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4例)。观察组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方法,对照组单纯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有效率为83.02%,对照组为53.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有效率为77.36%,对照组为48.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学变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也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及降低血液黏稠度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用来解除颅外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已有50余年的历史。虽然近年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发展迅速,但仅作为预防性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仍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作者对10例行CE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总结,探讨其可能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探讨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方法]将93例患者分为两组,保守治疗组48例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手术组45例行切开复位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长期随访,随访平均20个月。末次随访Neer评分:保守治疗组优17例,良23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3%;手术组优21例,良1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8.89%。两组Neer评分优良率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保守治疗组骨性愈合时间短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断端错位及成角程度较保守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闭合复位治疗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在断端错位和成角程度改善上不如切开复位,但骨折愈合时间较手术治疗明显缩短,且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肩关节功能,保守治疗应作为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桡侧入路克氏针加捆绑带内固定治疗Gart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51例3~14岁的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应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改良手术组(采用桡侧入路克氏针加捆绑带内固定治疗)和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双侧入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两组。观察两组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周内神经症状发生率、术后2周后肘关节活动范围、术后3个月后肘内翻畸形发生率、骨化性肌炎发生率、术后第二天及拆除内固定后进行肘部正位X线片B角(即Baumann角)度数、总体疗效评价等指标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达临床愈合,肘内翻畸形、神经症状发生率、骨化性肌炎发生率及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肘部正位X线片B角度数、肘关节活动范围、总体疗效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侧入路克氏针加捆绑带内固定治疗Gart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有效改善肘关节活动范围,降低肘内翻畸形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阳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对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康复效果。方法:选取11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单双分成两组,对照组59例,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制动,并功能锻炼;研究组59例,加用温阳健骨汤,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对疗效、腕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积分等影响性。结果:疗效上,研究组显效率53.85%、总有效率82.7%,对照组显效率63.46%、总有效率88.46%,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χ2=9.688,P=0.023);拆除小夹板后2周在腕关节活动度旋前度、背伸度、掌屈度、桡偏角度、旋后度上显著高于拆除小夹板时(P0.05),拆除小夹板后研究组在以上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在VAS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阳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能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用来解除颅外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已有50余年的历史。虽然近年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stenting,CAS)发展迅速,但仅作为预防性治疗,CEA仍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急腹症。在肠系膜急性缺血的病例中,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约占5%~15%,通常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而肠系膜下静脉很少受累。由于其临床本表现缺乏特异性,往往延误诊断及治疗,因而死亡率较高。现将我院血管外科2000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的33例MVT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壮医药浴作用机理,壮医药浴的种类、常用药物,应该研究、剂型研究进行了述评,认为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探求壮医药浴疗法的作用机理,总结壮医药浴常用的药物,阐述壮医药浴在预防疾病中的应用,完善壮医药浴内容,将是今后壮医药浴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1],其中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超过70%的肱骨近端骨折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因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趋势将逐渐递增,有学者认为在未来的30年里,肱骨近端的发病率可能增加3倍以上[2].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常严重损伤肱骨旋前血管的升支,导致肱骨头的坏死或骨不连[3],此外,高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即使能满意复位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坚强内固定.而随着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出现了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及人工肱骨头置换等多种手术方式.在多种内固定方式选择中,陈明等[4]系统评价了不同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发现人工肱骨头置换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内固定方式.人工肱骨头置换是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得益于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肱骨头假体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为进一步了解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特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of Limb,IRIL)是指各种原因(如创伤,断指、肢再植,血管损伤等)致肢体缺血,在血运恢复后肢体及全身组织器官的损伤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的病理过程。这种损伤可导致肌肉的痉挛、纤维化,甚至肢体坏死,危及生命。目前公认的其主要机制与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作用以及活性氧的异常代谢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