAK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脏受累。结论 TAK心脏受累并不少见,ECTA队列中心脏受累的患者约47.7%,以瓣膜病、冠脉受累多见,建议规律随访以便早期发现心脏受累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上海市松江区成人血尿酸水平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6至2011年上海市松江区34 212例体检者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调查,根据性别、尿检结果、肾功能及血尿酸水平分组,分析血尿酸水平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蛋白尿、血尿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 总体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8.67%(男性26.82%,女性9.99%),男性平均血尿酸值为(377.64±79.23) μmol/L,显著高于女性(273.87±66.02) μmol/L (P<0.01)。血尿酸平均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22,P<0.01)。女性血尿比例高于男性,蛋白尿阳性率低于男性(P<0.01),血尿酸与血肌酐呈正相关,而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P<0.01)。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血尿阳性率变化不明显,尤其是男性组(P=0.65),但尿蛋白阳性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尿酸血症是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蛋白尿的发生有关,血尿酸水平增高可加重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伴有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SAA)升高的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 TA)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炎症状态和疾病活动性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TA患者80例,比较SAA升高组和正常组患者一般资料、病情活动、炎症指标、细胞因子及用药情况差异,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Spearman's相关系数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SAA正常组相比,SAA升高组有更多患者Kerr评分≥2(86.44% vs.61.9%, P=0.036),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47.84±34.60) mg/L vs. (18.86±15.87) mg/L, P<0.001]、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17.42(5.20~36.90)mg/L vs.1.80(0.75~4.05)mg/L, P<0.001]、血小板数[(295.00±95.60)×109/L vs.(240.85±75.78)×109/L,P=0.025]、血清球蛋白水平[(29.05±6.49)g/L vs. (24.98±4.33)g/L, P=0.002]、IgG[(13.37±4.52)g/L vs.(11.63±2.63)g/L, P=0.048]、补体C3[(1.26±0.26) g/L vs. (1.03±0.20) g/L,P=0.002]、C4[0.25(0.21~0.29)g/L vs. 0.20(0.14~0.23)g/L,P=0.008]及IL-6水平[(10.64±8.93) pg/mL vs. (3.88±2.72) pg/mL, P=0.001]显著高于SAA正常组。结论  SAA升高的TA患者炎症指标和疾病活动性更高,SAA检测有助于了解炎症和疾病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