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对青光眼眼部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苹  陆景  李洪涛  余运先  刘康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543-1544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观察青光眼眼部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测定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CAG)、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症 (G-CS)及正常对照组的眼动脉 (OA)、睫状后动脉(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指标 ,对原发性青光眼进行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对比。结果 :POAG、PCAG、G -CS的阻力指数 (RI)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5) ,各病例组血流速度降低 ,以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DV)降低明显(P<0 05) ,手术后OA、PCA、CRA的EDV较手术前有明显增加 ,RI降低 (P<0 05)。结论 :眼球后部的血循环障碍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重要因素 ;血流速度 ,尤其是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可作为青光眼血流动力学检测的指标 ;手术可降低血管阻力 ,增加眼部循环灌流 ,保护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肺癌致下腔静脉梗阻综合征1例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 ,74岁。因双下肢水肿 1年 ,渐重并腹胀、纳差 1周来诊。查体 :脉搏短促 ,血压 12 .5 / 8.0 k Pa。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 °水肿。胸部透视 :双肺纹理增粗 ,心影呈烧瓶形增大。腹部超声 :肝周、肠间及盆腔查见片状无回声区。肝、脾轻度增大。肝静脉主干明显增宽 ,管腔未见狭窄、栓塞。门脉主干、脾静脉稍增宽 ,内未见栓塞。剑下纵断扫查 :于右侧膈上、下腔静脉近心段右侧探及一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的弱回声肿块 (图 1) ,大小8.4 cm× 6 .8cm。定点连续旋转探头发现肿块与右房顶部心包紧贴 ,并见大量心包…  相似文献   
3.
彩超诊断Richardson Ⅱ型主-肺动脉窗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46岁.因胸闷、心悸4年,加重1 d入院.查体:血压20.6/13.9 kPa.心脏听诊:胸骨左缘二、三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心电图提示:1.左室肥大伴劳损;2.左前分支阻滞.临床诊断:1.高心病合并冠心病;2.主动脉瓣轻度狭窄(钙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实时组织弹性超声成像(RTE)技术定量评价猪离体心室心肌弹性,探讨心肌弹性与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含量及其三维分布的关系。 方法 离体猪心10个,分别切取左、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基底部的心肌组织立方体块。应用RTE获取2%无胶原纤维琼脂与心肌组织块的弹性应变比值(SR)。在组织病理切片上测量Masson染色心肌组织块的胶原纤维面积(CA)及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CA%)。比较3个部位心肌组织块的SR、CA、CA%,并分析心肌组织块SR与CA、CA%的相关性。 结果 3个部位心肌SR在心室长轴方向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室间隔基底部心肌SR在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室长轴方向各部位心肌CA比较和C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室间隔基底部心肌在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上的CA比较和C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室长轴方向上各部位心肌组织块的SR与CA、CA%呈正相关(P<0.05);心室短轴方向上左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基底部的SR与CA、CA%呈正相关(P<0.05)。 结论 猪离体心肌左、右心室和室间隔基底部心肌组织块SR存在明显差异,心肌弹性与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高频二维灰阶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心肌超声造影以及组织病理技术观察健康比格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外膜下层心肌及心肌内冠状动脉分支情况,通过测量分支点角度,利用流体力学原理以及心脏舒缩运动的特点分析其分支结构特点与冠状动脉循环的关系,深入认识心肌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 (1)8只健康比格犬,常规动物术前准备,开胸制作心包吊篮模型;(2)应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和心肌超声造影经心外膜观察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斜角支(OB)及其心肌内分支的连接和走行方向,尤其是心外膜下层心肌内分支,采集其长轴和短轴二维超声灰阶、心肌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实时图像,并储存;(3)图像采集后,处死比格犬,取出心脏固定后游离左心室前壁,沿LAD、OB长轴及短轴制作大体标本、组织病理切片,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心外膜冠状动脉及心肌内冠状动脉走行、连接,并摄影存图;(4)脱机应用photoshop图像分析软件分别沿所观察血管长轴和短轴的二维超声灰阶图上于LAD、OB上段(SSOB)和下段(ISOB)走行区域选取3支心外膜下层心肌内冠状动脉血管(SIMCA),测量其收缩末和舒张末与其上级主干血管夹角角度θ(θs、θd)。同时测量大体标本或组织病理切片上感兴趣区域(ROI)冠状动脉分支角度;(5)对所有进入分析的定量资料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近似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x-±s表示。LAD、OB上段和下段走行区域心外膜-心外膜下层心肌内冠状动脉分支角度三者之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一节段舒张期和收缩期分支角度两两之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心肌超声造影观察:比格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分支多以锐角"旋入"心外膜下层心肌;从LAD主干近端到分支OB远端,心外膜-心外膜下层心肌冠状动脉分支夹角角度逐步减小;膈面血管绕过心尖到达左心室前壁,其分支夹角开口与左前降支在心外膜下层心肌内的分支夹角开口方向相反。(2)大体标本及组织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LAD分支多以锐角进入心外膜下层心肌,并斜行于中层心肌片层间隙,在中层心肌内其反向延长线与心外膜下冠状动脉长轴略垂直;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分支处内弹力膜明显增厚,凸入管腔内形成内膜垫。(3)长轴切面LAD、SSOB及ISOB组间心外膜下层心肌冠状动脉分支角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AD组>SSOB组>ISOB组。ISOB组内θs和θ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D组和SSOB组组内θs和θ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轴切面LAD组、SSOB组间心外膜下层心肌冠状动脉分支夹角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组、SSOB组及ISOB组内θs和θ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心外膜冠状动脉分支成锐角进入心外膜下层心肌,角度从LAD主干至斜角支下段分支逐步减小,斜角支下段分支冠状动脉进入角度在收缩和舒张期存在明显差异。"锐角连接"更符合伯努利方程和雷诺方程原理以及心脏自身舒缩运动特点。(2)心外膜冠状动脉分支旋转进入心外膜下层心肌及随心肌旋转运动而旋转,符合心室肌壁扭转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冠状动脉管壁结构特点。(3)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冠状动脉循环功能的解剖学基础。(4)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以及心肌超声造影技术的综合应用有助于心外膜冠状动脉进入心外膜下层心肌时角度变化和旋转运动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6.
成人心脏扭转运动生物力学机制的超声速度矢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矢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健康成人左室壁的旋转和扭转运动特征并探讨其成因.方法 应用VVI技术评价70例健康成人左室壁3个标准短轴水平和18个不同心肌节段的心内、外膜下心肌旋转特征和左室壁扭转运动特征,分别比较左室壁不同部位心肌在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内的最大旋转角(Rmax)和左室壁心、内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扭转角(Tmax)差异,并将左室壁的Tmax与左室壁不同短轴水平的Rmax做相关分析.结果 ①左室壁前间隔或前壁的Rmax比同一短轴水平其他心肌节段小(P>0.05).②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内,左室壁基底水平与心尖水平旋转的主方向相反;左室壁乳头肌水平的Rmax小于基底水平或心尖水平(P<0.05),而左室壁基底水平与心尖水平的R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壁的Tmax分别与左心室壁基底水平或心尖水平的Rmax呈线性正相关(P<0.01),而与乳头肌水平的Rmax零相关.③左室壁心内膜下心肌的Rmax大于心外膜下心肌(P<0.01);左室壁心内膜下心肌的Tmax大于心外膜下心肌[(11.44±4.82)°对(7.05±3.90)°,P<0.01].结论 健康成人左室壁扭转运动具有薄壁圆筒扭转特征,以生物力学理论为依据有望阐明心脏扭转运动生物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心脏扭转运动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扭转运动是心脏生物力学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17世纪早期.Leonardo Da Vinci和william Harvey最先观察到了哺乳动物心脏的这种运动形式~([1]).17世纪晚期,Lower将左心室的扭转运动形象地描述为:"拧湿亚麻布式的运动"~([2]).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自行设计的有氧健身操,观察对亚健康中老年女性的健身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Bruce方案功率车运动试验,观察锻炼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变化来确定有氧健身操的最佳负荷,探讨有氧健身操对心脏功能、体重指教、脂肪百分比的影响及腰臀围之比(WHR)与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 锻炼组安静时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最高心率及心率储备两组间差异具显著性(P<0.05),锻炼组与对照组间WHR差异也具显著性(P<0.05).锻炼组锻炼前后血压、体重指数、脂肪百分比均有明显降低.结论 锻炼对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有氧健身操锻炼可改善中老年女性WHR,减少腰部的脂肪堆积,降低血压、体重指教、脂肪百分比,增强运动能力.中老年女性WHK与运动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吴浩  陆景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8):F003-F003
病史介绍 :患者 ,男 ,62岁 ,因咳嗽、胸闷、气短1周 ,于2001年4月2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多年 ,近2年来 ,血压正常 ,近4年来 ,时有心前区隐痛。查体 :体温36.7℃ ,脉搏88次/分、血压80/70mmHg ,两肺少许痰鸣音 ,心界正常 ,心律齐 ,无杂音。化验 :血白细胞总数11.5×109/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康比格犬左心室心肌三维峰值位移(3D-D)、位移达峰时间(3D-DTC)以及位移同步化指数(3D-DTSD)变化,量化评价左心室基础状态与急性心肌缺血状态心肌力学状态特征。方法建10只健康比格犬开胸模型,结扎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产生急性心肌缺血,分别采集基础状态和急性缺血状态每一状态下一个完整心动周期的全容积实时灰阶图像。应用斑点跟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心肌基础状态和急性缺血状态3D-D、3D-DTC,并计算出3D-DTSD,分析心肌基础状态和急性缺血状态3D-D的时序分布规律。结果 (1)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与基础状态比较左心室各节段心肌3D-D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急性心肌缺血状态左心室心肌底前间隔、中前间隔、中间隔、尖前壁、尖间隔3D-D分别为(2.464±0.624)、(2.526±1.205)、(2.770±1.082)、(1.627±0.935)、(1.866±1.150)mm,基础状态的以上部位3D-D分别为(3.722±1.280)、(4.176±1.567)、(4.127±1.429)、(2.897±1.062)、(3.413±1.565)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5、2.815、2.320、3.542、2.997,P均<0.05)。(2)急性心肌缺血状态底前壁、底前间隔、底间隔、底下壁、底后壁、底侧壁、中前壁、中前间隔、中间隔、中下壁、中后壁、中侧壁、尖前壁、尖间隔、尖下壁、尖侧壁3D-DTC分别为(325.43±78.26)、(339.21±65.81)、(347.59±86.21)、(304.27±112.34)、(296.58±114.52)、(306.18±57.17)、(342.82±79.68)、(351.63±84.21)、(332.55±171.15)、(336.66±169.53)、(304.09±87.56)、(329.07±107.62)、(435.25±66.99)、(400.48±149.48)、(375.92±190.36)、(352.46±86.38)ms,基础状态的以上部位3D-DTC分别为(228.00±64.50)、(194.49±50.81)、(193.50±72.52)、(235.26±74.76)、(213.98±85.46)、(221.38±70.44)、(233.78±69.31)、(224.19±10.40)、(193.95±66.42)、(214.17±60.66)、(220.90±61.83)、(253.59±65.13)、(246.71±79.47)、(240.38±60.66)、(248.56±47.58)、(253.93±73.59)ms,急性缺血状态与基础状态比较左心室各节段心肌3D-DTC均发生明显延迟,除底下壁、中下壁、尖下壁和中侧壁外,余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1、4.517、6.516、2.620、2.857、2.868、4.745、2.708、2.652、7.469、3.345、3.004,P均<0.05)。(3)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与基础状态比较左心室心肌3D-DTSD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29±22.18,50.28±20.30,t=2.582,P<0.05)。结论实时三维峰值位移作为终点力学参数能够敏感地反映急性心肌缺血状态左心室异常的结构和力学状态,有助于深入揭示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心室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