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治疗性ERCP的术中配合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性ERCP手术的30例高龄胆胰病患者,对患者在术中的配合与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在进行治疗性ERCP手术的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术中配合与护理措施,能明显提高其手术的成功率,治疗结果令人满意。结论对高龄患者行治疗性ERCP手术,不仅能明显缩短手术操作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还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护士职业态度及职业倦怠的情况,分析职业态度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及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方便抽样的296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护士职业态度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护士职业倦怠处于较高水平,职业态度及其3个维度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职业态度可以解释职业倦怠38. 0%的变异. 结论 护士职业态度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护理管理者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士的职业态度水平,降低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来源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3~6月间广州市胸科医院各病区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多重耐药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共分离到的44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6株分离自ICU,38株来自普通病房。对44株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除ICU两株细菌具同源性以外,其他病区的细菌无同源性。结论结核病患者里,普通病区的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不具有同源性,但ICU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具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嗜水气单胞菌致腹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自1996年11月~1998年12月期间,对我院临床送检大便标本384例进行了微生物分离,其中检出嗜水气单胞菌83株。现把结果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 我院各科住院后所出现临床症状程度不同的腹痛、腹泻、呕吐或无明显临床症状但大便呈稀烂并略带有粘液性或水样性的大便标本。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SceptorPette系统进行鉴定。并作了21种药物敏感试验。2结果与分析2.1对384例大便标本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182株,阳性分离率为 47. 39%,其中嗜水气单胞菌阳性分离率占病原菌分离率的 45. …  相似文献   
5.
乳结消治疗乳腺小叶增生32例观察吕以欣潘美玉(福州市中医院350001)乳腺小叶增生是妇科常见病,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我们应用中医中药理论拟制“乳结消”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取得较好效果。1一般资料从1994年10月1996年2月对来我院门诊求治乳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肺结核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肺结核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采用由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2例中78.1%年龄>65岁.结核病史长,复治肺结核占68.8%,肺部病灶>3个肺野占75%,有空洞46.9%,合并真菌感染31.3%,低蛋白血症62.5%,有侵袭性操作87.5%,全部病例先期均使用过2种抗生素.细菌对抗茵药物呈广泛耐筠.仅对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肺结核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于老年、复治、肺结核病灶广泛并有空洞、低蛋白血症、有侵袭性操作、先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细菌耐药现象严重,易继发真菌感染.临床上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 1%年龄>65岁.结核病史长,复治肺结核占68.8%,肺部病灶>3个肺野占75%,有空洞46.9%,合并真菌感染31.3%,低蛋白血症62.5%,有侵袭性操作87.5%,全部病例先期均使用过2种抗生素.细菌对抗茵药物呈广泛耐筠.仅对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有较 的抗菌活性.结论 肺结核合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于老年、复治、肺结核病灶广泛并有空洞、低蛋白血症、有侵袭性操作、先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细菌耐药现象严重,易继发真菌感染.临床上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 1%年龄>65岁.结核病史长,复治肺结核占68.8%,肺部病灶>3个肺野占75%,有空洞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和比较肺结核病与非结核病患者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株 (ESBLs)的感染率和耐药性。方法 采用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株和SceptorPette系统测定细菌对21种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肺结核病人的肺炎克雷伯氏菌中产ESBLs株为39%,大肠杆菌为78%,较非结核病患者的ESBLs株感染率明显为高,后者ESBLs株感染率分别依次为21%和53%。上述产ESBLs株对头孢菌素第一、二代以及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和喹诺酮类呈高度耐受性,仅有41%~63%对氨曲南和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但对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霉烯类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超广谱 β-内酰胺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单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重要机制,应高度重视产ESBLs株的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广州市181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行药物敏感度试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第一线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中国防痨协会制定的《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对2009-2011年来自广州市胸科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以及少部分院外单位在实验室中从痰液、支气管冲洗液、胸腹腔积液、尿液以及咽拭子等样品培养出的14 095株分枝杆菌进行菌型鉴定,对确认为NTM的实验菌株3264株,选择没有混合感染的株种1819株采用临床上常用的一、二线药物(包括INH、RFP、S、EMB、Am、Clr、Lfx、Mfx、环丙沙星(CIP)、力克菲蒺、Rfb、Pto和Cm共计13种药物)进行敏感度试验。 结果 非结核分枝杆菌对INH和力克菲蒺耐药率达96.15%(1749/1819)和95.41%(1248/1308);其他依次为S 76.25%(1387/1819)、Pto 73.94%(817/1105)、Lfx 72.94%(954/1308)、RFP 72.51%(1319/1819)、EMB 70.42%(1281/1819)、Mfx 65.29%(854/1308)、CIP 60.13%(543/903)、Rfb 56.87%(236/415)和Cm 50.50%(102/202);而Clr和Am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率为88.17%(1163/1319)和67.73%(892/1317)。 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具有高度的原始耐受性,而大环内酯类的Clr和氨基糖甙类的Am则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能,因而对实验室中分离出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有必要进行药物敏感度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结核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探讨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收集广州市胸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临床住院结核病患者共6493例的送检标本,标本包括痰液、支气管纤维镜冲洗液、胸或腹腔积液、伤口分泌物、血液等。以痰液标本为主,占77.91%(5059/6493);支气管冲洗液次之,占13.52%(878/6493),其他标本占8.56%(556/6493)。应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菌群鉴定和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6493例标本共分离出3612株临床分离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985例,占总微生物的27.27%(985/3612);鲍曼不动杆菌324例,占8.97%(324/361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的敏感率达100.00%(985/985)、妥布霉素敏感率也在94.52%(931/985),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为99.39%(979/985)。鲍曼不动杆菌除了对多黏菌素高度敏感(100.00%,324/324)外,对其余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多种抗生素呈现耐受性,因此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其一致性,及其与慢支肺气肿、肺部感染和肺结核等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方法: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0例(Ⅰ组)、其他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共20例(Ⅱ组),其中包括慢支肺气肿14例、肺部感染5例和肺结核1例,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检测三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比较其与真菌培养方法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及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166.91±74.64pg/ml、164.04±80.53pg/ml和6.05±1.91pg/ml。Ⅰ组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40例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阳性,同时行痰液真菌培养法阳性37例(占92.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较培养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等肺疾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