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3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新型的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的降压疗效和对左室肥厚的消退作用。方法 选择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21例给予氯沙坦口服,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24h动态血压监测的指标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和心脏超声标志左室肥厚的指标IVST、PWT、LVMI用药后均较用药前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氯沙坦能够  相似文献   
2.
濒死呼吸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脏骤停后呼吸不会立即停止,存在频率降低、呼吸深大或表浅和节律紊乱的呼吸,即濒死呼吸,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心脏骤停20~30s后呼吸就会完全停止,在给予及时胸外心脏按压的情况下,有些患者的濒死呼吸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得以维持,有些濒死呼吸却会逐渐停止。本文旨在探讨濒死呼吸对心肺复苏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心肌的缺血预适应现象肖文良,王士昌近年来,人们发明了许多方法,试图限制急性心肌梗塞(AMI)时的梗塞范围。然而,除溶栓治疗可成功地早期恢复缺血区血流外,大部分结果则令人失望。缺血预适应(ischemicpreconditloning,IP)现象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对伴QRS波碎裂(fQRS)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自主神经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方法 收集伴QRS波群碎裂UA患者60例,年龄(46.2± 10.3)岁,分为药物组和介入组,各30例.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心率变异性(H RV)、窦性心率震荡(HRT)和CRP变化. 结果 (1)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HF、LF)治疗前介入组分别为[(88.2±20.6)ms、(76.2±9.3)ms、(18.6±7.9)ms、(5.5±2.8)%、(219.4±131.6) Hz、(459.6±135.2)Hz]、治疗后介入组分别为[(122.5±15.5) ms、(105.3±5.2)ms、(49.3±4.3)ms、(9.1±1.8)%、(292.5±125.5)Hz、(345.1±175.1)Hz],治疗前后比较为(t=9.4、15.69、8.37、4.68、3.26、3.57,P<0.01或0.05);治疗前药物组分别为[(86.9±23.4 )ms、(74.3±10.4)ms,(19.3±7.4)ms、(5.3±2.1)%、(217.2±133.2) Hz、(445.8±144.3)Hz],治疗后药物组分别为[(106.7±18.8)ms、(89.8±7.6)ms、(29.4±5.2)ms、(7.2±3.2)%、(213.2±120.2)Hz、(396.1±182.3)Hz],治疗前后比较(t=7.3、12.36、6.98、2.94、4.89、5.01,P<0.01或0.05);治疗后介入组与药物组比较,介入组变化更为显著(t=8.90、13.75、7.52、3.27、4.21、4.01,P<0.01或0.05).(2)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CRP治疗前介入组分别为(0.45±0.44)%、(2.12±0.13)ms/RR、(5.74±2.46)mg/L,治疗后分别为(0.16±0.20)%、(2.98±0.25)ms/RR、(2.61±1.22) mg/L;治疗前药物组分别为(0.49±0.38)%、(2.15±0.19) ms/RR、(5.81±2.35)mg/L,治疗后分别为(0.32±0.26)%、(2.51±0.11)ms/RR、(3.56±1.43)mg/L.TO治疗前后比较药物组为(t=16.78,P=0.001),介入组为(t=15.63,P<0.01),治疗后介入组与药物组比较(t=15.95,P<0.001);TS治疗前后比较药物组为(t=19.52,P=0.001),介入组为(t=14.36,P=0.001),与药物组比较介入组变化更为显著(t=18.13,P=0.001);CRP治疗前后比较药物组为(t=9.76,P=0.01),介入组为(t=12.49,P=0.001),治疗后介入组与药物组比较为(t=10.73,P=0.001). 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更显著改善伴QRS波碎裂UA患者的心肌供血,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冠心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 ,心衰的病人也在逐年增多。β阻滞剂由于被认为对慢性心力衰竭 (HF)有好处而被普遍用于无禁忌症的左心室功能不全的轻度或中度 HF病人的治疗。近年来完成的随机、对照、双盲的大规模临床实验 ,确定了 β阻滞剂治疗心衰的地位 [1 ]。络德作为一种新型的 β受体阻滞剂 ,有降低血压和心率的作用。本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以临床上常用的倍他乐克为对照 ,比较倍他乐克和卡维地洛对 HF病人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以进一步了解卡维地洛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临床上观察病人 85例 ,…  相似文献   
6.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比较,常规心电图仪只能描记患者几分钟内平卧状态下极短时间内心电图片断而难以获得患者各种状态尤其是运动下的心电图变化,而动态心电图仪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患者各种状态下(包括睡眠、运动等)心电图情况,尤其对患者在一长时间段内的心电图变化和短暂一过性心电图异常有很高的检出率,因此一开始投入使用便立即引起心血管临床的高度重视并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技术,而延迟性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功能的影响在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组织速度成像(tissue velocity imaging,TVI),又称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或多普勒心肌成像(Doppler myocardial imaging,DMI),是在多普勒效应原理的基础上,以彩色编码或频谱图像实时显示心肌等组织低频高幅运动图像的一项超声心动图(UCG)新技术。本研究中我们采用TVI了解PCI治疗前后前壁AMI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变化,以对PCI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60例(患者组)及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采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浆BNP浓度。超声多普勒结合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测定左室结构、左室舒张功能及左室舒张末压。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BNP浓度升高,左房内径增大、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左室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记录患者组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与舒张晚期的最大血流速度(A)及其比值,二尖瓣瓣环-室间隔交界处舒张早期的速度峰值(Em间)和二尖瓣瓣环-侧壁交界处舒张早期的速度峰值(Em侧),计算出E/Em间呈E/Em侧,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E/A比值降低、E/Em侧升高(P<0.01)。③患者组血浆BNP浓度与E/Em侧、E/Em间呈正相关(均r=0.29,P<0.05)。结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BNP浓度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压升高是刺激BNP分泌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减少死亡率方面有着与阿司匹林等一样的效果,对其抑制左室重构,抗栓及对心肌梗死诱发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等的进一步了解。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线索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探讨CSF的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无管腔狭窄及无慢血流者85例(对照组),CAG示CSF者85例(慢血流组),以及CAG示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者85例(狭窄组)。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分别测定3组患者血浆中NO、ET-1的水平。结果慢血流组和狭窄组血浆ET-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血浆ET-1低于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1)。慢血流组和狭窄组血浆NO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血流组血浆NO高于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血流组和狭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水平和吸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慢血流组和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T-1升高、NO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尿酸升高以及吸烟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尿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以及吸烟可能参与CSF的病理生理发生过程,内皮功能损伤与CSF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