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苯烯莫德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的疗效。 方法 用2,4-二硝基氟苯对BALB/c小鼠进行皮肤致敏和激发,分别建立急性和慢性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无水乙醇组、苯烯莫德0.5%、1.0%、2.0% 3个不同剂量组、0.1%地塞米松组和0.1%他克莫司组(n = 6)。观察外用苯烯莫德的疗效,包括对小鼠耳廓肿胀程度(包括双耳质量差与厚度差的变化)、病理学改变及皮损组织炎症细胞计数的影响;用药结束时评价苯烯莫德的用药安全性。 结果 在急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中,苯烯莫德在24 h内的治疗作用不明显;0.5%、1.0%、2.0% 3个不同剂量组双耳质量差与基质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双耳厚度差与基质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慢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中,苯烯莫德可明显缓解耳部肿胀程度,0.5%、1.0%、2.0% 3个不同剂量组苯烯莫德外用3周后,双耳质量差[(2.33 ± 0.45) mg,(2.30 ± 0.57) mg,(2.38 ± 0.27) mg]与基质对照组[(3.73 ± 0.33) mg]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双耳厚度差[(71.50 ± 3.15) × 10-3 mm,(75.50 ± 3.02) × 10-3 mm,(69.50 ± 2.59) × 10-3 mm]与基质对照组[(91.83 ± 2.04) × 10-3 mm]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无论是急性接触性皮炎模型还是慢性接触性皮炎模型,3个不同剂量苯烯莫德均能显著降低耳部皮损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均P < 0.01)。 结论 外用苯烯莫德对2,4-DNFB所致的小鼠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抑制作用,对急性模型效果不明显;未监测到局部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8 岁.因头皮色素性斑块38 年,斑块上脱发5 年于2010 年1 月5 日来我科就诊.患者自出生时头皮就有1 块黑色的痣,并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色素痣上毛发正常.5 年前患者突然发现色素痣处出现脱发,由芝麻粒大逐渐向周围扩大,近5 年来患处头发一直未生长,无任何不适;余未见其他脱发区.既往体健.有一子一女,其女出生时臀部有1 个甲盖大的黑色色素痣,至今未增大.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0岁,右手食指皮损10年,加重半年.10年前右手食指指腹出现一个绿豆大淡红色丘疹,无痛痒,后自行破溃,排出脓血性液.当地医院局部清创、换药、抗感染治疗半年无效,溃疡面逐渐扩大、加深,遂行右手食指末端指节切除术,术后创面一直不愈合.术后半年右手食指中节掌面再次出现类似皮疹,增大、破溃,治疗半年无好转,再次手术切除右手食指中节.术后使用抗感染等治疗,创面仍然不愈合,呈逐渐扩大加深趋势.患者反复就诊于多家医院,多次行创面分泌物培养无阳性发现.3年前右食指溃疡增大,第3次行右手食指全切除术.术后20 d右手掌面靠近食指处又出现多个类似皮疹,增大破溃,并逐渐扩大加深,累及掌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的价值.方法 纳入15例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患者双下肢近端肌群MRI检查,检测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并测定肌力;对比治疗前后肌力与MRI结果之间、肌力与肌酸激酶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前患者MR[计分2.37±0.62,肌酸激酶(3841±3175) U/L,肌力评分15.1±2.4;治疗后MRI计分1.30±0.28,肌酸激酶(549±338) U/L,肌力评分18.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与MRI计分、肌酸激酶水平均有相关性,且与前者呈强相关(r=-0.890,P<0.05).结论 MRI能更好地反映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肌力改善情况,较血清肌酸激酶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生存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97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在97例乳腺癌患者中,uPA阳性表达者占49%(48/97);survivin阳性表达者35%(34/97)。uPA的表达与survivin呈正相关(r=0.224)。uPA阳性率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浸润型乳腺癌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浸润组(P<0.05)。结论 uPA和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较高,提示uPA和surv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两者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它们对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先天性角化不良是一种以皮肤萎缩、网状色素沉着、甲营养不良及黏膜白斑为特征的先天性综合征,临床少见.近期我科诊治1例伴骨髓造血衰竭的先天性角化不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点阵激光及乳膏外涂序贯治疗增生性瘢痕近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曲安奈德序贯点阵激光治疗;B组:采用点阵激光联合乳膏外涂治疗;C组:采用曲安奈德联合点阵激光及乳膏外涂序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3、6个月的临床疗效,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测定瘢痕体积与血红素、黑色素含量,并取瘢痕组织检测转录因子63(Protein63,P63)、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在其中的强阳性表达率。结果:C组治疗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A、B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治疗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6.67%、100.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3、6个月,瘢痕体积及血红素、黑色素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C组治疗后3个月的瘢痕体积、黑色素含量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3、6个月的P63、CK19强阳性表达率高于治疗前,且C组治疗后3个月两者强阳性表达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点阵激光与乳膏外涂序贯治疗能促进增生性瘢痕患者病情的改善,近远期效果均比较理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