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致病菌、耐药性及预后因素分析,为用药与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412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12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454株;常见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315株(69.4%),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16株(25.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3株(5.0%);常见病原菌耐药性较高;预后主要影响因素是并发呼吸道其他病症者与伴有吞咽性反射障碍者,有利性因素是有胸腹式呼吸性训练。结论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常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常见病原菌耐药性较高,依照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用药;预后主要影响因素是并发呼吸道其他病症者与伴有吞咽性反射障碍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结合病灶局部注药对严重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治疗34例)和BAL组(35例)。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肺部炎性病变吸收情况、呼吸机辅助控制模式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APACHEⅢ评分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BAL组上述各项临床指标和APACHEⅢ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BAL组治愈率65.7%;对照组38.2%(P<0.05)。结论纤支镜经Y型套管导管进镜,可不中断呼吸机治疗,安全可靠。本方法疗效显著,简便易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ceo larlavage,BAL)结合病灶局部给药治疗高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50例因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合并VAP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治疗26例)和BAL组(BAL+病灶局部给药+综合治疗24例)。治疗后对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痰细菌培养、肺部炎性病变吸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BAL组临床治愈率(79.2%)较对照组(34.6%)明显提高(P〈0.05),有效率(97.1%)明显大于对照组(73.1%)(P〈0.05)。结论 纤支镜经Swivel adapter接头套管导管进镜进行BAL并结合局部给药治疗老年高龄VAP为一种安全、方便、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结合病灶局部注药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V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治疗40例)和BAL组(BAL+病灶局部注药+综合治疗40例)。治疗后对体温、痰量、肺罗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痰菌培养、肺部炎性病变吸收情况、呼吸机辅助/控制(A/C)模式应用时间、机械通气(MV)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BAL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异常项目和肺部炎症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呼吸机A/C模式应用时间、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BAL组治愈率67.5%,对照组35.0%(P<0.05)。结论:药物+MV+BAL+病灶局部注入敏感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VAP能较迅速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的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异常项目和肺部炎性病灶,缩短呼吸机A/C模式应用时间、MV时间、ICU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邢海波  茅尧生 《江西医药》2005,40(9):575-578
部分危重患者由于机体的代偿机制.总体上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但往往存在局部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依靠现有临床常用指标如血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pH值(pHa)、动脉血乳酸值(Laca)等难以早期判断这种缺氧情况。而局部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又与患者的总体预后密切相关。所以很有必要确定一种简便实用的判断指标。由于胃肠道对系统缺氧敏感.而胃肠道功能障碍又往往容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胃粘膜内pH(gastric intramucosal pH,pHi)的监测能够早期预警机体系统的缺氧状态.加上现有测定pHi的过程相对无创,所以近年来应用愈趋广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脂多糖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u)中的意义。方法Wistar大鼠40只,分为4组:30只大鼠用脂多糖内毒素制作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于制模后1、6、12h三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命名为Au1组、ALI2组、Au3组,各10只;同时设对照组10只。对所有大鼠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肺组织细胞caspase-1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u各组大鼠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样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Au2组、ALI3组大鼠各指标较AU1组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AU各组大鼠GRP78的mRNA水平及caspase-12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均〈0.05),且ALl2组、ALI3组大鼠较ALI1组增加更为明显(P均〈0.05)。而GRP78蛋白水平、CHOP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仅在ALI2组、ALI3组与对照组比较时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内质网应激是内毒素源性的急性肺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对脓毒症致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S组)、模型组(LPS组)及依达拉奉治疗组(ED组).LPS组和ED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10 mg/kg)建立ALI模型,ED组随后立即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 mg/kg).LPS注射6 h后留取肺标本,分别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和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情况.结果 LPS组肺组织MPO、MDA含量、W/D、肺损伤评分及肺组织NF-κ>B表达均高于NS组(P均<0.01),肺组织SOD含量低于NS组(P<0.01).ED组肺组织MPO、MDA含量、W/D、肺损伤评分及肺组织NF-κ>B表达均低于LPS组(P均<0.01),仍高于NS组(P均<0.01);ED组肺组织SOD含量高于LPS组(P<0.01),仍低于NS组(P<0.01).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减轻LPS诱导的大鼠ALI,其机制可能与清除ROS,降低了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进而减轻炎症级联放大效廊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结合病灶局部注药对严重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治疗34例)和BAL组(35例)。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肺部炎性病变吸收情况、呼吸机辅助/控制模式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APACHE Ⅲ评分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BAL组上述各项临床指标和APACHE Ⅲ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BAL组治愈率65.7%;对照组38.2%(P〈0.05)。结论 纤支镜经Y型套管导管进镜,可不中断呼吸机治疗,安全可靠。本方法疗效显著,简便易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耐药及产ESBLs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WHONTE5.4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 2008至2011年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325株,其中ICU145株占44.6%,非ICU 180株占55.4%;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株157株,占48.3%;ICU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6.6%、29.7%、29.7的%,而非ICU分别为10.0%、12.8%、11.7%;所有分离株均对亚胺培南保持100.0%的敏感率,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在ICU为87.8%,显著高于非ICU的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庆大霉素、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ICU分离株对以上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IC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显著高于非ICU的菌株,尤其是产ESBLs率,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氧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过程中氧化指标的变化,了解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mg/kg)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各组各时相点肺湿/干重比(W/D)、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改变.结果:静脉注射LPS后大鼠反应强烈,肺组织出现程度不一的弥漫性炎症改变;模型组(LPS组)各时相点急性肺损伤病理学评分、肺W/D及肺组织匀浆中MPO、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NS组),并在6 h达高峰.LPS组肺组织SOD含量低于NS组,在6 h含量最低.结论: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过程中出现的氧化应激,尤其是ROS的产生,可能是内毒素肺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