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福建省泉州地区新生儿氨基酸代谢障碍(amino acid disorders,AAD)的总体筛查概况。方法 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泉州地区2014 年1 月~2018 年11 月期间364 545 例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对可疑阳性患儿进行相关致病基因检测,统计分析确诊AAD 的种类、疾病构成和发病率。结果 共确诊AAD 患儿42 例,AAD 总发病率为1∶8 680。确诊10 种不同的AAD,其中最常见的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14 例(33.3%),其次为希特林蛋白缺乏症10 例(23.8%),其余的分别为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4 例(9.5%)、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3 例(7.1%)、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I/III 缺乏症3 例(7.1%)、瓜氨酸血症I 型2 例(4.8%)、精氨酰代琥珀酸尿症2 例(4.8%)和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2 例(4.8%);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缺乏症和高脯氨酸血症较罕见,各确诊1 例。结论 福建省泉州地区新生儿AAD 的疾病构成和发病率等特征的阐明可为该地区的出生缺陷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福建省泉州地区新生儿异戊酸血症(isovaleric acidemia, IVA)串联质谱法与相关基因突变检测情况。方法 2019 年1 月~ 2020 年12 月,泉州地区共有151 917 例新生儿进行串联质谱遗传代谢病筛查,异戊酰基肉碱(isovalerylcarnitine, AISO-C5 ) 浓度升高的筛查样本应用MassARRAY 技术进行IVD 基因突变筛查,IVA 疑似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132 例新生儿表现为浓度升高,采用传统筛查规则需召回132 例新生儿,召回复查阳性人数20 例,1 例确诊为IVA 患者,IVA 的阳性预测值为0.76%。此外,3 例新生儿被诊断为2- 甲基丁酰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2-methylbutyr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2-MBAD)患者。联合应用基因突变筛查后,仅5 例新生儿结果异常,基因诊断证实4 例新生儿为IVA 携带者,1 例新生儿为IVA 患者,因此IVA 的阳性预测值提高至20%。所有患者的新生儿筛查和召回复查结果均显示AISO-C5 浓度升高。1 例IVA 患者携带IVD 基因c.499A > G(p.M167V) 和c.1208A > G(p.Y403C)复合杂合突变,3 例2-MBAD 患者均携带ACADSB 基因c.1165A > G (p.M389V)纯合突变。结论 联合应用MassARRAY 技术进行IVD 基因突变筛查可以有效排除AISO-C5 升高的假阳性标本,提高阳性预测值,明显提高IVA 的新生儿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Ⅰ/Ⅲ,MATⅠ/Ⅲ)缺乏症的新生儿筛查及MAT1A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泉州地区364545份新生儿样本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Sanger测序法对MATⅠ/Ⅲ缺乏症患儿的相关致病基因进行检测,寻找可能的致病变异位点。采用MutationTaster和HSF软件对发现的新变异进行致病性分析预测。结果新生儿筛查检测出3例MATⅠ/Ⅲ缺乏症患儿,发病率为1/121515。氨基酸和酰基肉碱分析结果显示3例患儿的血甲硫氨酸浓度在筛查和随访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随访期间生长发育正常。3例患儿均被检测到MAT1A基因变异,共发现3种变异类型,包括2种错义变异c.776C>T(p.Ala259Val)、c.791G>A(p.Arg264His),和1种同义变异c.360C>T(p.Cys120Cys)。MAT1A基因c.776C>T(p.Ala259Val)和c.791G>A(p.Arg264His)变异为已知的致病变异,c.360C>T(p.Cys120Cys)为尚未见报道的新变异。用MutationTaster和HSF对c.360C>T(p.Cys120Cys)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变异会引起剪接改变,进而影响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论本研究较为系统的分析了本地区MATⅠ/Ⅲ缺乏症的新生儿筛查及MAT1A基因变异情况,阐明了本地区MATⅠ/Ⅲ缺乏症的发病率,发现1个新的MAT1A基因变异,丰富了MAT1A基因变异谱,为MATⅠ/Ⅲ缺乏症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例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acidemiatype I,GA—I)患者的GCDH基因突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法对泉州地区5例GA—I患者GcDH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进行测序,并对测得序列进行分析,以寻找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结果5例患者均检测到GCDH基因突变,共检测到4种突变位点,包括2种错义突变[c.532G〉A(P.G178R)、C.533G〉A(P.G178E)]和2种移码突变Ee.106—107delAC(P.Q37fs*5)、C.1244—2A〉c]。其中,c.1244—2A〉C突变频率最高~C106—107delAC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其为致病性突变。结论本研究分析了5例戊二酸血症I型患者的GCDH基因突变情况,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临床诊断,发现1个新的GCDH基因突变位点,丰富了GCDH基因的突变谱。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泉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情况,为今后提高筛查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2015年泉州市各医疗机构递送的不合格血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全地区不合格血片4 480例,总体不合格率0.69%。其中2011年血片不合格率最高(占1.07%),2015年最低(占0.21%),近2年血片不合格率显著下降。县级医院不合格血片占比最高,占所有不合格血片的56.00%。血片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血滴太小未达到8 mm(占38.73%),标本血斑重叠、渗透不均(占37.57%),血片浸水、血斑周围有溶血环(占18.46%)。结论泉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主要原因为血滴太小、未达到8mm,标本血斑重叠、渗透不均,血片浸水、血斑周围有溶血环。血片不合格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近2年不合格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了解2013-2014年福建泉州地区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3-2014年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3839例手足口病患儿空腹静脉血标本,采用捕获法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IgM)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IgM)。结果 3839例被检标本共检测出阳性标本2176例,阳性率为56.68%;其中32.87%(1262/3839)为EV71阳性,23.81%(914/3839)为CA16阳性,两者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HFMD患者3679例,占95.83%,其中1~2岁组患儿最多,占68.56%。3~4岁组患儿EV71阳性率(48.28%)和CA16阳性率(35.09%)最高。不同年龄组,EV71阳性率和CA16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足口病发病随季节而发生变化,不同月份EV71和CA16阳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以4-7月份为主,占56.37%,2014年9-10月份发病率出现一定程度反弹。结论 2013-2014年泉州地区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型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A16型,4-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其中1~2岁组手足口患儿居多,而3~4岁组病毒阳性率最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福建省泉州地区新生儿有机酸血症(organic academia,OA)筛查的发病率及疾病谱特征。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泉州地区364 545例新生儿干血斑样本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Sanger测序法对可疑阳性患儿进行致病基因检测,统计分析泉州及其他地区OA的新生儿筛查数据。结果 364 545例筛查的新生儿中,明确诊断OA患儿39例,OA总发病率为1:9 347。共确诊OA 7种,其中最常见的为2-甲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2例(30.8%),其次为戊二酸血症I型7例(17.9%),其余的分别为异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6例(15.4%)、3-甲基巴豆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5例(12.8%)、异戊酸血症4例(10.3%)、甲基丙二酸血症3例(7.7%)和丙酸血症2例(5.1%)。此外,该研究检出4例母源性OA,分别为戊二酸血症I型和3-甲基巴豆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各2例。结论 该研究系统回顾分析了泉州地区新生儿OA的筛查概况,泉州地区OA的总发病率较高,OA疾病谱与其他地区不同,最常见的三种OA为2-甲基丁酰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戊二酸血症I型和异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OA临床异质性大,发病率及疾病谱的阐明将为该地区的新生儿筛查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8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systemic 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CDSP)患者的SLC22A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泉州地区77 511例样本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发现8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者(其中有1例为母源性CDSP),应用MassArray技术结合Sanger测序法对CDSP患者SLC22A5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寻找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对发现的新变异采用SIFT和PolyPhen-2进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 8例患者均检测到SLC22A5基因突变,其中7例为复合杂合突变,1例为纯合突变。共发现6种突变类型,包括1种无义突变[c.760C>T(p.R254X)]和5种错义突变[c.51C>G(p.F17L)、c.250T>A(p.Y84N)、c.1195C>T(p.R399W)、c.1196G>A(p.R399Q)、c.1400C>G(p.S467C)]。其中,c.250T>A(p.Y84N)为SLC22A5基因新变异,新变异可能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c.760C>T(p.R254X)突变频率最高,c.1400C>G(p.S467C)突变频率次之。结论本研究分析了8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者的SLC22A5基因突变情况,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8例CDSP的诊断,发现了1个新的突变位点,丰富了SLC22A5基因的突变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