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2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β-arrestin1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衰老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T-ALL患者骨髓样本和对照样本,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arrestin1在T-ALL患者中的表达,统计分析β-arrestin1的表达与T-AL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构建稳定敲低或过表达β-arrestin1 Jurkat细胞株,应用CCK-8检测Jurkat细胞数,β-半乳糖苷酶染色(SA-β-gal)法检测β-arrestin1对Jurkat细胞衰老的作用,应用RNA-Seq与KEGG数据交叉分析筛选可能的信号通路,Western blot验证信号通路关键位点。结果:β-arrestin1在T-ALL患者样本中表达降低(P 0.01),且β-arrestin1的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数(r=-0.601)、外周血原始细胞数(r=-0.516)和髓外浸润(r=-0.359)呈负相关,与化疗敏感性(r=0.393)呈正相关。利用敲低或过表达β-arrestin1的稳定Jurkat细胞株发现,β-arrestin1降低Jurkat细胞数(P 0.05),促进Jurkat细胞衰老(P0.05)。RNA-Seq与KEGG数据交叉分析发现,T-ALL患者中β-arrestin1可能通过Ras-p16-pRb-E2F1调控细胞衰老。经Western blot验证发现,β-arrestin1促进Ras和p16的表达,抑制pRB和E2F1的表达(P 0.05)。结论:β-arrestin1可能通过Ras-p16-pRb-E2F1促进T-ALL细胞衰老,延缓T-ALL疾病进程,这为阐释T-ALL新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bFGF-Math1基因诱导UEC-4细胞产生毛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进一步探讨bFGF-Math1基因在前庭上皮细胞系(UEC-4)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bFGF-Math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I-bFGF-Math1)转染UEC-4细胞,利用RT-PCR技术检测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的分化及特异性抗体的表达.结果脂质体介导的基因可在细胞内获得良好的表达,转染后24h,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转染后细胞可以表达毛细胞特异性蛋白Myosin7a.结论bFGF-Math1基因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可以有效地诱导支持细胞向毛细胞样细胞转变.  相似文献   
3.
自1993年12月-2003年11月,我们应用股骨髁上骨牵引治疗转子间骨折7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案一.腹痛便秘王××,女,57岁,1984年11月17日诊。发生脐下持续性隐痛,受凉痛甚已达三年,屡治不效。伴见大便秘结,三、四日一行,粪似羊矢,便后痛减,面色(?)白,形体消瘦,精神萎靡,懒于言行,畏寒怕冷,食少纳呆,气短腹胀,舌质淡体瘦,苔心厚腻,脉沉弦。证属脾肾阳虚,寒凝少腹,气机不畅,腑气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感染防控策略,评价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8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OVID-19隔离病区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感染情况和转归,总结所采取的感染防控措施,分析医护人员和患者COVID-19交叉感染情况以及患者之间血源性病原体交叉感染的情况,评估各项感染防控措施在控制交叉感染发生和传播中的作用。结果 研究期间该隔离病区累计收治101例COVID-19患者,其中10例(占9.90%)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采取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均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VHDF), 累计床旁血液净化治疗79例次。采取的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包括病区隔离分区、患者行为隔离和患者安置、操作人员个人防护和手卫生,透析废液、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和医用织物等环境物品管理。无1例医护人员感染COVID-19,所有医护人员两次咽拭子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两次采样间隔>1 d)均为阴性;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2例COVID-19疑似病例在住院期间多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及血清COVID-19病毒抗体IgG、IgM均阴性,胸部CT无病毒性肺炎表现;患者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的院内交叉传播。结论 在COVID-19隔离病区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治疗,通过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可以为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区患者诊治和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天然碱性脂SA)携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绿色荧光蛋白(bFGF/GFP)基因在豚鼠耳蜗中的表达,以及对庆大霉素所致耳蜗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36只豚鼠分为3组,预防组右耳园窗注入SA-bFGF/GFP复合物后次日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50mg.Kg~(-1).d~(-1)8天,治疗组先用庆大霉素8d后次日右耳给药,对照组单用庆大霉素8d。分别于实验前后及处死前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耳蜗GFP的表达;用耳蜗琥珀酸脱氢酶染色铺片,扫描电镜观察毛细胞的缺失情况。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见双侧耳蜗均有GFP表达。预防和治疗组处死前的双耳ABR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5),耳蜗内外毛细胞缺失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0.05)。结论 SA脂质体介导的bFGF/GFP基因单耳给药双侧耳蜗均有高效表达,并对庆大霉素所致的耳蜗损害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 ,3岁 7个月 ,因呕吐 1周伴呕血 1d于 2 0 0 2年7月 2 2日收入北京儿童医院。患儿出生后易呕吐 ,频繁时1~ 2d 1次 ,轻时 1~ 2个月 1次 ,每次症状持续 1周左右可自行缓解 ,均为非喷射性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入院前2 0个月 ,曾因呕吐、抽搐、嗜睡被当地医院诊断为高氨血症 ,给予精氨酸注射治疗后好转。本患儿为第 1胎 ,孕 7个月时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 ,出生体重 2 10 0 g ,出生后无窒息 ,新生儿期体健。体格发育与同龄儿相仿 ,智力发育稍落后于同龄儿。父亲体健 ,母亲劳累后易头晕 ,有多睡史。非近亲婚配。入院查体 :血压 11 7/ 7 …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逍遥散干预慢性应激损伤模型大鼠,观察其海马区神经PAS域蛋白2(neuronal PASdomain protein 2,Npas2)基因的表达及其DNA特定区域甲基化的修饰情况。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模型组和逍遥散治疗组,共3组,每组30只。造模采用Cart多相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并加以改进,逍遥散治疗组在造模同时每天给予逍遥散2 m L,连续造模21 d。采用RT-PCR一步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pas2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基因甲基化检测采用SequenomMass ARRAY法。结果慢性应激损伤大鼠海马Npas2m 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有明显变化,与空白对照组和逍遥散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其m RNA及相应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不一致,其基因某些特定区域的甲基化程度有升高的趋势(个别位点有统计学差异)。逍遥散治疗能够明显逆转慢性应激引起的Npas2m 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变化,相应区域DNA甲基化程度表现出下调趋势(个别位点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Npas2基因参与了慢性应激损伤过程,其表达变化可能与其基因某些特定位点的甲基化修饰变化有关,逍遥散能够逆转这种表达改变,可能是通过调节Npas2基因特定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尝试在耳蜗半薄切片上用TUNEL方法检测耳蜗组织的细胞凋亡.方法基因敲除Smad5小鼠耳蜗,分别作常规石蜡切片和环氧树脂包埋的半薄切片,用TUNEL方法检测耳蜗组织的细胞凋亡.结果在半薄切片上Smad5基因敲除小鼠,耳蜗内有大量的凋亡细胞产生,主要集中在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上的细胞,以及基底膜上的间皮细胞等,而且能够更清楚的显示凋亡的毛细胞.而在石蜡切片上只在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上的细胞,以及基底膜上的间皮细胞检出凋亡细胞,但是毛细胞没有凋亡细胞的检出.结论用TUNEL方法检测耳蜗组织的细胞凋亡半薄切片明显好于石蜡切片.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听神经病的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筛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进行与遗传性听神经病相关的新致病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以期发现新的听神经病基因;进行中国散发听神经病患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基因定位克隆研究对象是一个5代相传的X-连锁听神经病家系;OTOF及WFS1基因的突变筛查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象是105名听力下降患者,其中明确诊断为听神经病的散发患者31例,男女比例16:15.患者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42岁.门诊对照组共43人(其中各种原因导致的耳聋患者24人,包括药物性耳聋、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等;听力正常19人);低频听力减退家系成员31人.研究方法包括连锁分析基因定位法和候选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引物设计应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3,采取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OTOF和WS1基因的突变检测.序列分析采用DNAStar软件.结果在国际上首次将X-连锁遗传性听神经病定位在X染色体上Xq23-27.3,并将其命名为AUNX1基因座.在WFS1基因的突变检测中发现两个新的突变位点:2766G/A杂合866D>N(天冬氨酸>天冬酰氨),2328A/G杂合,A→G 720I>V(异亮氨酸>缬氨酸),为听神经病散发成员所特有.在OTOF基因的突变检测中发现听神经病散发患者有一个可以引起氨基酸改变的新的突变位点:3447G/T错义突变(1075D/Y天冬氨酸变成酪氨酸).这个突变与国外报道的听神经病相关的OTOF基因突变位点不同,在我们初筛的31例病人中有6例为此种突变(~20%),为一种新的突变形式.结论本研究发现与中国听神经病具有特异和相关的致病基因座位并建立了与听神经病相关基因的检测手段,为完善听神经病的分子遗传机制和进行临床听神经病的分子诊断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