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1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状舌管癌一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女,21岁,发现颈前区无痛性肿块3周入院。查体:颈前区可扪及4 cm×3 cm无痛性肿块,且随伸舌活动。B超示:颈正中见一42 mm×32 mm分隔状低回声区,部分见囊块状强回声区约14 mm×15 mm,肿块随伸舌活动,双侧甲状腺未见明显肿块,拟诊甲状舌管囊肿。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甲状舌管囊肿内伴甲状腺乳头状微癌。镜下见纤维性囊壁,内衬上皮乳头状增生,中央为纤维血管轴心,部分上皮细胞见核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囊壁有钙化及沙砾体形成(见图1)。2周后再行左甲状腺近全切加右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中发现双侧甲状腺下降不全,腺体主要位于…  相似文献   
2.
胃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和CT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和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7例行根治或姑息性切除术的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20例黏液腺癌和487例非黏液腺癌)及术前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对比分析20例黏液腺癌和38例非黏液腺癌的CT征象(CT轴位图像上肿瘤最大径、厚度、大体分型及强化方式)。结果:通过术前电镜活检,仅25.0%(5/20)的胃黏液腺癌得到确诊。20例黏液腺癌均为进展期胃癌,487例非黏液腺癌中早期胃癌占16.8%(82/4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与非黏液腺癌相比,黏液腺癌肿瘤较大[(6.9±4.0)cm比(4.4±2.3)cm,P=0.011],淋巴结转移率较高(85.0%比60.6%,P=0.028),且Ⅱ~Ⅳ期病例较多(95.0%比72.3%,P=0.025);二者在CT轴位图像上肿瘤最大径(P=0.008)、厚度(P=0.001)、大体分型(P=0.037)和强化方式(P=0.000)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黏液与非黏液腺癌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远处转移和根治性切除率间均无差异。结论:胃黏液腺癌病例数少且多属进展期,通过内镜活检判断黏液腺癌的敏感度较低,而多层螺旋CT则有助于鉴别黏液和非黏液腺癌。  相似文献   
3.
丁酸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增殖及分化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结肠中膳食纤维的酵解产物丁酸对人结肠癌细胞株生长、增殖及分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传代人结肠癌SW1116细胞株接种于不含及合不同浓度(2、3、4、7、10 mmol/L)丁酸的培养基中。经6、24、48和72h后,用四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细胞匀浆中癌胚抗原(CEA)及和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同时用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果:丁酸对SW1116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在所观察的丁酸浓度及时限内,最高抑制率达53.9%。同时丁酸能大大增加SW1116细胞CEA和ALP的表达;当丁酸浓度≥7mmol/L和培养时间≥48h时,二者增加最为显著(P<0.001)。电镜显示丁酸能使细胞表面微绒毛明显增多。结论:丁酸能抑制SW1116细胞株的生长并诱导其分化。  相似文献   
4.
内镜活检对胃癌组织学分类术前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内镜活检对胃癌组织学分类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 术前对141例胃癌患的内镜活检标本分别根据Lauren分类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判断组织学分类,并与手术标本结果对照。结果 内镜活检对胃癌Lauren分类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为76.6%。对肠型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和80.6%。而对弥漫型胃癌则分别为82.7%和80.3%,在59例术前诊断为肠型胃癌的病例中,18例(30.5%)在手术标本中呈弥漫性行生长,而在75例术前诊断为弥漫型胃癌的病例中,仅6例(8.0%)术后诊断为肠型胃癌,内镜活检对胃癌WHO分类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为87.2%,其中对乳头状/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9%。33.3%和66.7%。结论 内镜活检对胃癌组织学分类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胃癌外科治疗30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58年1月至1987年12月,我院外科共收治胃癌2722例,其中手术2412例(手术率88.6%),切除1720例(切除率71.3%).切除者术后总5年生存率为34.8%.Ⅰa、Ⅰb、Ⅱ、Ⅲa、Ⅲb及Ⅳ期胃癌切除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80.2%、65.7%、44.8%、23.1%及10.8%.随病期趋晚,生存率逐步降低,且各期间差异显著,说明国际胃癌TNM分期法能较好地体现分期与预后理应具备的一致性.若将全组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则近期组(1984~1987年)5年生存率为41.4%.既往组(1958~1983年)为32.6%.分析还显示5年生存率的提高主要为早、中期病例相对增多所致, 说明早期诊治是提高胃癌生存率的关键.近期组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61.2%.比较不同根治切除范围(D_1、D_2及D_3术)对各期胃癌的疗效,提示应根据癌肿的部位、分期及生物学特性来制定每一胃癌病例的具体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骨科患者肢体肿胀较常见,骨折后24~72h疼痛剧烈。如不及时处理,将导致患肢血液循环障碍,影响手术的进行及康复效果。严重的肢体肿胀可致骨筋膜综合征而使肢体发生坏死。临床上常采用生物冰袋进行肢体冷敷,接触面积小,容易从患肢滑落,需多次重新放置,增加护士的工作量,且患肢不能随意活动。我科自2012年3月以来,采用全棉毛巾对急性期肿胀肢体进行冷敷,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对34例老年冠心病2以腔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比值和口服葡萄糖负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比值作为胰岛素抵抗指标与空腹血脂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且IR指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明显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叶明显负相关,提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应用于胃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7-11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通外科对22例胃癌患者应用直线形吻合器进行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完成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并D2淋巴结清扫,其中12例应用改良三角吻合术(闭合共同开口时将原十二指肠吻合线一并移去的术式),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2例胃癌患者均于全腹腔镜下完成远端胃切除及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总手术时间(194.6±38.4) min,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时间(19.1±14.1) min。术中应用直线形吻合器钉匣(5.8±0.8)个/例。术中出血量(49.5±24.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32.8±12.4)枚/例,上、下切缘病理检查均未见癌残留。术后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9±0.7) d,恢复饮水时间(4.8±1.1) d,进食半流质时间(6.6±1.2) d,术后住院时间(10.1±2.3) d。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但均未出现吻合口瘘、梗阻和出血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结论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简易、安全、可行,是胃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线粒体途径在温热化疗诱导胃癌细胞AG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人胃癌细胞株AGS,根据不同实验处理分为常温对照(NT)、单纯温热(HT)、常温化疗(NTCT)和温热化疗(HTCT)四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GS细胞中Bax、Bcl-2蛋白及其线粒体胞质蛋白中细胞色素C的表达,实时PCR检测其Bax、Bcl-2的mRNA表达;分别测定各组AGS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的酶活性变化。结果与NT、HT、NTCT组比较,HTCT组AGS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调而Bax蛋白表达上调,Bax/Bcl-2显著上升;线粒体胞质蛋白中细胞色素C表达增加;Caspase9和Caspase3的酶活性显著增高。结论HTCT可引起AGS细胞Bcl-2、Bax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发生改变,促使其细胞色素C由线粒体释放进入细胞质,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早期胃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早期胃癌术后5a生存率。结果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术后5a生存率为93.2%,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的63.8%(P<0.05)。结论术前正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是选择合理治疗方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