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筛选用于红细胞病毒灭活的光敏剂,并研究酚噻嗪类光敏剂的构效关系。方法 以 Phi6噬菌体为模型病毒,以红细胞溶血及钾泄漏作为红细胞损伤指标,研究一系列新合成的酚噻嗪类化合物以及亚甲蓝(MB)、二甲基亚甲蓝(DMMB)的病毒灭活能力和对红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 灭活 Phi6噬菌体的能力DMMB>M007>M009>MB>M016>M012>M013>M011>M004>M002>M003>M015=M001;在灭活6Log10 Phi6噬菌体的条件下,对红细胞的损伤DMMB<M007<M009<MB。使用灭活6Log10 Phi6噬菌体的光照剂量,DMMB可以灭活>6.5Log10水疱性口炎病毒(VSV)、>7.0Log10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9.9Log10 R-17噬菌体;M007可以灭活>6.5Log10VSV、>5.0Log10HSV-Ⅰ、>9.9Log10 R-17噬菌体。结论 酚噻嗪环上烷基化修饰可以提高光敏剂的病毒灭活能力,减少对红细胞的损伤。M007可能是继DMMB之后又一个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酚噻嗪类光敏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冻干保护剂对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在冻干及干热(100℃,30min)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同批次人FⅧ样品在相同冻干条件及一定保护剂(0.3%甘氨酸、1.5%蔗糖、1.0%白蛋白)组成的基础上,改变甘氨酸、蔗糖、白蛋白、木糖醇和精氨酸5种冻干保护剂的含量或种类,组合成6组配方,对不同配方冻干及干热后FⅧ制品外观、复溶后澄清度及FⅧ活性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Ⅰ组(3%甘氨酸):冻干和干热后制品成形最好,但复溶后均有少量絮状物;Ⅱ组(5%蔗糖):冻干和干热后制品均萎缩,冻干过程部分制品水份未抽干,冻干后澄清度较好,干热后部分有少量絮状物;Ⅲ组(2%白蛋白):冻干和干热后制品成形较好,但复溶后均有絮状物;Ⅳ组(5%木糖醇):冻干后制品萎缩,复溶后澄清度最好,干热后膨胀,复溶后有大量絮状物;Ⅴ组(1.2%精氨酸):冻干和干热后制品萎缩,但复溶后澄清度均较好;Ⅵ组(5%木糖醇+1.2%精氨酸):冻干后制品膨胀,复溶后澄清度较好,干热后进一步膨胀,复溶有大量絮状物。各组冻干后FⅧ活性≥9.3 IU/ml,回收率均较高(≥84.2%);干热后差别明显,其中Ⅲ组(2%白蛋白)FⅧ活性≥9.3 IU/ml,回收率最高(≥90.4%),而Ⅳ组(5%木糖醇)和Ⅵ组(5%木糖醇+1.2%精氨酸)FⅧ活性≤0.94 IU/ml,回收率极低(≤9.8%)。结论在冻干及干热过程中不同冻干保护剂作用差异较大,甘氨酸赋形作用较好,精氨酸对制品中蛋白稳定作用明显,白蛋白对FⅧ活性保护作用最佳;较高浓度的蔗糖不利于冻干过程中水份的去除,木糖醇不适于作为需100℃干热处理的人FⅧ冻干保护剂。  相似文献   
3.
50只树分成5组。将HBV含量为10~8CID/ml的美国NIH提供的标准血清稀释成10~(-6)~10~(-10)等5个浓度,先经股静脉分别给各组每只动物接种0.5ml。3天后,经腹腔再注射等量同样稀释血清一次。实验观察16周。经血清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个稀释度的血清引起树实验感染率依次为80.1%、88.8%、66.67%、55.56%及42.8%。表明:树对人HBV的易感性与黑猩猩近似。由于其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是研究与HBV感染有关的疾病、治疗药物及疫苗质量检测的较好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4.
用于红细胞病毒灭活的酚噻嗪类光敏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筛选用于红细胞病毒灭活的光敏剂 ,并研究酚噻嗪类光敏剂的构效关系。方法 以Phi6噬菌体为模型病毒 ,以红细胞溶血及钾泄漏作为红细胞损伤指标 ,研究一系列新合成的酚噻嗪类化合物以及亚甲蓝(MB)、二甲基亚甲蓝 (DMMB)的病毒灭活能力和对红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 灭活Phi6噬菌体的能力DMMB >M0 0 7>M0 0 9>MB >M0 1 6 >M0 1 2 >M0 1 3 >M0 1 1 >M0 0 4 >M0 0 2 >M0 0 3 >M0 1 5 =M0 0 1 ;在灭活 6Log1 0Phi6噬菌体的条件下 ,对红细胞的损伤DMMB 6 .5Log1 0水疱性口炎病毒 (VSV)、>7.0Log1 0I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 Ⅰ )、>9.9Log1 0R 1 7噬菌体 ;M0 0 7可以灭活 >6 .5Log1 0VSV、>5 .0Log1 0HSV Ⅰ、>9.9Log1 0R 1 7噬菌体。 结论 酚噻嗪环上烷基化修饰可以提高光敏剂的病毒灭活能力 ,减少对红细胞的损伤。M0 0 7可能是继DMMB之后又一个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酚噻嗪类光敏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自制纤维蛋白原检测试剂质量。方法 用自制和进口纤维蛋白原检测试剂测定标准曲线及两种试剂对样品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同稀释度正常参比血浆凝固时间的测定结果加以比较并考察自制试剂稳定性。结果 自制与进口试剂测定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 >0O - 0 .990O(P <0 .0 1 ) ,测定样品纤维蛋白原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同批或连续 3批试剂测定不同稀释度正常参比血浆凝固时间的变异系数 (CV) <5 %。稳定性试验显示 :试剂 4℃存放 2 .5年 ,37℃存放 1 0d相关指标无明显变化 ;试剂溶解后 4℃存放 1 4d ,2 2℃存放 8d和 37℃存放 8h ,凝血酶凝固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自制试剂可代替进口试剂进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两种纤维蛋白原功能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自制凝血酶试剂 ,对两种纤维蛋白原 (Fib)功能测定方法进行比较 ,以期选择适用的方法。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英国国家生物标准及控制研究所 (NIBSC)推荐的Jocobsson法和美国国家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 (NCCLS)推荐的VonClauss法 ,对正常参比血浆、临床血浆样本及溶血、黄疸和脂浊血浆进行Fib测定。结果 两种方法测定临床血浆样本Fib含量有一定差异 ,P<0 .0 5 (n=1 0 ) ,VonClauss法测定值高于Jocobs son法 ;方法间精确度测定 ,其CV为 7.5 8%和 2 .1 3% ,测定正常参比血浆的平均回收率为 95 .2 1 %和 98.70 % ,测定线性范围的相关系数 >0 .999(P <0 .0 1 ) ,测定干扰物质的影响度范围在± 6 .2 %。结论 用自制凝血酶试剂 ,两种方法均显示出较好的精确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和抗干扰能力。鉴于VonClauss法操作更简便快速 ,适用于全自动或半自动凝血仪测定 ,可作为Fib水平的常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凝血活酶的国际敏感度指数 (ISI)估测方法应用可行性探讨。方法 参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 1985年公布的暂定参考方法[1 ] ,分别用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患者 (心脏换瓣手术 )血浆和人工缺乏维生素K(Vit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血浆 ,对凝血活酶试剂进行ISI值标定的比较。结果  3批凝血活酶试剂用口服抗凝剂治疗患者血浆 ,标定的ISI结果为 :2 .0 9、2 .0 2、2 .0 4 ;人工缺乏VitK依赖性凝血因子血浆估测的ISI值相应为 :2 .2 8、2 .34、2 .2 0。结论 应用估测方法估测的结果可用于凝血活酶试剂ISI值高低的初步判定。  相似文献   
8.
正常凝血质控血浆质量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自制冻干正常凝血质控血浆的性能。方法测定连续3批自制血浆各凝血因子活性等指标,以考察制备工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pH为测定指标,评价正常凝血质控血浆的批内均一性和稳定性;同时以新鲜混合血浆为对照,将自制产品与进口试剂进行比较。结果连续3批自制血浆的APTT、PT、T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pH值稳定,各凝血因子的活性均>0.80IU/ml。变异系数APTT为0.6%(n=20),PT为0.8%(n=20),TT为2.2%(n=20)。血浆复溶后,4℃冰箱和室温下放置,8 h内血浆的APTT、PT、TT及pH均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其中变化最大的APTT极差为2.26s。冻干血浆4℃及-20℃存放条件下,30个月内血浆的APTT、PT、TT及pH亦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其中变化最大的APTT极差为3.29s。以新鲜混合血浆为对照,自制的正常凝血质控血浆与新鲜混合血浆其APTT均值相差0.52s,TT均值相差1.0s,PT无明显差别;德国DADE BEHRING正常凝血质控血浆与新鲜混合血浆其APTT均值相差6.82s,TT均值相差3.2 s,PT无明显差别。结论自制的正常凝血质控血浆具有正常凝血特性,产品的稳定性和批内均一性良好,可满足作为凝血试验质控血浆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民航飞行学院职工医院是于1986年6月在门诊部和休养所的基础上成立的。建院前共有人员62名,70张病床。当时各种医疗设备比较陈旧,医务人员素质不高,各种制度不健全,人员思想不稳定,患者来院就医感到不方便,不放心,不满意。有的说:卫生所是“大病看不了,  相似文献   
10.
一、二类猝灭剂对病毒灭活和红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羟自由基 (一类机制 )、单线态氧 (二类机制 )在DMMB与M0 0 7光化学灭活病毒和对红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在光化学反应体系中加入羟自由基猝灭剂甘露醇、甘油 ,单线态氧猝灭剂色氨酸和叠氮钠 ,试验它们对灭活Phi6噬菌体的抑制能力以及对红细胞溶血、钾泄漏的防护作用。结果 单线态氧猝灭剂可以明显抑制DMMB和M0 0 7光化学灭活Phi6噬菌体的能力 ,羟自由基猝灭剂对灭活Phi6噬菌体影响很小 ,而两类猝灭剂都对红细胞溶血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结论 DMMB、M0 0 7主要通过二类机制来灭活病毒 ,一、二类机制都参与了对红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