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潘德键  周锡建  许亚凤 《实用癌症杂志》2011,26(5):514+516-514,516
1病例报告 患者,32岁,女性,2010年2月出现上眼睑下垂,晨轻夜重,休息后改善,当地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给予嗅吡斯的明(每次60 mg,3次/日)口服后症状能暂时好转,患者长期服用嗅吡斯的明,但逐渐出现上下肢无力症状。患者由于忙于工作未进一步检查。2010年9月4日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提示:前纵膈偏左侧见直径约8.7 cm不规则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境界欠清晰,与左肺门旁血管分界欠清晰,肺动脉干及降主动脉局部受包绕,考虑胸腺瘤。当地医院建议到我院对胸腺瘤行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疗治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膜转移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2例NSCLC脑膜转移患者服用吉非替尼250mg,1/日,直至疾病进展。结果 12例患者获CR8.3%,PR41.7%,DCR75.0%,中位总生存期10.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8个月。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大部分为1~2级,未因不良反应而减停。结论 吉非替尼一线用于NSCLC脑膜转移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呋喹替尼对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收治的99例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口服呋喹替尼胶囊,1次/d,5 mg/次,连续用药21 d,停药7 d,28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周期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联合硫酸吗啡缓释治疗多发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选择恶性肿瘤伴多发性骨转移、初始为重度疼痛、经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14 d以上疼痛未达到中度以上缓解患者54例,给予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前疼痛评分为7.1分,联合治疗后降至1.2分(P<0.01);联合治疗总有效率76%,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9例出现发热,对症处理后体温当日降至正常。结论高剂量帕米膦酸二钠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多发骨转移性顽固性疼痛疗效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疗最佳剂量及照射方式,分析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晚期食管癌患者70例,制定前后两野+两前斜野(SD1)、两前斜野+一后野(SD2)、一前野+两后斜野(SD3)、前后两野+两后斜野(SD4)四种照射平面,探讨最优照射平面及最佳照射剂量;对患者进行五年随访,分析影响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因素。结果 1四种分割平面中,SD3方式中脊髓受量明显低于其它三种分割平面(P0.05);而对与肺V20及全肺Dmean而言,SD3方式中虽然受量有所减少,但是与其它三种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种切割平面中,SD3在脊髓满足最大耐受剂量以及同时满足V20=25%、全肺Dmean=13Gy、脊髓Dmean=45Gy时,最大处方剂量明显高于其它三种切割平面(P0.05);而在肺V20达最大面积以及全肺可接受最大耐受剂量时,SD3虽然高于其它三平面,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食管癌最大径及是否应用SD3切割平面照射是影响患者五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一前野+两后斜野是最优的照射方式,并且最大照射剂量已经达到根治剂量;食管癌最大径及是否应用SD3切割平面照射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可以作为临床上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2009年3月,我们采用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关注相关的诊断措施和鉴别诊断,以期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20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关注临床资料、光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的特征,并进行整理.结果:患者主要症状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组织学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免疫母细胞增生、树枝状血管增生.免疫表型为成熟外周T细胞性,19例CXCL-13弥漫阳性,原位杂交显示EBER少量较大细胞阳性.患者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结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临床应注意诊断要点,同时注意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非特殊性周围T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相鉴别,免疫组化在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许亚凤 《临床荟萃》2012,27(20):1802-1803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 cell lymphoma,SPTCL)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主要累及皮下组织[1-2]。肿瘤细胞主要由异型的大小不一的淋巴样细胞组成,通常具有明显的肿瘤坏死和核碎片,并伴有组织细胞吞噬反应[3]。现将我院诊治的36例SPTCL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进行整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