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脑缺血损伤后,通常认为主要是对神经元的损伤,但缺血的梗死区包括着其它细胞,如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在脑中风损伤初期AC支持神经元的存活,所以对AS功能完整性的保护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受到进一步的重视。文章将探讨AS在脑缺血导致的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中的基础作用及中药对其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发生机制 ,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5 3例甲亢患者及 2 8例正常对照组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 (DXA)测定骨密度 ,并分为三组 :甲亢合并骨质疏松组 (A组 )、甲亢骨矿含量正常组 (B组 )、正常对照组 (C组 ) ,测定血钙、血清骨钙素 (BGP)、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β ALP)、空腹尿钙 /肌酐比值。结果 :5 3例甲亢患者中骨密度测定量显示骨量正常者 32例 (占 6 0 .4 % ) ,骨质疏松者 2 1例 (占 39.6 % ) ;三组血钙均在正常范围 ,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余各项指标A、B组与C组相比均升高 (P <0 .0 1) ,且A组各项指标均比B组高 ,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甲亢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 ,其反映骨形成、骨吸收的指标均明显升高 ,且骨吸收指标升幅更大 ,形成高转换率性骨质疏松 ;应在控制甲亢的基础上积极补充维生素D、钙剂等。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糖尿病(DM)患者出现血中甲状腺激素变化,即所谓低T3综合征 ,或低T3、T4综合征(文献又称之为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1]),文献报道较多 。但有关糖尿病肾病(DN)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情况报道较少。本文报道65例DN患者甲状腺功 能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全部DN(其中1型DM12例、2型DM53例)患者及作为对照组的2型D N患者28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其DM的诊断按照WHO诊断标准,其DN的诊断按照丹麦Mogensen 的建议,据尿中微量白蛋白(Alb>20mg/L)、尿蛋白定性(阳性)或24h尿蛋白定量(>0.3g)、血 尿素氮(Bun>7.5mmol/L)、肌酐(Cr>13μmol/L)水平分别设立DNⅢ期、Ⅳ期、Ⅴ期三组。全 部病例排除甲状腺疾病史,原发高血压病史及原发肾脏病史。DN患者男性32例,女性33例、 年龄26~75岁,平均56岁,病程5~22年,平均11±5.5年。DNⅣ期年龄30~65岁,平均52 岁,病程6~20年,平均10年。对照组年龄40~60岁,平均50岁,病程3~10年,平均6年。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心理行为科学护理方法。方法:对141例住院患者实行个体化心理护理,行为指导,并于出院后追踪观察1年。结果:141例病人都能良好配合治疗,坚持良好科学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肌电图前后对比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其逆转控制血糖是关键,及时的心理护理,正确行为指导是保证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糖尿病周围病变(DPN)的效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病人73例,随机分为ILIB组41例和常规药物组(CM)32例,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和肌电图的改善,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结果 ILIB组和CM组治疗后在肢体麻木、膝反射减弱及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有改善,但ILIB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CM组(P<0.05-0.01)。结论 ILIB疗法可作为改善DPN患临床症状和周围神经功能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吴炎  吴伟晴  张睿  王玉磷  曾君  戴勇 《海南医学》2016,(16):2605-2608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深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新诊断T2DM合并MS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艾塞那肽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胰岛素( 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C肽、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质量、BMI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体质量减轻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压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PG、2 hPG、HbA1c等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TG、LDL-C等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抵抗情况和胰岛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肽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17例和19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但均在患者可以耐受的范围,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好转。结论艾塞那肽对新诊断T2DM合并MS患者的病情有明显改善作用,可减轻患者体重和血压,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脂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误区一抗生素是消炎药显然,很多人对抗生素的相关概念认识模糊。消炎药,顾名思义是消除炎症的药。这类药可抑制炎性因子产生或释放。使炎症得以减轻或消除,并使由炎症引起的不适症状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寻鉴别1型糖尿病(DM1)和2型糖尿病(DM2)的新方法。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DM1组、DM2组和正常对照组空腹和胰高血糖素刺激后6min血清C肽水平。结果:空腹血清C肽水平:DM1组比正常对照组低(P<0.005)、DM1组与DM2组、DM2组与正常对照组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高血糖刺激后6分钟C肽水平:DM1组比正常对照组和DM2组均低(P<0.01),DM2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肽增加百分率:DM1组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比DM2组亦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DM2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高血糖素刺激后C肽测定有助于鉴别DM1和D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型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基因多态性与广东籍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3例广东籍2型糖尿病患者和102名健康人(NT)GLUT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GLUT1基因多态性XbaⅠ(+/+)型、XbaⅠ(+/-)型、XbaⅠ(-/-)型在正常人群和广东籍2型DM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UT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广东籍2型DM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