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HIV感染合并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例合并开放性骨折HIV感染者在住院期间采用的隔离措施、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对医护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结果8例患者伤肢伤口愈合拆线出院,患者没有发生并发症,无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和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结论采用针对性隔离措施可以避免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健康教育,可帮助HIV感染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无抵触行为并顺利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五常法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病区管理的新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两个手术病区分别作为五常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病区施行五常法管理,对照组按现有管理模式管理,观察期半年,根据季度护士长查房结果、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等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管理方法的差别。结果:实验组实行五常法管理以后,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病区护士站的物品摆放、无菌物品的合格率、护士取放物品的效率也比对照组高。结论:五常法的应用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G2P1,胎龄37周4d,在私人诊所经阴道分娩,出生时一般情况可,出生体重2050g,生后24h内排出大小便。生后第2天来我院就诊。来我院就诊前6h发热38℃,就诊前2h气促、唇周紫绀,喂糖水3次伴有呕吐。入院时日龄为2d。曾在当地诊所用过PG,TAT,VitK1及VitC等治疗。入院体查:体温37.8℃,脉搏180次/min,呼吸60次/min,体重2050g,营养中等,毛发稀疏。  相似文献   
4.
“五常法”管理理念在急诊“绿色通道”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五常法”提倡良好及积极的工作态度,个人管理模式的培养,在医疗护理管理中发挥了良好作用。我院于2003年将五常法管理理念应用于急诊科绿色通道中,取得良好效果,保障了急诊绿色通道的安全通畅,提高抢救效率,还提升了绿色通道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帮助服安眠药自杀患者正确认识个人、家庭、社会问题,正确对待挫折,配合治疗,减轻后遗症,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结果:32例患者经过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接受并配合洗胃治疗,全部抢救成功。结论:自杀属于身心疾病,急诊科护士要准确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使其尽快积极配合治疗,挽救生命。  相似文献   
6.
潘燕青  李淑芳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0):1168-1169
本文通过我院急诊科2005年1月成功抢救1例急性脑出血并发严重脑心综合征病例,回顾以往类似患者的救护过程,将急救护理和抢救配合作出经验总结,使急诊医护人员加深对脑心综合征的认识,加强临床观察和抢救意识,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更新,护理学范畴日趋扩展,出现了许多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对护士的整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作为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师,不仅要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有效的身心整体救治,而且还要在危重患者保存生命以后,对病情动态观察,进行各种监护、全面的基础护理,配合特殊治疗,另外在临床带教工作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安乃近滴鼻法是适用于14岁以下小儿退热的常用给药法,旧法使用1ml无菌注射器易引起患者不适,且药量也不易控制,为此,笔者对安乃近的滴鼻方法进行改良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预防HIV医源性感染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疑似HIV感染者及16例HIV感染者在急诊处理期间采用的职业防护措施。结果患者就诊期间,无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及院内无交叉感染。结论通过采取严格的隔离、防护措施能降低急诊护士感染HIV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急性皮肤组织挫擦伤的护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皮肤擦挫伤是由外伤中复合力所致的急性皮肤损伤,是擦伤和挫伤的合并症。其情况均较皮肤捻挫伤轻,属于皮肤溃疡的范畴[1]。其在临床上虽非重症,但急诊发生率高,创面多为污染伤口且处于身体易暴露处。传统治疗方法是创面清创后应用湿敷包扎或应用收敛药物使创面形成干性痂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