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全髋置换术的康复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患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髋关节置换术后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术后2wk、术后3mo、术后6mo进行肌力和深静脉血栓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康复组肌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 康复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生活信息》杂志报道,在当今的健康医学领域,有一些说法曾被奉为“真理”,但最新的研究证实,这些说法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谎言。一些患者曾进行了大量无意义的尝试,结果严重影响了健康或是延误了治疗。科学家称,该是揭出真相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技术治疗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56例均为Ficat分期Ⅰ~Ⅲ期,应用高能骨科冲击波治疗机,能量密度0.18~0.25mJ/mm2,以股骨头坏死区及其相邻骨质为冲击点,共冲击4000~6000次,共做6~8次治疗。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及12月行MRI检查(同时测量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100分)、Ficat疼痛指数(10分)、双侧髋关节X线拍片。结果冲击波治疗后3月、6月及12月时,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Ficat疼痛指数与冲击波治疗前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疗效显著、无创、治疗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92例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术后2周,3,6个月进行肌力和深静脉血栓情况对比、分析。结果康复组肌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警军事训练是一种复杂、综合性的运动,其训练强度及环境的艰苦是其他运动项目难以比拟的。任何一项训练课目都离不开下肢的协调参与,这些都决定了下肢训练伤的相对多发性,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系统常见损伤之一,伤后关节疼痛、稳定性差,严重影响正常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6.
7.
武警军事训练是一种复杂、综合性的运动,其训练强度及环境的艰苦是其他运动项目难以比拟的.任何一项训练课目都离不开下肢的协调参与,这些都决定了下肢训练伤的相对多发性[1],其中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系统常见损伤之一,伤后关节疼痛、稳定性差,严重影响正常功能活动,若没有进行早期修复,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膝关节不稳.不稳定的关节容易反复受伤,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相应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因此,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早期正确诊断、治疗及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非常重要,对于恢复关节功能和预防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影响.我院自2007年5月~2007年11月采用可调节卡盘支具外固定、主动活动、被动活动等综合康复训练,护理患者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神经外科迎来发展的锲机,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学术建设的完善,颅脑创伤的救治水平显著提高。本文对40年来我国颅脑创伤事业取得的成就进行回顾,并对未来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9.
神经痛性肌萎缩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痛性肌萎缩的临床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神经痛性肌萎缩患者的诊治、护理经过。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42%表现为双侧同时或先后受累,92%以严重肩背部或上肢的疼痛为首发表现,给予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系统化整体护理及物理康复治疗后,11例患者1~2周内疼痛缓解,随访2~13个月,67%的患者肌力完全恢复,33%部分恢复。结论全面细致的护理与病情观察有利于神经痛性肌萎缩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颅脑创伤单元模式下对偏瘫患者进行分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并发偏瘫患者120例,其中选取60例常规治疗模式患者为对照组,建立颅脑创伤单元模式后选取60例为观察组。入院24 h内及5周后分别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的Rankin量表(MRS)、Barthel指数(BI)评分。两组均接受一般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颅脑创伤单元模式下的分期康复指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MRS、BI 3个方面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 GCS、MRS、BI 分别为(8.25±5.01),(3.49±2.13),(45.84±15.48)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0.21±4.11),(3.00±1.24),(54.72±17.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43,2.074,2.922;P<0.05)。干预组BI>65分比例为65.0%、回家自理者占70.0%,均高于对照组(40.0%,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519,9.766;P<0.01)。结论在颅脑创伤单元模式中,更强调医护联合,护士进行专业康复指导,保证了患者在入院时即开始正规康复治疗,为日后进一步系统的康复治疗做好准备,最大限度避免影响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能够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康复治疗,缩短急性期住院时间,改善康复预后,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