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丽娜  刘欣华  成洪波  赖铭莹  赵军  翁宏 《眼科》2008,17(2):98-100
目的 评价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5例(78眼),按照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分为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组和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A60AT)组.方法 入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分别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32例38眼)或单焦点人工晶状体(33例40眼).所有患者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常规行裂隙灯、屈光、裸眼及矫正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术后3个月检查调节幅度及2%毛果芸香碱滴眼前后的前房深度.主要指标裸眼及矫正远视力和近视力,调节幅度.结果 术后两组均可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视力及矫正远视力(视力均>0.7),1CU组裸眼近视力(0.3-0.6)明显好于传统单焦点组(0.1~0.3).动态检影法1CU组的调节幅度为(2.10±0.45)D,单焦点组为(0.65±0.32)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滴2%毛果芸香碱后前房深度变浅,两组分别为(0.65±0.20)mm和(0.18±0.1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安全有效,与传统单焦点组相比,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可提供更好的近视力.(眼科,2008,17:98-100)  相似文献   
2.
OCT对高度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劈裂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度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劈裂(retinoschisis,RS)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新近描述的一种视网膜病变。过去这类视网膜病变于生物显微镜下难于发现,且可被误诊为扁平视网膜脱离和黄斑水肿;所以在既往的文献中较少论及。OCT这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可获得清晰的活体视网膜黄斑部横切面解剖结构的伪彩色图像,并可准确观察视网膜结构改变,清晰地显示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关系。本研究对2001~2004年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确诊为病理性高度近视的患者22例34眼进行OCT检查,并对7例14眼黄斑部视网膜劈裂与浆液性脱离…  相似文献   
3.
成洪波  翁宏 《眼科研究》1999,17(4):265-267
目的 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术与联合切除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 84例原发性青光眼随 成3组,第1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第2组行小梁切除联合可拆缝线术;第3组行小梁切除术中联合丝裂霉素。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4月。结果 手术成功率分别为:单纯小梁切除组,可拆除缝线组,丝裂霉素组。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89-1996年共收治眼外伤病人1243例,其中老年眼外伤44例,现就44例老斗眼外伤情况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4例,男女之比2:1。60-64岁34例(77.3%),65-69岁9例(20.4%),70岁以上1例(2.3%)。在眼22例,右眼20例,双眼2例。1.2致伤原因钝性物伤14例(31.8%),锐性金属伤8例(18.2%),跌碰伤6例(13.6%),手指、玩具戳伤4例(9.1%),车祸致伤4例(9.1%),植物花草伤3例(6.8%),爆炸伤3例(6.8%),其它2例(4.5%)。1.3外伤分类眼球穿通伤18例(40.9%),钝挫伤力例(4…  相似文献   
5.
背景:细胞因子是一类多功能强效的细胞生长调节因子,调节多种细胞的生长过程。研究表明细胞因子作为炎症介质在眼部炎症反应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在外伤性白内障术后的炎症反应中的动态变化目前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兔外伤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房水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眼内炎症反应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单位: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深圳眼科中心深圳市眼科医院。材料:实验于2004-03/2006-03在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深圳眼科中心研究所完成。选择健康新西兰成年家兔15只,30只眼。普通级,体质量2.5~3.0kg,雌雄不限(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YXK(粤)2005-0061)。实验前检查家兔双眼未见异常。将家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外伤对照组及外伤手术组(行囊外晶体摘除术),每组5只,10只眼。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试剂盒由深圳市雅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将外伤对照组和外伤手术组家兔全麻(静脉注射10%乌拉坦,1mL/kg)后,用5号针头自角膜缘穿刺进入前房,划破晶体前囊膜约5mm,制成双眼外伤性白内障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家兔正常喂养。外伤对照组及外伤手术组家兔造模成功后双眼均滴用普通抗生素眼药水清洁结膜囊,3次/d。造模成功后第3天全麻(静脉注射10%乌拉坦,1mL/kg)外伤手术组的家兔,于手术显微镜下由制作动物模型的同一手术者施行常规双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入前房后行水平截囊或利用外伤性前囊膜破口,进行水分离,娩出晶体核,冲洗干净晶体皮质,缝合切口。于手术当天及术后1d,3d,7d,14d分别检查外伤对照组和外伤手术组家兔前房炎症反应情况并分别抽取3组家兔的房水0.2mL做房水细胞计数及分类,同时通过双抗体ELASA法测定3组家兔的房水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和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3组家兔术后不同时间房水中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比较。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家兔在术后1d,3d,7d,14d房水中白细胞总数分别为(2.4±0.7)×106/L,(2.2±0.5)×106/L,(2.8±0.8)×106/L和(2.0±0.5)×106/L;外伤对照组分别为(19.7±7.3)×106/L,(28.1±9.6)×106/L,(14.2±5.6)×106/L和(8.4±3.8)×106/L。外伤手术组分别为(65.3±14.5)×106/L,(79.8±12.7)×106/L,(21.7±8.2)×106/L和(12.4±4.1)×106/L。外伤对照组和外伤手术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22.5,27.9,11.6,8.4,P<0.05)。②术后1~14d外伤对照组和外伤手术组家兔房水中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外伤手术组与外伤对照组之间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手术当天3组家兔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各细胞因子的含量在术后7d时达到高峰,而后逐渐降低,至14d时明显降低,外伤对照组和外伤手术组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外伤及手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房水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细胞因子是外伤性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6.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MMC)的作用。48例(62眼)POAG患者随机配对分为两组,一组在常规小梁切除术中辅助用0.1mg/ml丝裂霉素,另组在术中使用0.2mg/ml丝裂霉素,术后随访一年。两组术后眼压均有下降,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两组间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最多见为晶体混浊加重,且0.2mg/mlMMC组发生率明显高于0.1mg/ml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不同浓度MMC辅助用于小梁切除术中,均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但应用低浓度MMC能减少术后晶体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兔外伤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房水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与眼内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3/2006-03在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深圳眼科中心研究所完成。①将15只新西兰白兔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外伤组及外伤手术组,每组5只。②外伤组、外伤手术组的实验动物在全麻下用5号针头自角膜缘穿刺进入前房,划破晶体前囊膜约5mm,制成双眼外伤性白内障动物模型。③于外伤后第3天对外伤手术组的实验动物行白内障摘除术,并于手术后当天及1,3,7,14d检查各组动物前房炎症反应情况并抽取各组实验动物的房水作房水细胞计数及分类,同时测定房水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和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外伤组、外伤手术组当天及1,3,7,14d房水中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②术后1~14d外伤组、外伤手术组房水中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外伤手术组与外伤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而术后当天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各细胞因子的含量在第7天时达到高峰,14d时逐渐明显降低,但外伤组、外伤手术组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11.23±3.85),(27.62±4.35),(5.75±3.82)ng/L;白细胞介素6:(12.77±5.25),(25.79±4.85),(7.69±3.76)ng/L;肿瘤坏死因子α:(110.35±12.61),(186.33±16.79),(57.42±6.57),P<0.05)。结论:外伤及手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房水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细胞因子是外伤性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过程中空化泡的形成可在房水内产生羟自由基,本文旨在检测羟自由基的产生与超声乳化时间的关系。方法羟自由基的检测采用碘离子(I3-)吸收法,将超声乳化头置于碘化钾溶液中,检测自由基的产生量与超声乳化时间的关系。结果溶液中I3-浓度与超声乳化时间呈线性增加关系,甘露醇可降低I3-浓度。结论羟自由基的产生与超声乳化时间呈正相关,这可能是白内障超声乳化造成眼组织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毛果芸香碱透明质酸钠药膜在兔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评价其相对生物利用度.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 48只健康白兔.方法 48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兔.分别给兔眼结膜囊内嵌入2%毛果芸香碱透明质酸钠药膜和滴入4%毛果芸香碱凝胶滴眼液.评价用药后兔眼刺激症状得分、瞳孔大小,并于给药后0.5、1、3、6、12、24、48及72h时抽取房水,每组各时间点随机选取3只兔(6眼),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房水中的毛果芸香碱浓度.主要指标兔眼刺激症状,瞳孔大小,房水药物浓度.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兔结膜充血症状无显著性差异(P>0.05);瞳孔缩小持续时间分别为(54.78±4.52)h、(21.33±2.28)h(P<0.01);药物房水达峰时间分别为30min和3h,达峰浓度分别为(18.44 9.56)μg/ml、(16.61±4.92)μg/ml.结论 2%毛果芸香碱透明质酸钠药膜可明显提高毛果芸香碱的生物利用度,减少用药频率,并具有临床开发应用的前景.(眼科,2008,17:283-2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