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管癌是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且通常发现时已到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肝外胆管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胆道恶性肿瘤,目前晚期肝外晚期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射频消融、放化疗、胆道支架,但胆管癌对放化疗不敏感。因此,急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疗效确切而毒副作用低的治疗方法。近些年来,光动力疗法(PDT)作为一种治疗不可切除胆管癌的姑息治疗新手段,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光动力疗法的原理、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及优缺点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笔者2008年1月~2013年12月对收治的976例60岁以上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498例,平均年龄72.3岁;股骨颈骨折478例,平均年龄75.6岁;观察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2例(3.2%),其中死于心肺疾病者占78.1%。年龄80岁围手术期死亡10例,≥80岁死亡2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术后死亡4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死亡1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心肺疾病和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更大,多科室的相互协作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室间膈膜部瘤的形成对室间膈自然闭合的价值.方法:采用HP-77020AC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显像仪对患有室间膈缺损(VSD)的8例室间膈膜部瘤(VAS)患者进行定期跟踪随访,2~7年后,除2例室间膈膜部瘤尚有小开口外,其余6例均自然闭合.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室间膈膜部瘤的诊断简便可靠.结论:室间膈膜部瘤的形成大大提高了VSD的自然闭合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侯波  裴锐锋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736-2737
目的探讨IL-8-251A/T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人群肝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243例健康对照个体和229例肝癌患者IL-8-251A/T多态性。结果 IL-8-251A/T多态性在对照组和肝癌组中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转移和HBsAg状态进行分层分析,发现HBsAg阴性肝癌患者TT基因型在分布明显高于阳性患者(P=0.002);未发现IL-8-251A/T多态性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转移状态明显相关(P>0.05)。结论 IL-8-251A/T多态性与肝癌患者HBsAg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5.
锁骨下静脉置管致呼吸心跳骤停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病例报告  女 ,42岁。诊断左肺下叶周围型肺腺癌 (T3N。 M。) ,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前行右锁骨下静脉置管 ,手术顺利 ,回病房后 ,继续保留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 ,生命征稳定 ,胸腔闭式引流通畅 ,引流液不多 ,手术后第 1天前 2 0 h有淡血性引流液 35 0 ml。至术后 2 4h,患者突然感胸闷、烦躁、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至 15 0次 / min,BP下降至 70 / 5 0 mm Hg,血氧饱和度(Sa O2 ) 80 %。随后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平卧位 ,行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措施 ,同时建立两条外周静脉通路 ,快速输入平衡液等液体 ,约 3min后 ,呼吸心跳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手术前后嗓音变化特点。 方法 选取行甲状腺手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手术方式和性别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女性甲状腺全切术组(组1,18例)、女性甲状腺非全切术组(组2,28例)、男性甲状腺全切术组(组3,6例)、男性甲状腺非全切术组(组4,12例)。对患者术前、术后 3 d及术后 1个月分别进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动态喉镜检查、嗓音自我评估(VHI-10量表)、听感知评估(GRBAS评分)及嗓音声学分析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探查暴露喉返神经,喉返神经监测均有信号,声带活动均良好。在VHI-10量表和GRBAS评分方面,术后3 d时,组1患者在无力感(A)方面评分与组2患者在生理维度(P)及总嘶哑度(G)、粗糙度(R)评分方面较术前提高(t=-3.000,P=0.008;t=-2.200,P=0.037;t=-2.423,P=0.022;t=-2.423,P=0.022),均于术后1个月时恢复(P>0.05)。组3和组4的VHI-10及GRBAS评分各指标均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嗓音声学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 d时,振幅微扰(shimmer)增大(组4 t=2.564,P=0.026)、最长发音时间(MPT)缩短(组1 t=2.419,P=0.027;组4 t=2.641,P=0.023)、最大声压级(SPLmax)减小(组1 t=4.930,P<0.001;组2 t=3.918,P=0.001;组3 t=4.399,P=0.007;组4 t=2.419,P=0.027)、发音障碍指数(DSI)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组1 t=4.570,P<0.001;组2 t=3.086,P=0.005;组3 t=3.166,P=0.025)。术后1个月时,4组数据中F0、jitter、shimmer、MPT、SPLmax、DSI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或远超术前水平,F0提高(组4)、jitter缩小(组1、组4)、shimmer缩小(组4)、MPT延长(组1)、DSI增大(组1、组2)(P<0.05)。 结论 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嗓音异常可能与性别、患者心理因素、肿瘤范围、喉返神经暴露情况等有关,无喉返神经麻痹的患者术后嗓音异常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7.
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的原则,是急救中心指导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际开展的根本原则,国家卫计委颁布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了"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的原则,我们根据这一原则,探讨制定了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的原则,并对每项原则的内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对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指挥调度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 M235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151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202例AGT基因M235T多态性.结果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AGT M235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层分析,发现携带TT基因型个体患低分化结直肠癌的风险比携带 MT/MM基因型高2.50倍(P=0.008,OR=2.50;95%CI,1.26-4.97);未发现AGT M235T多态性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和转移状态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GT M235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与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以及手术技术有直接关系。目的:总结12例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效果,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全程凝血因子Ⅷ监测和替代治疗方案进行阐述。方法:以瑞金医院凝血因子替代方案为标准,结合患者实际凝血因子水平,搭配有经验的医生,对12例(17膝)男性血友病关节炎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采用Cleveland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与结论:根据Cleveland膝关节评分,优8膝,一般3膝,差3膝,1例大腿截肢患者和2例关节融合患者不参与该评分。根据KSS评分,膝关节评分从置换前(23.6±9.0)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6.7±12.1)分,平均膝关节功能评分从置换前(25.2±28.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65.7±39.8)分。结果可见对于血友病膝关节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合理的凝血因子替代方案,关节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但是风险较大,需要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对组织的损伤较大,对局部血运有明显损害,但是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和修复技术的进步,并发症已明显下降。 目的:对比锁定钢板和普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修复方面的差异。 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骨科自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移位较大及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两组,锁定钢板组32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常规钢板组36例采用T型钢板、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第2,4,6,12,24周时在门诊进行随访,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估肩关节功能治疗满意率。在内固定取出之前进行复查,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常规钢板组的治疗满意率明显低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5%,81%,P < 0.05)。在并发症方面,锁定钢板组未发现断钉断板、肩缝撞击、肱骨头坏死及感染病例,发现疼痛者6例;常规钢板组发现断钉断板5例、肩缝撞击5例、疼痛者8例、肱骨头坏死2例、感染2例,常规钢板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材料应以锁定钢板作为首选,无论是修复满意度还是在修复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常规内固定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