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应用丹佛发育筛查法评价婴幼儿发育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婴幼儿发育状况。方法 抽取苏州地区1岁以内小儿602名,应用丹佛发育筛查法进行测查,并评价其发育状况。结果 近20个项目的通过率明显高于量表通过率,语言、个人-社交能区尤为明显。结论 小儿发育呈发育提前的趋势,各功能区发育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培智学校学生行为特点和可改善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为提高智力落后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特殊教育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天津市区各6所培智学校759名培智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家庭环境评定量表(FES-CV)等。【结果】培智学校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39.4%)是正常同龄儿的3~4倍,以多动、不成熟、社交退缩为主要表现。行为问题除与年龄、性别、病因有关外,还受母亲职业、家庭环境矛盾性和娱乐性评分的影响。【结论】培智学校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行为问题,改善家庭环境、重视个体化教育是矫正行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市内启智学校学生智力低下的主要病因,以探索其干预康复措施。方法对启智学校的419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及各启智学校学生病例登记调查,了解造成智力低下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与智力低下学生有关的疾病中,前5位病因为脑部疾病、新生儿窒息、先天愚型、孤独症、先天畸形。有39.6%智力低下学生的致病原因不明。可能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有:发现智力低下时间、母孕年龄、产伤。结论减少智力低下患儿的根本是提高医疗水平、诊断水平和预防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4.
智残儿童康复现状及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智残儿童的康复现状和需求,分析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康复特点,为卫生保健的公平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2001年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诊断出的智力残疾儿童558人为对象,结合其个人残疾情况和家庭背景,对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进行评分并组成家庭社会经济因素这一综合评价指标,描述智残儿童的康复现状和需求,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对它的影响。智残严重度以Gesell评分为准,55-75分为轻度;40~54分为中度;253-9分为重度;〈25分为极重度。社会经济因素分层:总分3-5分为社会经济地位下层;6~8分为中下层;9-11分为中上层;12-15分为上层。 结果:调查筛选出的智力残疾儿童558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调查诊断出的智残儿童558人中,轻、中、重度及以上分别占54.7%、25.6%、19.8%。②按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由低到高,所占比例依次为45.7%、38%、11.6%和4.7%。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儿童之间无年龄差异,而存在性别差异,下层家庭女孩比例较高(46.7%),而上层仅占19.2%。③所有智残儿童都有康复需求,64.5%的智残儿童得到不同形式的康复服务。以家庭为主(占51.6%),其次是特殊机构(25.6%)、普通机构(16.1%)和医院(6.6%)。④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400元的儿童康复比例最低(53.8%).按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接受康复的比例依次为70.0%(200元以下),67.7%(401-600元),65.2%(601-800元和800元以上两组合并为一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下层家庭的康复比例最低56.1%,其余各层(下层、中上层、上层)孩子的康复服务利用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上层、中上层家庭孩子仅对特殊机构有需求,而下层儿童对普通机构、特殊机构、医院的需求量都相当大,且近一半在家康复的儿童应寻求更高层次的康复服务。 结论:小龄智残儿童康复形势严峻,需对患儿康复形式给予正确指导,提高相应特殊机构、普通机构建设力度;重视中下阶层家庭患儿的康复指导提高卫生保健的公平利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中国智残儿童的康复现状和需求,分析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康复特点,为卫生保健的公平分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1年全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诊断出的智力残疾儿童558人为对象,结合其个人残疾情况和家庭背景,对父亲职业、母亲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进行评分并组成家庭社会经济因素这一综合评价指标,描述智残儿童的康复现状和需求,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对它的影响。智残严重度以Gesell评分为准,55~75分为轻度;40~54分为中度;25~39分为重度;<25分为极重度。社会经济因素分层:总分3~5分为社会经济地位下层;6~8分为中下层;9~11分为中上层;12~15分为上层。结果:调查筛选出的智力残疾儿童558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调查诊断出的智残儿童558人中,轻、中、重度及以上分别占54.7%、25.6%、19.8%。②按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由低到高,所占比例依次为45.7%、38%、11.6%和4.7%。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的儿童之间无年龄差异,而存在性别差异,下层家庭女孩比例较高(46.7%),而上层仅占19.2%。③所有智残儿童都有康复需求,64.5%的智残儿童得到不同形式的康复服务。以家庭为主(占51.6%),其次是特殊机构(25.6%)、普通机构(16.1%)和医院(6.6%)。④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400元的儿童康复比例最低(53.8%),按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接受康复的比例依次为70.0%(200元以下),67.7%(401~600元),65.2%(601~800元和800元以上两组合并为一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下层家庭的康复比例最低56.1%,其余各层(下层、中上层、上层)孩子的康复服务利用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上层、中上层家庭孩子仅对特殊机构有需求,而下层儿童对普通机构、特殊机构、医院的需求量都相当大,且近一半在家康复的儿童应寻求更高层次的康复服务。结论:小龄智残儿童康复形势严峻,需对患儿康复形式给予正确指导,提高相应特殊机构、普通机构建设力度;重视中下阶层家庭患儿的康复指导,提高卫生保健的公平利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1例输入性罗阿丝虫病病例的诊治经过及流行病学史,总结该病及其他输入性热带病的核实诊断、病例管理和应对策略。患者发病前有非洲流行区生活史和斑虻叮咬史,临床表现有皮下游走性包块,并伴有皮肤瘙痒和双眼睑肿胀,实验室班氏丝虫病抗原检测两次阴性。目前多数医院未储备丝虫病的特效治疗药物和特异诊断试剂,建议选择一些定点或专科医院建立特效治疗药物和诊断试剂的储备机制,加强临床医生对罗阿丝虫病及其他热带病的诊治能力和意识,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出国前信息告知,对预防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京沪两地小学生早餐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京沪两地小学生早餐现状及影响早餐的行为因素 ,为深入研究小学生早餐问题 ,制定和开展“学生营养早餐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北京、上海两个城市 86 88名 6~ 1 1岁学生的早餐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饮食喜好、早餐食物选择、奶类摄入等情况。结果 小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北京男生为 2 5.8% ,女生为 2 1 .6 % ;上海男生为 1 1 .4 % ,女生为 1 3.3%。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是没有食欲、没有时间吃和家长没时间做。学生早餐食物品种单调 ,质量较差。学生早餐 55%以上由母亲准备 ,食用早餐的地点以家里为主 ,其次为上学路上和饭馆或小摊。早餐费用在 2~ 3元之间。学生吃早餐的行为与其母亲的吃早餐行为密切相关 (P <0 .0 1 )。结论 京沪两地小学生的早餐质量均有待改善。应加强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 ,重视早餐 ,倡导合理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9-2020年我国全人群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和基因型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开展腹泻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的我国28个省份252家哨点医院腹泻症候群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20年轮状病毒腹泻病例在不同气候带地区、人群以及时间的分布特点及A组轮状病毒腹泻病例的基因分型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2009-2020年共对114 606例腹泻病例进行轮状病毒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9.1%(21 872/114 606),阳性病例以A组轮状病毒为主(98.2%,21 471/21 872)。轮状病毒阳性率较高的年份分别为2009年(36.9%,2 436/6 604)和2010年(30.6%,5 130/16 790),2011-2017年在14.0%~18.0%之间变化,2018年小幅上升(20.3%,2 211/10 900),之后两年连续下降(15.5%,2 262/14 611和9.5%,470/4 963)。男性(20.2%,13 660/67 471)的轮状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17.4%,8 212/47 135);<5岁婴幼儿的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28.4%,18 261/64 300),是成年人的4倍以上。中温带、暖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的轮状病毒阳性率于12月至次年2月达高峰,而高原寒带存在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11月至次年1月及5-6月。2009-2020年A组轮状病毒优势基因型由G3P[8]、G1P[8]逐步发展为G9P[8]。结论 2009-2020年我国轮状病毒感染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各年龄组人群阳性率差异较大,儿童腹泻仍是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持续开展流行特征和基因型变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全国阿米巴痢疾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探索高发县(市、区)可能的原因,为制定全国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15-2018年全国阿米巴痢疾发病数据的季节性特征、人群特征和地区分布。结果 2015-2018年,全国累计报告阿米巴痢疾病例4 366例,无死亡,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8/10万,其中确诊病例占68.23%(2 979/4 366)。阿米巴痢疾的流行季节为5-10月,2015和2017年发病高峰分别为7月和6月,2016和2018年为双高峰,为6月和10月。发病集中在<5岁儿童(占42.28%,1 846/4 366),在<10岁儿童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其中0~1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28/10万);广西、河南、广东、黑龙江和江西(省、自治区)的累计报告发病数居全国前5位,占全国病例总数的64.50%(2 816/4 366);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河南省商丘市睢县、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累计病例数占所在省份病例总数的比例超过50.00%。结论 2015-2018年全国阿米巴痢疾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5岁儿童高发,局部地区(市、县)病例数高发,提示可对重点地区阿米巴痢疾诊断和报告情况开展进一步的调查,推动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的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