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正常人吞咽液体食团及固体食团时的食管动力学差异。方法纳入2016年1-12月40名吞咽正常的志愿者进行高分辨食管测压,比较吞咽液体食团及固体食团时,食管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1)食管上括约肌动力学差异:吞咽液体食团时,松弛后残余压大于吞咽固体食团(P=0.000),松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食管体部动力学差异:吞咽液体食团时,食管全段蠕动波幅度显著低于吞咽固体食团(P=0.003);食管全段蠕动波传递速度快于吞咽固体食团(P=0.000);食管近段蠕动波持续时间慢于固体吞咽(P=0.002)。(3)下食管括约肌动力学差异:吞咽液体食团时松弛后残余压、松弛率以及松弛持续时间均大于吞咽固体食团(P0.05)。结论两种食团吞咽在食管动力学参数上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中可为单独设立吞咽固体食团时的参考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功能性便秘病人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并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盆底肌电情况。[结果]经过2个疗程生物反馈训练后达到临床痊愈5例,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8.3%。60例病人治疗后盆底表面肌电快速收缩运动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以生物反馈训练为基础,结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措施可改善功能性便秘病人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提高医护人员对粪类圆线虫病认识的继续教育方法。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设计医护人员调查问卷表,随机对我院护士50名和来自各地医院的进修医生50名进行调查,调查后发给知识手册阅读,1个月后进行再次调查问卷。结果 92%的医护人员对此病认识不足,尤其是96%的护士缺乏认知。发放阅读手册并面对面监督阅读,医护人员自行标记重点,1个月后显著提高了医生和护士得分31.6%和87.7%(P0.0001)。结论发放粪类圆线虫病的知识手册并监督医护人员阅读是继续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和发病因子,重点讨论了心理、体位、饮食、口腔及知识宣教等方面的护理对策,对本病的临床护理工作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生物反馈治疗过程的依从性,为临床护理干预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2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进行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92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对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比例占41%,患者对来院门诊治疗的依从性最高,达54%,改善生活方式的依从性次之,为43%,家庭训练的依从性最差,仅39%,性别、年龄、经济状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P0.05)。结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生物反馈治疗总体依从性较低,护理人员应该重视相关影响因素,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提高并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病人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消化科门诊或住院行高分辨率肛管直肠测压的功能性便秘病人100例,根据测压结果进行综合护理干预,2个月后采取症状积分法和复查肛管直肠测压比较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差异,分析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病人的影响。[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100例功能性便秘病人临床症状好转总有效率为69%,异常的肛肠测压参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病人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院随访对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科室住院的GERD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及定期复诊,干预组患者出院后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对其进行出院随访及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出院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出院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遵医行为除不熬夜1项外,不吸烟、不饮酒、不饮浓茶、不饮咖啡、不吃宵夜、不吃辛辣饮食、遵医药物治疗7项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存质量中除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两个维度外,其余6个维度干预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院随访能提高胃食管反流患者遵医行为,有效改善GERD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患者早期经口进食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82例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因观察组4例非医嘱出院而脱落,最终观察组37例,对照组41例,共收集病例7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经口进食方案:麻醉苏醒后10 min试饮水,术后2 h试进全流食,术后7 h进半流或无渣软食,7 d后向正常饮食过渡。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传统进食方案:麻醉苏醒后1 h试饮水,术后第2个24 h试进全流食,第3个24 h进半流或无渣软食,7 d后向正常饮食过渡。2组均配合术后用药,健康教育。比较2组间在术后腹痛、出血、感染、穿孔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 VS 22%,P=0.521)。结论 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患者早期经口进食,减少禁食、禁水时间,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更易于接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