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解2015年贵州省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和实施细则相关要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省16个县(市、区)抽取30个农村和5个城镇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检测不少于25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对被调查者粪样进行检测,镜检华支睾吸虫卵及其他人体重点寄生虫虫卵并计数,同时采集被调查者一般情况信息。结果显示,全省共调查8 838人,华支睾吸虫感染37例,感染率0.42%(37/8 838),均属轻度感染。男、女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50%(22/4 375)和0.34%(15/4 463)。36例感染者集中于黔东南州,1例在六盘水市,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农村调查点7 572人,感染率为0.04%(3/7 572);城镇调查点1 266人,感染率为2.69%(34/1 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黔东南州城镇调查点中,榕江县(镇区)感染率达11.90%(30/252),高于凯里市(城区)(1.60%, 4/250)(P <0.01)。37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中,仅1例合并蛔虫感染。各年龄组中以11~20岁组感染率最高,为0.97%;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学历人群感染率最高,为3.14%;职业以工人、干部等上班族最高,为2.36%,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贵州省黔东南州仍是华支睾吸虫病的重点流行区,需扩大城镇调查点进一步摸清华支睾吸虫感染流行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初步构建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选择26名疟疾防治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开展2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对每项指标的熟悉程度、判断依据和重要性评价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专家协调系数、各指标变异系数,根据上述结果进行指标筛选并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指标体系信度,采用专家权威程度系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采用KMO检验和因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结果 共23名专家完成2轮专家咨询,最终构建了一个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第2轮专家积极系数(100.00% vs. 88.46%)和专家协调系数(0.372 vs. 0.286, P均< 0.01)均高于第1轮。第2轮专家咨询后,各级指标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757~0.930,一、二、三级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为0.098~0.136、0.112~0.276、0.139~0.335;指标体系整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41;一(KMO值= 0.523,[χ2] = 18.192,P < 0.05)、二(KMO值= 0.694,[χ2] = 51.499,P < 0.01)、三级指标(KMO值= 0.519,[χ2] = 477.638,P < 0.01)KMO值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级指标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4.23%。传染源、传播条件及防控能力3个一级指标归一化权重分别为0.337、0.333和0.329;归一化权重居前3位的二级指标依次为输入性病例数及虫种(0.160)、输入性病例入境及就诊情况(0.152)、媒介种类及密度(0.152);归一化权重值居前5位的三级指标依次为输入性病例虫种(0.065)、媒介种群(0.064)、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0.059)、输入性病例数(0.056)及从就诊至确诊时间间隔(0.055)。结论 成功构建了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消除后开展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和加强重点风险因素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1年贵州省碘缺乏病病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和掌握贵州省碘缺乏病病情、提供碘盐浓度调整前我省居民碘营养的本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完善可持续防治策略。方法:按"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抽样,在全省抽取30个县开展监测工作。8~10岁学生监测甲状腺、尿碘、盐碘及人均日摄盐量;孕妇和哺乳妇女监测尿碘。甲状腺采用B超法,尿碘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WS/T 107-2006)测定,盐碘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B/T 13025.7—1999),食盐摄入量采用3日称量法进行测算。结果: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0.73%;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308.9μg/L,处于碘过量为51.9%,尿碘水平高于适宜量;孕妇中位数为216.5μg/L,哺乳妇女中位数为225.0μg/L,均达到推荐适宜量;居民家中食盐中位数为32.2 mg/kg,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96.63%;人均日摄盐量为8.8 g/(人.天)。结论:8~10岁儿童处于碘过量为51.9%,鉴于我省的实际情况,碘的摄入来源主要还是碘盐,碘盐浓度不宜作较大幅度的调整,以微调较为稳妥。同时考虑满足孕妇、哺乳妇女的碘营养水平,我省碘盐浓度拟定为30 mg/kg(21~39 mg/kg)。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贵州省贵阳市1例蛲虫感染病例,旨在提高对寄生虫感染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贵州省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实施综合防治后,燃煤砷对食物含砷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1年,根据贵州省地砷病历史资料,选择2005年实施综合防治后的兴义、兴仁和安龙3个病区县的25个病区村为调查点.根据家中煤样来源的不同,每村每种煤样选择5户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家中日常用煤及辣椒、玉米进行含砷量测定.根据《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划分标准》(WS 277-2007)中的规定,按测定后的家中煤含砷量的高低,将被调查的居民分为低危险因素组(煤砷含量≤40 mg/kg)和高危险因素组(煤砷含量> 40 mg/kg),分析两组家庭食物砷暴露的风险.将调查结果与综合防治前1991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煤样测定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玉米和辣椒测定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结果 在3个病区县的25个病区村共检测煤样125份,平均含砷量为30.54 mg/kg;检测辣椒样125份,平均含砷量为0.25 mg/kg;检测玉米样125份,平均含砷量为0.20 mg/kg.辣椒高、低危险因素调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1,P<0.05).病区煤、玉米、辣椒中平均含砷量与1991年(472.49、5.28、586.60mg/kg)比较,明显降低(Z=-9.15、-11.93、-9.94,P均<0.05).结论 综合防治在防控砷污染物方面取得了预期成效,地砷病病区粮食污染显著降低,部分达到国家污染物限量标准要求,应持续坚持病区防控的后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2019年10月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该患者于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科特迪瓦从事户外广告工作,除蚊香外未采取其他防蚊措施,期间曾感染疟原虫2次。患者入院时意识呈昏睡状,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呼吸稍急促,伴脑损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严重贫血、酸中毒等多种症状。实验室检查、疟原虫抗原检测均呈阳性,血涂片检测发现恶性疟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巢式PCR可扩增出恶性疟条带。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恶性疟原虫单一感染。给予患者规范抗疟治疗,并全程监测原虫密度,药物效果显著。治愈出院后随访无不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