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口地区2000年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监测海口地区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测定药敏。结果:2000年共收集临床分离菌1399株,革兰阳性球菌426株(30.5%),革兰阴性杆菌973株(69.5%),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所监测的细菌总体耐药率比国内其他地区偏高,且出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结论:海口地区的细菌耐药严重,控制细菌耐药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目的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CLSI推荐的筛选和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63株,ESBLs检出率为65.03%(106/163)。样本分布中以尿液标本检出率最高49.06%(52/106),而科室分布以ICU检出率最高16.98%(18/106)。16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产ESBLs菌株敏感性最好(100%)。除头孢西丁、美罗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和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结论我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情况非常严重。实验室应加强监测并建立完善的ESBLs监测体系,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及时调整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防污染保护性毛刷盲取技术在念珠菌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对30例气管切开患者,疑诊肺部真菌感染,采用防污染保护性毛刷经气管套管盲取技术,行下呼吸道标本真菌培养病原学诊断,同时刷片观察组织细胞学及真菌菌丝、孢子体形态学证据.结果3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防污染保护性毛刷经气管套管盲取技术,行下呼吸道标本真菌培养病原学诊断,阳性率为63.33%,与常规无菌吸痰管取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病例相比,两种诊断技术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同时与非气管切开病例常规采样真菌培养结果相比两种念珠菌混合感染少,病原污染可能性小,P<0.05.组织细胞学及真菌菌丝、孢子体形态学证据诊断肺念珠菌感染阳性率为36.67%.结论气管切开病例肺部念珠菌感染,长期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低白蛋白血症、中性粒细胞减低比例较高.防污染保护性毛刷盲取技术,可以作为气管切开患者念珠菌肺炎病原学诊断的可靠的取材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海南地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探讨海南地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之间的同源性,了解海南地区类鼻疽流行和分布特征。方法对海南地区2006年7月~2013年4月临床分离的97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采用PFG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 97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分布于海南省18个市县中的14个市县,其中东方市所占比例最高,为17.5%;沿海地区占90.7%(88/97)。感染类型以败血症为主,占61.9%。分离菌的PFGE带型呈现多态性,相似性系数为67.8%。在85%相似度水平以上时,实验菌株分为20个PFGE基因型,其中PFGE12型所占比例最高,占29.8%(29/97),且在本型中有7株菌PFGE条带100%相似,占本型菌的24.1%(7/29)。分离菌中所占比例位于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PFGE-9(占18.5%)和PFGE-16型(占14.4%)。结论 PFGE分子分型可较好地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海南地区流行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PFGE型别呈多态性,但存在一些克隆群优势流行。  相似文献   
5.
吴多荣  韩小胜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959-1960,1971
目的了解院重症监护中心(ICU)细菌栓出率、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I(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在254份检出细菌阳性标本中共培养出287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25株(78.4%),革兰阳性球菌41株(14.3%),念珠菌21株(7.3%),检出菌来自呼吸道标本占63.4%,其他标本各占5%左右;细菌栓出占构成比前三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9.5%、肺炎克雷伯菌16.7%、大肠埃希菌14.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的发生率分别为88.2%、70.O%和11.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8.6%和65.2%,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0.2%;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81.3%,对两性霉素的耐药率为3.2%。结论ICU病房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占主导地位,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嗜麦牙窄食单胞菌除外),产ESBLS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对阿齐霉素耐药率最高,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痰涂片检查在呼吸道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道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老年和儿童致病和致亡的普遍原因。因此确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对呼吸道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为重要。对痰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能够较为直接了解病人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从而较快地对疾病做出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269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统计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控制其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9月从临床标本分离确认的26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耐药率统计。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对所有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为10%和22.3%。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耐药率高于50%,分别为51%、55.6%、60.6%。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4.6%、48.7%、49.7%,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43%和38.3%。结论: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早进行菌株培养和药敏试验,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耐药率上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符合人类牙髓炎病理学特征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按时间分为1,3,5,7d四组;每只兔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兔2颗下颌前牙舌面钻孔,1颗置入生理盐水(对照组)、1颗置入变形链球菌(实验组),于术后1,3,5,7d各处死动物5只;观察兔牙髓炎症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于实验第3天、对照组于实验第5天出现牙髓炎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和变形链球菌均可诱导牙髓炎形成,但后者诱导的牙髓炎模型与人类牙髓炎病理特征更接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海口市流感嗜血杆菌(Hi)感染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方法对海口各医院送检的咽拭子、痰、脑脊液标本进行Hi培养和鉴定,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血清和生物学分型、β-内酰胺酶和耐药性检测。结果 238例标本中Hi的阳性率为26.1%(62/238),其中咽拭子、痰、脑脊液的阳性率分别为35.7%(45/126)、18.6%(13/70)、9.5%(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者阳性率分别为24.3%(25/103)、27.4%(37/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岁、14~30岁、31~50岁、≥50岁年龄组Hi阳性率分别为48.4%(45/93)、17.1%(6/35)、14.7%(5/34)、7.9%(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出的62株Hi中有45株(72.6%)为不可分型菌株,其余17株(27.4%)为可分型菌株。在可分型的17株菌株中,以d、e两种血清型为主,分别为23.5%(4/17)和47.1%(8/17)。共检出8个生物型,以Ⅱ、Ⅲ两种生物型为主,分别占35.5%(22/62)和30.6%(19/62)。62株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其耐药率为25.8%(16/62),而对头孢唑林和氧氟沙星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62/62)。62株Hi的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16.1%(10/62)。结论海口市Hi感染在儿童中常见,分离的菌株以不可分型、d、e血清型和Ⅱ、Ⅲ生物型为主,对头孢唑林和氧氟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10.
嗜血杆菌与许多严重感染性疾病有关,尤其流感嗜血杆菌(HI)的致病性最强。嗜血杆菌主要感染呼吸道黏膜,所致疾病分为两类,即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前者主要属外原感染,通过呼吸道传播,常见于儿童;后者主要由正常寄居于上呼吸道的无荚膜菌株所致,多见于成人。两类感染均可引起呼吸道本身疾患,亦可引起其它部位的感染,如菌血症、脑膜炎、脓毒性关节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