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距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4月~2006年1月,笔者共手术治疗距骨骨折63例,其中23例采用经内踝截骨手术入路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传统非截骨手术入路治疗(对照组)。结果6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1年(6个月~6年)。根据Hawkins疗效标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治疗组优良率为87%,对照组优良率为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内踝截骨手术入路治疗距骨骨折较传统非截骨手术入路疗效更优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融合与非融合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集49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两组,观察组21例使用弹性棒非融合固定术,对照组28例椎间融合固定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并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高度。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16~34个月,平均26.7个月,两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上、下位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退变不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下位节段椎间隙高度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减少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退变性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非融合术会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37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4例,Ⅱ型10例,Ⅲ型9例,Ⅳ型5例,Ⅴ型6例,Ⅵ型3例。Ⅰ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Ⅲ型有4例患者在关节镜下复位植骨石膏外固定。其余病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有骨缺损者自体植骨。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5个月完全负重。结果37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7年:采用Rasmussen临床和放射评分方法,优良率分别为88.9%和85.2%。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稳定的内固定,尽可能减少对骨折块的血运干扰,保护关节附属结构,正确关节功能康复治疗,对提高疗效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干预前炎性细胞因子在动物模型中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忠  许卫红 《医学综述》2007,13(17):1301-1304
能介导脊髓损伤后炎性反应发生的细胞因子即所谓的前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化学趋化因子等。近年有许多学者报道关于干预前炎性细胞因子能改善并延缓继发性脊髓损伤,并能产生脊髓保护和脊髓再生作用。本文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应用技术。方法:应用GSS系统对34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复住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T10 2例,T11 4例,T12 10例,L1 8例,L2 5例,L3 3例,L4 2例。采用后路减压,短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34例均获随访,最短1年。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91.5%(80%-100%)。31例畸形矫正,3例残留轻度后凸。33例植骨融合良好.1例未融合。均无钉棒折断、松动及退出。神经功能按Frankeal分级,除4例全瘫和3例无神经症状病例外,27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GSS系统操作简便,复位理想,固定牢靠,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患者血浆和腹膜透析排出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与腹膜透析和机体防御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酶免疫法测定 2 1例非感染期 CAPD患者血浆和腹膜透析排出液中 IL - 1α、IL - 1β、IL - 6、TNFα、IFNγ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s TNFR1)水平 ,同时做 4 h腹膜平衡试验。比较细胞因子水平与腹透情况和腹膜转运特性的关系 ;另外 ,与同期测定的正常人血浆 IL - 6和 s TNFR1水平作对比研究。结果 :2 1例 CAPD患者血浆和腹透液中各种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为 :IL - 1α 34.4 0 ng/ L± 12 .87ng/ L和 17.0 0 ng/ L± 10 .4 9ng/ L (P<0 .0 0 1) ;IL - 68.10 ng/ L± 14 .6 9ng/ L和 15 7.6 5 ng/ L± 130 .2 3ng/ L (P<0 .0 0 1)、TNFα117.30 ng/ L± 195 .2 7ng/ L和 2 2 .90 ng/ L±13.37ng/ L (P<0 .0 5 ) ;s TNEFR19.76μg/ L± 0 .98μg/ L和 1.84μg/ L± 2 .72μg/ L (P<0 .0 0 1)。仅在 8例患者血浆及9例患者腹透液中检测出 IL - 1β;在 1例患者血浆中测到 IFNγ,腹透液中 IFNγ为 2 .14 KU/ L± 0 .74 KU / L。腹透液中IL - 6和 IFNγ水平呈负相关 (P<0 .0 2 )。血浆和腹透液中各种细胞因子水平与腹透时间长短、既往感染与否、透析充分性和超滤量以及腹膜转运特性均  相似文献   
7.
开放性浮膝损伤的治疗难点与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开放性浮膝损伤的治疗及功能疗效以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41例开放性浮膝损伤,男29例,女12例;年龄17~64岁,平均34岁。骨折分类:双干型15例,双髁型8例,混合型18例;骨干部用髓内钉,髁部用钢板。55处开放伤按Gustilo分类:Ⅰ型8处、Ⅱ型18处、Ⅲ型29处(ⅢA型15处、ⅢB型9处、ⅢC型5处)。早期清创后分别采用:Ⅰ期缝合、减张缝合、植皮、带蒂肌瓣转位加植皮、肌皮瓣转位等闭合伤口。结果:截肢8例,余33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1.5个月。7例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6例轻度畸形愈合,5例伸膝位僵硬。骨愈合时间:胫骨3~18.5个月,平均6.5个月;股骨3~15个月,平均5个月。疗效按Karlstrom和Olerud标准评价:优9例,良16例,可7例,差1例。结论:早期彻底清创,妥善固定骨折,个性化地修复软组织损伤,及早锻炼,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微创手术治疗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一种新的、独创的微创术式治疗儿童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并探讨此术式的疗效。方法自2000—06/2004—03,解放军第四七六医院骨科院共收治臀肌挛缩症患者39例,根据臀肌挛缩症的分级标准,将39例分级为Ⅰ,Ⅱ,Ⅲ度的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者采用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早期进行积极的屈髋屈膝功能锻炼,防止粘连。结果经过6个月-2.5年的随访,参照黄耀添等评价标准,Ⅰ度9例,优9例。Ⅱ度25例,优22例,良3例;Ⅲ度5例,优2例,良2例,可1例。总有效率100%,优良率97%。结论应用该术式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开门锚钉椎管成形术对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改良效果。方法对21例患者实施颈椎后路单开门锚钉椎管成形术(锚钉组),对21例患者实施颈椎后路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非锚钉组),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率、轴性并发症发生率、颈椎生理曲度、C5神经根瘫发生率及椎板重新关闭现象。结果神经功能平均恢复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轴性症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锚钉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非锚钉组(P<0.05);术前及术后颈椎活动度、颈椎前突指数及C2~C7角测量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锚钉组术后未发现发生C5神经根瘫的患者,非锚钉组术后出现1例C5神经根瘫;非锚钉组术后椎板开门角度及椎管前后径有所降低,锚钉组术后未发现发生椎板重新关闭的患者。结论单开门锚钉椎管成形术对轴性症状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可有效避免神经根瘫的发生及椎板重新关闭现象,但对颈椎活动度和曲度影响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接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福州总医院476医院应用经皮穿刺多靶点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68例。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按Macnab疗效评分标准,术后即刻优76例,良64例,可22例,差6例,优良率为83.33%。本组术前VAS评分为(6.76±0.52)分,术后即刻为(2.15±0.58)分,术后3个月为(2.68±0.56)分,术后1年为(2.95±0.63)分,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年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并发症少、起效快及近、中期疗效满意等特点,是治疗轻度颈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