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复幼颗粒对达那唑诱导大鼠性早熟模型的作用和有关机制。方法 将21窝SD雌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亮丙瑞林组(0.1 g·kg-1)和复幼合剂组(37.9 g·kg-1),复幼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7.0,8.5,4.3 g·kg-1)。于5日龄时注射达那唑300 μg建立性早熟模型,造模10 d后,开始给药干预。20日龄时开始检查阴道开口情况,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性腺发育情况;通过放射性免疫检测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的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Kiss-1,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 mRNA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下丘脑GnRH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阴道开口显著提前,子宫,卵巢系数明显增加(P<0.05),表明达那唑诱导性早熟模型成功建立,GnRH,Kiss-1,GPR54表达也均明显增加(P<0.05),表明达那唑模型可以提前启动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从而诱发性早熟。与模型组比较,复幼颗粒中剂量组可显著延缓阴道开口时间(P<0.01),复幼颗粒高剂量可明显减轻子宫壁厚、子宫系数(P<0.05,P<0.01),中剂量可减轻卵巢系数和子宫壁厚(P<0.05),复幼颗粒高、中、低剂量均能明显下调血清激素E2,LH,FSH的含量(P<0.05,P<0.01),降低下丘脑GnRH,Kiss-1,GPR54 mRNA的表达(P<0.05,P<0.01),降低GnRH细胞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复幼颗粒可通过调节Kiss-1/GPR54系统,下调GnRH的表达从而抑制HPG轴的启动达到治疗性早熟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国内外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的现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提取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中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数据,从项目注册情况、试验类型和分期、涉及的疾病、方案设计等多个层面分析我国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的特点,并与国外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的注册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截至2022年3月31日,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共登记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337项,涉及37个病种、125种试验药物。其中,生物等效性试验127项,占37.6%;国内项目278项,占82.4%;含儿童受试者的项目103项,占比约30%。与国外相比,我国罕见病药物临床试验具有如下特点:(1)项目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2)创新药物临床试验少,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多;(3)有儿童受试者参与的试验项目比例较高。 结论我国罕见病创新药临床研究依然是薄弱环节,有待在完善立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人才培养、创新研究路径和方法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D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DA)神经损伤、铁积聚、铁转运蛋白表达及氧应激水平改变之间的关系,探讨铁积聚在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黄芩苷保护DA能神经、抑制铁积聚的机制。方法实验采用鱼藤酮PD模型大鼠,观察黑质铁含量及TH、DMT1、FP1的表达,检测血清、肝脏铁含量以及大脑皮层GSH和MDA含量。结果鱼藤酮PD大鼠DA能神经元明显缺失,同步发生了脑内氧化应激水平增加、GSH降低;血清铁降低而肝铁增高;黑质铁大量积聚发生在DA能神经元大量脱失和铁转运蛋白DMT1、FP1表达改变之后;黄芩苷可调节DMT1、FP1表达,减少黑质铁积聚,降低脑内氧应激水平,增加GSH含量。结论研究证明铁转运蛋白DMT1表达增加和FP1表达降低参与了黑质铁积聚;铁积聚及过高的氧应激反应促进了黑质DA能神经细胞损伤的发展;黄芩苷对PD大鼠DA能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抑制铁积聚、调节铁转运蛋白DMT1、FP1表达、降低氧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4.
2006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儿科基本药物专家协商会"提出,在所有可获得的治疗方案中时常缺少儿童适宜的药物、剂量和配方,儿童用药中缺乏适宜的剂型和规格是目前儿童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6%[1],儿童患者约占所有疾病就诊人数的20%[2]。然而,我国儿童用  相似文献   
5.
归纳、总结了近30年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用药概况和用药规律。对使用频率较高药味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开展中药治疗PD相关药理活性研究的靶点,为中药防疗PD的药理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第6版《WHO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EMLc)与我国儿科临床用药的差异,为制定我国儿童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借鉴。方法:调查34家儿童专科医院获得儿科常用活性成分清单,并与第6版EMLc、2012版基本药物目录中适宜儿童的活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获得我国儿科临床常用活性成分327种,其中有96种活性成分同时被2012版基药目录及第6版EMLc收录,28种活性成分仅被第6版EMLc收录,不同作用类别的药物在3份清单中的比例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第6版EMLc收录的部分药物可考虑作为我国儿童基本药物候选品种,但作用类别种类及比例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及儿科特点,综合参考EMLc及2012版基药目录。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我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药物临床试验的登记情况及特应性皮炎治疗药品在我国的上市情况进行分析,为药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和“药品查询”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7日),获得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及特应性皮炎治疗药品的上市信息,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平台共登记了40项包含儿童受试者的湿疹/特应性皮炎药物临床试验,目前数据库有36家国内外生产企业的10个品种的特应性皮炎治疗药品在我国获准上市。结论:国内制药企业在儿童特应性皮炎药物研发上多集中于仿制药,目前已有2种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药物,需要继续深耕,进一步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同时发挥我国中医药优势,发掘中药品种开展临床试验,为儿童用药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科人群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临床研究现状,为国内研究者在儿科人群中开展CAR-T免疫疗法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网站采集CAR-T临床研究登记信息,对临床研究每年新增项目数、国家分布、临床研究设计、研究阶段、申办者情况、疾病类型和靶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22年12月6日,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儿科人群CAR-T临床研究190项;我国登记研究数量居第1位(122项,占64.2%),美国为第2位(44项,占23.2%);研究类型主要为干预性研究(181项,占95.3%);儿科人群CAR-T临床研究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临床研究多由大学或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发起,以科研探索为主;研究疾病类型主要集中于肿瘤及肿瘤样疾病,以血液肿瘤为主。结论:我国儿科人群CAR-T临床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国家和各省市均发布了不同层面的法规和支持政策,虽然我国现行基因和细胞治疗产品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但是CAR-T治疗优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我国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分析临床试验机构合作趋势与特征,为我国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协作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3—2022年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公示的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数据,使用计量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研究特征与合作趋势分析。结果:640项公示项目中,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占87.50%(560项);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是儿童药研发的热门类别;拥有优质临床试验资源的核心机构和核心主要研究者相对集中。结论:我国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逐年增长,部分机构间合作频繁,整体合作网络密度松散,有待进一步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复幼颗粒对SD大鼠的非临床安全性。方法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20只SD大鼠(6~7周龄),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去离子水)和复幼颗粒组(18 g·kg-1),按每次30 mL·kg-1灌胃给药,24 h给药2次(上、下午),给药后观察14 d;检查项目包括临床观察、体质量、大体解剖等。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将192只幼龄SD大鼠(出生后4 d)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去离子水),低、中、高剂量复幼颗粒组(1.2,2.5,5 g·kg-1),按每次10 mL·kg-1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给药13周,恢复期4周;检查项目包括一般生理指标、眼科检查、发育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激素指标、生殖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观察等。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SD大鼠灌胃给予复幼颗粒按18 g·kg-1(生药:82 g·kg-1),无明显急性毒性。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幼龄SD大鼠灌胃给予2.5 g·kg-1(生药:11.33 g·kg-1)复幼颗粒连续给药13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