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Alabama大学Ahmed等在一项地高辛群体研究的回顾性分析中,不计患者射血分数,仅考虑血清地高辛浓度(SDC),发现地高辛可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和住院率。  相似文献   
2.
奥地利的Hofmann及其同事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观察了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形态学以及相关的临床症状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的Heart杂志上。这项研究在奥地利一家大学教学医院实施,共有444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被连续纳入研究。其中390例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与冠状动脉造影同期进行,30例为分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及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PCR技术,以pCD/hVEGF121质粒为模板扩增VEGF121基因全长,采用PCR产物的粘端克隆法,将VEGF121定向克隆入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pEGFP/hVEGF121重组质粒,酶切、PCR及序列分析鉴定,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MSC,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EGFP/VEGF融合蛋白的表达。 结果: PCR、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VEGF121正确连接至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pEGFP/hVEGF121重组质粒转染MSC后,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GFP/VEGF蛋白在MSC中存在表达。 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人VEGF121及EGFP报告基因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MSC中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VEGF基因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MSC的分化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哺乳动物小脑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小脑的功能远比以往的认识复杂。小脑总体积约占整个脑体积的10%,而其所含的神经元数量却超过全脑神经元总数的50%以上[1],提示人们需对小脑的功能进行新的研究和评估。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脑也具有许多非躯体功能,参与心血管、呼吸及消化等内脏活动的调节[1]。近十余来,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发现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nucleus stimulation,FNS)可启动预防性及治疗性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机制,如增加局部脑血流,缩小脑梗死体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组织结构,改善神经传导…  相似文献   
5.
6.
在美国,可享受适当医疗的非洲裔2型糖尿病患者比白种人患者罹患临床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性小。为此,美国Wake Forest大学医学院的Freedman等对纳入“糖尿病心脏研究”中的糖尿病家族成员进行了相关研究,以评价这些人群在亚临床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或颈动脉钙化斑块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方面可能存在的种族差异。来自2型糖尿病家族的1180名患者参加了这一双色人种队列研究。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7.
丹参改善缺血再灌注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张润峰  李霞 《华西医学》2004,19(2):341-342
缺血再灌注(Ischimia reperfusion,IR)时存在明显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异常,丹参可通过调节血栓烷A2和前列环素(TXA2/PGL2)比值以及一氧化氢(NO)、内皮素(ET)、纤维蛋白原(Fig)水平,恢复血细胞流变性等作用改善IR的病理生理,从而减轻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i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引起的一些疾病,从而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小脑顶核刺激脑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有关小脑顶核研究的历史可追寻到19世纪,但对小脑的“邻居”大脑领域的研究进展限制了有关小脑的研究步伐。近30年来,随着小脑顶核刺激脑保护作用的发现,使得该方向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小脑顶核刺激的脑保护作用已得到公认,具体机制主要集中在改善脑梗死周围的电不稳定性,降低缺血诱发的梗死周围去极化和皮质扩散性抑制;抑制梗死后微血管内的炎症反应;抑制细胞调亡;减少神经元损伤;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等方面,笔者对此进行回顾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危害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药物治疗对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效果有限,而介入治疗(PCI)和心脏冠脉搭桥(CABG)治疗后手术部位或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可发生再狭窄,均不能根治冠心病。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小脑顶核电刺激(FNS)对心肌梗死(MI)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5-HT在FNS干预心脏性猝死(SCD)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MI组,仅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FNS组,预先FNS 1 h再予以LAD结扎;小脑顶核毁损组,毁损小脑顶核5 d后FNS 1 h,再行LAD结扎;各组又分MI后1,7,21 d三个亚组。另取8只设为假手术组。LAD结扎1,7,21 d后,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内5-羟色胺含量。结果①LAD结扎1,7 d后,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和小脑顶核毁损组大鼠脑组织5-HT均明显降低(P<0.05);与MI组比较,FNS组大鼠脑组织5-HT明显增加(P<0.05);小脑顶核毁损组与MI组脑组织5-HT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AD结扎21 d后,各实验组间大鼠脑组织5-HT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FNS可增加心肌梗死大鼠早期脑组织5-HT含量,并可能通过增加5-HT含量来控制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