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手术产妇围术期采用个体化麻醉护理方案干预对提高术后镇痛效果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12月接收拟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采用常规术后镇痛的管理对照组(n=60)与采用个体化麻醉护理方案干预的研究组(n=60),比较两组术后2h、12h、24h、48h的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统计两组使用自控镇痛泵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于患者出院前调查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各时间节点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采用个体化麻醉护理方案干预有利于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能够改善患者的护理服务体验,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常易导致骨折,致残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药地黄及组方在临床上抗骨质疏松效果显著,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和报道了其活性成分梓醇在这方面的作用和机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将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对于近1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搜集并整理有关地黄、梓醇抗骨质疏松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梓醇通过颅骨缺损模型、卵巢切除模型和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等体内动物模型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等体外细胞模型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实验结果,分析其研究动态、给药剂量、作用指标以及可能影响Wnt、Hedgehog和PTEN/RANKL等相关信号通路,挖掘潜在的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为更好地发挥、研究地黄和梓醇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食管胃结合部癌术后复发与再发癌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5例食管癌和食管胃结合部癌术后复发或再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复发癌患者确诊距第1次手术平均时间为28个月(8~ 66个月),3例再发癌患者确诊距第1次手术平均时间为196个月(60 ~288个月).对吻合口局部复发患者,如果切除复发癌后残胃大小足够重建食管,则用残胃重建食管.复发癌切除后残余胃不足以重建食管或需同时进行全胃切除,则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采用结肠或空肠代食管.术后对所有患者每半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患者死亡或2012年12月31日.术后2年内每半年进行1次胸腹部CT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术后2年每年进行1次胸腹部CT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对于可疑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根据患者第2次术后临床病理分期,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15例手术患者中,10例贲门腺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4例行复发癌切除+残胃与食管胸内吻合术,4例行结肠代食管术,2例行空肠代食管术;3例贲门腺癌术后再发食管鳞癌患者,2例行肿瘤切除+结肠代食管术,1例行食管下段癌与残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行复发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60 min(390~54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0 ml(200~700 ml);术后发生ARDS、肺部感染、颈部切口感染各1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为突发心肌梗死,另1例为术后出现顽固性低蛋白血症合并肺部感染死亡;平均住院时间为29.5 d(25 ~36 d).15例再手术患者中,Ⅰa期1例、Ⅰb期1例、Ⅱa期4例、Ⅱb期4例、Ⅲa期5例.13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6例Ⅰ、Ⅱa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7例Ⅱb、Ⅲ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1,P<0.05).结论 食管癌、食管胃结合部癌术后复发与再发癌患者再手术治疗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可使患者生存获益.但再手术风险较大,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定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2DS)定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方法 连续入选肺动脉高压患者41例(PH组),正常人40例(对照组),应用2DS测定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纵向应变(ε)、应变率(SRs),并与传统超声及右心导管结果 对比.结果 (1)PH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ε、SRs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组右室游离壁的中间段及心尖段ε、SRs测值明显低于基底段.(2)右室游离壁心尖段、中间段SRs与右室面积及右室内径测值相关性良好.右室心尖段ε与右室大小及右室整体收缩功能均有良好相关性.(3)PH组右室游离壁心尖段ε、SRs与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及每搏量相关性良好.结论 二维应变技术可更准确、客观地评价右室长轴纵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口服波生坦作为一线治疗进行开放性研究,评价波生坦治疗IPAH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期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应用口服波生坦作为一线治疗的13例I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6MWD)、血流动力学指标、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13例IPAH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39(28.46±8.06)岁,首次症状出现至确诊时间为15~41(31.16±9.35)个月.经过16周波生坦治疗,平均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右心房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分别从治疗前的69.67±17.11、21.25±4.00、9.71±2.61mmHg降低至治疗后的58.00±10.22、18.98±3.21、6.67±4.18mmHg(P<0.05).心指数和6WMD提高(治疗前2.24±0.62和318.23±73.17m,治疗后2.87±1.13和412.20±54.23m,P<0.05),NT-proBNP明显下降(治疗前3432.17±834.15pg/ml,治疗后1935.26±986.05pg/ml,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口服波生坦一线治疗IPAH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延缓疾病恶化.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6岁,因胸闷憋气、面部浮肿1年,幻听幻觉半年,并发现心包积液于1988年1月拟诊结核性心包炎(1987年1月疑诊慢性肾炎,曾间断治疗;同年7月因幻听幻觉而住精神病院,治疗2个月未见效),予以肌注青、链霉素,口服异菸肼、强的松后自觉症状好转,17个月后上述症状加重,且纳差,又于1989年6月21日收入院。体检:体温36.3℃,脉搏68次,呼吸17次,血压13.3/9.3kPa。颜面浮肿、苍白,反应迟钝;全身皮肤粗糙,胸部和四肢皮肤呈树皮状,伴褐色脱皮;心界扩大,心尖搏动减弱,心音低钝,心率68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7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患有心律失常的老年病人给予步长稳心颗粒,经4周治疗后,观察比较其服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结果:服药4周后,67例病人临床总有效率达68.6%,且无不良反应。结论:老年心律失常病人服用步长稳心颗粒,对自律性增高的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显著,还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阿莫西林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由于其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结构的不稳定性,容易受水、酸、碱及青霉素酶等作用,水解破裂,而生成失去活性、甚至聚合产生致敏性的杂质。阿莫西林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较氨苄西林吸收更迅速完全,除对志贺菌效果较氨苄西林差以外,其余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2年2月至2001年10月,收治几种特殊类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所有病列均经测定甲状腺功能及具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符合甲亢诊断,为总结误诊原因,提高认识水平,降低误诊率,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3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7岁,干部6例,农民12例,工人9例,学生及社会青年1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月经期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镇痛效应。方法:将44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治疗组于月经第1天针刺气海、关元、三阴交,留针同时行温针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月经第1天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1粒,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各时间段患者的疼痛强度。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灸治疗痛经从施治15 min开始起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从30 min开始起效,温针灸施治后30 min镇痛效果最明显,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60 min镇痛效果最明显,两组治疗后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0 min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疼痛强度明显降低,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8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起效快。长期疗效优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能代替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